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2009-05-25 09:01王玉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笔者活动

王玉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实际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一、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笔者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暗含其中。又如,教学“高矮”前一天,笔者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必定会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此,教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课堂学习贴近生活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在课堂中,笔者常常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展现图片的情景,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尽量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使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并不难以理解,相反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1.营造真实的数学情境,使所学知识具体形象。教师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材料与实际生活很贴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笔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是4个4个数的,(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编出4的乘法口诀。用同样的方法,笔者巧妙地利用身边的事物,一根根枝条(上面挂着一片片相同数目的树叶)也成为课堂上的教具;再如,8人一组的学生就是教学8的乘法口诀的最好资源,等等。这样教学1~9的乘法口诀的时间虽不多,但收到的效果却让人欣喜。

2.选取有真实背景的题材,使所学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可动手做的作业。如:一段绳长24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段绳长几米?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24÷2=12(米),24÷3=8(米),24÷4=6(米),笔者鼓励学生动手试试,把题中的绳子换成长纸条,按题目的要求对折再对折,发现纸条被平均分成了4段,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就是把24米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6米。

3.生活情景的再现,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数学活动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推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再现情景:放学的路上,小明的前面和后面的同学都被树挡住了,根据小明的叙述“我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3个人,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人?”题目刚一出示,一部分学生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共有7人,因为4+3=7。笔者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走出座位,再现排队的情景,学生顿时领悟,理解到小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还有小明没有算在内,应该是4+3+1=8人,这种生活情境的再现,变抽象思维为直觉思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积极地创造条件,善于发现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就能在数学与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形成了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练习贴近生活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巩固课堂教学知识,除注意题型、题量、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外,还可以开展数学实际活动和写数学日记。

1.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如在一年级学生中可开展“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二年级开展“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三年级“导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2.写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一般由教师创设或学生发现某些问题背景,然后由学生自我确定题目、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整理信息或素材、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整理成文的全过程,就叫做数学日记。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来写。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教师在安排和设计数学日记计划时,起点不要过高,内容、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能力和条件。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生活实际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笔者活动
“活动随手拍”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