对科技发展负面影响的反思

2009-05-25 04:25晏永恒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文化融合负面影响

【摘 要】 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对有效抑制科技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重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高度融合,提高科技人员的道德素质,发挥科技政策的规范指导功能,以达到抑制科技负面影响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科技发展;负面影响;文化融合;科技政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体验着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近代以来,在科技的推动下,人类仅用了短短几百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超越过去几千年的劳动成果。毫无疑问,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能力,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力量。马克思曾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发展的有利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然而,在科技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科技异化的现象,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正确反思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究克制科技负面影响的措施,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的定性分析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范畴,现在人们通常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统称为“科技”,这是由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进程而产生的。科学的早期形态是哲学的一部分,是缘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好奇而不断揭示自然奥秘的产物。其首要宗旨和意图就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做出解释和预言。科学活动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以其逻辑性、精确性和可靠性而逐步成为公共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真理与谬误之分,真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谬误则阻碍人们探索世界的步伐。而技术的目的则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它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其核心机制是设计和创新。从人类产生开始,技术就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所创造的劳动成果都是通过技术实现的。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的改造自然,以技术为中介使自然成为人可以掌握、控制和设计的对象。然而,现代技术的认知基础具有主体的建构性和技术活动的复杂性,这就表明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伴随风险的不确定活动。因此,技术不仅仅意味着由所谓科学真理决定的正确无误的应用,它的发展已经使风险成为内在于现代技术中的构成要素。特别是当科学与技术连成一体后,二者更是相互促进,互相启发。科学以其前沿性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又将科学理论中的可操作部分具体化为人们的实践力量,从而发挥着更加巨大的作用。

二、科技发展负面影响的体现

现代科技的风险性决定了其对人类发展的双重作用。科技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促使人类更加理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存方式的复杂性,也使得科技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1、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威胁,集中体现在环境、疾病和战争问题上。一是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诸如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而造成的温室效应,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浪费和污染,人类垃圾过度排放至海洋而引起的赤潮现象,臭氧层的巨大空洞,稀有物种的加速灭绝,地球周围已报废的人造卫星所形成的太空垃圾等,这些现象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二是疾病问题。近些年由于食品污染造成的病患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就是在巨大利益的趋使下,企业诱使科研机构研究出各种化学制剂和食品添加剂,如保鲜类,促成熟类,促增产类和转基因类产品,这类行为只满足了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而不顾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三是战争问题,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始终处于威胁之中。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掌握了核技术,并且各个国家还在大量的发展自己的尖端武器,各种先进武器的更新或诞生,把世界陷入各种武器的威胁之下。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在其著作《最后的世纪》中预言,地球在未来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难,其中就包括温室效应、战争和核武器。

2、科技弱化了人自身的力量。科技本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越来越多地依赖科技,科技则越来越明显的支配着人的生存方式。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一则“主人和奴隶”的故事如是描述:主人最先依靠过人的智慧和强大的意志统治着奴隶,让奴隶为他做一切日常事务:耕作、买卖、脱靴、倒酒……由此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然而,随着奴隶越来越能干,主人对奴隶的依附也越来越强。到最后,主人不得不依赖奴隶,失去了以前的自由,成为“奴隶的奴隶”;而奴隶由此获得了自主,得到自由,成为了“主人的主人”。这一故事影射了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电脑的广泛普及,致使人在脱离键盘输入以后会遭遇暂时性书写困难的窘境;网络信息过量的现象,也严重的影响着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凡遇到问题,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上网搜索,人一旦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科技面前就会显得低能弱智。总之,人类对于科技的过分依赖,已经使很多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3、科技挑战着人的价值与尊严。具有代表性的是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人类自身,当“人”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复制生产出来以后,那么“人是什么”这一关系到人的价值与尊严的问题便摆在人们面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本质区别要从其所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中去探求。那么单纯依靠科技复制的人体,将彻底打乱人对其社会关系的认识,使人伦关系模糊、混乱乃至颠倒。在此种情形之下,“人”则仅是某个已知体细胞的必然产物,与“物”毫无区别。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威胁人身安全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各种利用信息技术非法窃取机密和私人信息的现象也举不胜举。不论承认与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上的个体在有意无意中受到侵犯的风险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三、规范指导科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

科技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例证很多,尽管不能一概而论的说科技进步是造成现在局面的唯一或根本原因,但正视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规范指导科技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构主体性,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在人类发展的问题上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当然,既不能否定人在自然界的主体性和人在人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彻底否认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很多问题的造成不在于承认人类相对于自然的主体地位,而在于人类过分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使之具有了不恰当的内涵。真正的主体性发挥是在确证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即人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人的能动活动,使客体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和物的外在尺度发生改变,使自然界、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获得更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主宰自然、控制自然,而是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整体利益。以和谐思想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估计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有效预防科技可能造成的各种负效应,最终既能达到加速科技发展和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又能消除科技异化后果的目的,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状态。

3、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同时也包含不足的一面,无论偏重于某一种文化,都必然导致人类文明的不健康发展。科学史家萨顿曾在《科学史和新人道主义》中要求把科学人道化,他认为“并不存在着同人文科学截然对立的自然科学,科学和学术的每一门类都既同自然有关,又同人道有关”。爱因斯坦告诫科技工作者:“如果你们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我们只懂得应用科技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南怀瑾在《亦新亦旧的一代》中也提到:“虽然在这个时代,大家震惊于科学的成就,普遍高唱科学文明的号召,但大多数人都被科学文明冲昏了头脑,忘记科学的发展,只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而已。况且人们又迷失了科学的方向,只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当作文化全部的需要,忘记精神科学,于是愈来愈空虚,几乎快要变成思维白痴的时代了。尤其科学的门类虽然多,但没有一个综合科学的创立,更不能与精神文明的哲学会师,这是一种非常盲目的危机。”当然,二者的融合不仅需要在观念上相互借鉴启发,也需要在研究方法与理论上相互渗透,更要从根本上推动两种文化教育的统一。

4、健全科技政策和绩效评价机制。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包括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战略目标和方向,是实施科技发展的总策划和行动准则。科技政策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速度,在科技政策的引导、操纵和支持下科技成果才得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的科技成果的诞生与科技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抑制其功利性目的,提高科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到科技成果必须着眼于总体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既要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又要预防、控制其负面作用,不仅要进行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更要进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以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5、要注重提高科技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现代科技的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与其说是把握了知识的应用者,不如说是处在人类知识限度的边缘的抉择者。因为他们掌握着专业知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全面地预见科学知识应用的背景及后果,因而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对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后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要把科技理性纳入到价值理性,弘扬为社会和整个人类谋福利的科学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克服其消极影响。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技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沉思。科技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自己无法控制其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的制约并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科技本身并不带有利与害的色彩,但是科技的应用却受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体现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因此,在正确认识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更应该从反思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建峰等.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分析[J].浙江化工,2007,38(11):15-16.

[2] 姚水红等.科技发展诱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其制度改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6.

[3] 张立民等.科技发展与人类存在状态的尴尬与破解[J].长白学刊,2008,2:20-21.

[4] 白新欢.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3,6:41.

[5] 朱秋明.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8-19.

[6] 吕冬青等.科技异化的人文沉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1:23-24.

[7] 徐小龙.试论科技政策的负效应[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3:99.

[8] 史少博.抑制科技异化的途径[J].天府新论,2008,4:29.

[9]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作者简介】

晏永恒(1983-)男,重庆市人,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文化融合负面影响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谈中考体育考试对初中体育课标水平教学的负面影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由“媒介审判”困境带来的思考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