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2009-05-25 04:25第五敏杰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目标情感课堂教学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认为有效课堂教学应灌注一个“情”字,把握一个“活”字,找准一个“点”字,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教学;情感;方式;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低效的课堂教学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要打破瓶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灌注一个“情”字,把握一个“活”字,找准一个“点”字。

一、灌注一个“情”字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1]。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消沉、悲观、忧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则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质量[2]。课堂教学是一个交流情感和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教师应成为营造和谐情感教学环境的主角。“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教师应精神饱满,情感丰富,以情为导,情灌始终。就教态而言应大方自然,衣着得体。为人师表,形象良好,给学生以亲切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就表情而言,应态度和蔼,以目传情,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其求知信心;就语言而言,应清晰精炼,准确规范,饱含情感,有磁力,富于亲和力,深入浅出,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甘露融心田;就动作而言,举手投足、或张扬、或舒缓,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富于情感节奏的变化,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参与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如文科教学中,让学生品味中华源远流长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理科教学中通过练习、实验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愉悦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情感评价。教师要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张扬个性,让学生的智慧曼舞飞扬,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评价要多用肯定、赏识、鼓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切忌打击、讽刺。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总而言之,“情”是教与学的乳化剂,使教与学水乳交融,从而创设出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情感决定成败,倘若教师萎靡不振,讲解有气无力,语言苍白枯燥,形体动作刻板,忽视学生的情感作用,课堂教学注定失败。

二、把握一个“活”字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定格为一种机械的活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模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苦教,学生死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素质难于提高。此种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失一个“活”字。“活”是课堂教学的“气机”,使教学过程极具动态美、和谐美。

1、活用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优点,但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教师应把握有模式不唯模式,“到那个山上,唱那支歌。”从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性出发,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全过程,不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坚持求实思想、扬长避短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和相关教具,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法灵活促使学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开发学生大脑潜能,使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2、积极开展互动交流。不唱“一言堂”的“独角戏”,而奏师生双方默契配合、和弦共鸣的“协奏曲”。教师从以讲为主的角色中走出来,当好导演,将演员角色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实现人人参与,多项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式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互动交流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课堂教学中对“活”的把握,要严中有活,活而有度,做到活而不乱,切忌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三、找准一个“点”字

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教学过程的实质可以说就是学生不断地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更高的起点,不断地达到一个个的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找准教学的发力点。

课堂教学的发力点有新课的导入点、情感的切入点、德育的渗透点、教学的重难点、落实的知识点、培养的技能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点等等。

对发力点的确定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一要依据学科特点,吃透教学大纲,明确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二要细读教材内容,弄清教材设计意图,认真挖掘教材,理清知识纵横联系;三要全面分析教情学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备透学生。

我们所做的无数次的教改探索和尝试总是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发力点。新课程提出的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必须有课堂教学中的发力点支撑。只有咬住“点”字不放松,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整个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缺失发力点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无效的教学,将一无所获。

【参考文献】

[1] 彭河.情感与教学〔N〕陕西:教师报1995.7.16.

[2] 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1997.11.101.

【作者简介】

第五敏杰(1969-)男,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陕西省旬邑县职教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目标情感课堂教学
情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台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