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5-25 04:25闫雪峰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 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加深对创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其次应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指导,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他们的个体发展。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跨入新的世纪,学校体育的面临的挑战,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被动型、重复型的体育教学方法,构建创新性的体育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意识、才能的培养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服务,这是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加深对创新的理解,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大趋势。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以学导学,边学习、边指导,在指导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创新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教师的创新活动是以合理的知识构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创新能力为根本的。

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创造性组织教学。

其次,要提高体育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通过教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维模式,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敬业精神是对社会的一责任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一种人文精神,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了敬业精神,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就提高了,从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做贡献。

二、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摆正学生的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创造的个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里和创造里得到充分发挥。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保护,从而使创新与能力得到发展。

2、改变教学分组,注重个体发展

为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自由组合,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吃的饱,吃得了”,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获得成功感;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经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发现创新闪光点,激发创新欲望

体育教学不是由教师设置好各种条框让学生套,而是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自由创造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学会模仿,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哪怕是只有一个点的智慧火花,也要多加鼓励,不要将创造的幼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要通过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和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善于自我表现,不时的会表露出一些创新举措。对于学生间、教师间相互探讨过程中所产生创新点子、奇想,哪怕是猛然间爆发的想法,要善于发现、总结,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会收到异想不到的结果。

4、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创新技巧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突出了实践性和外显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探讨、研究、预见未知,使创新教育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模仿能力、对比能力、调节能力、耐挫能力等基础创新素质。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去找空白点、缺点、交叉点,学会如何分析重点、难点、目的、意义等。

创新是改革,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运用和实践。创新思维技巧还有:组合法、扩缩法、反证法、归纳法、演义法、替代法、移植法等。结合实际,学会批判性地吸收。创新需要有不断进取开拓的勇气,要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指导,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1、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是创新积极的核心。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而感到苦烦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创新积极性。

2、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身体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做机器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闫雪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