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2009-05-25 09:01张永元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延伸质疑创造性

张永元

【摘 要】初中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很多,有鼓励学生有兴趣的创造性阅读,鼓励学生给课文作批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等等,从而提高了阅读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 创造性 批注 质疑 延伸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保证阅读实践时间为前提,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以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为实施策略,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鼓励学生有兴趣地阅读

创设致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情景,能鼓励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阅读状态,提高阅读效率。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情景,是创设致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情景的具体体现。

导语设计要体现新课程所强调的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特点。如导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学生产生联想,老师再动情的表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我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不错,母爱是博大的,但父爱是深沉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父亲吧!”这样设计导语,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既能引起共鸣,又能奠定阅读该文的感情基调。

导语设计要富有启发性。如导入课文《社戏》,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童年时,你们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童年生活犹如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本课教学的思维轨道上来。

精心设计导入课文这一环节,就象写文章要开个好头一样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

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课文里所描述的一种情景、一件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解释,人们早已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精辟的言论指出了多种理解的存在。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及时反馈、鼓励。对于学生课堂上瞬间闪现的灵光,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变色龙在我们当今社会中还存在吗?它存在的土壤是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最终谈到了人性的弱点,能如此深刻的认识问题,看来孩子们真的不可小看。

三、鼓励学生给课文作批注

批注式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思想情感等的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吆喝》一文时,学生们围绕“这篇文章好在……,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作阅读批注,结果学生们发现了文中许多的美:“馄饨喂——开锅!”有一生写道:听这吆喝声,我仿佛闻见了香香的馄饨;“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多风趣的语言,这小孩真是顽皮……学生们在批注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读书的主人。

课文批注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可以写学生的见解、感悟、困惑,更好地实现了学生、文本、教师、作者之间的对话。具体方法是:

1.批注词句,阐释含义:要根据此词句本身及上下文联系甚至全文主旨来批注其深层内涵。

2.批注对某一现象的揭示、某一特点的分析原因的探究:这需要或追本溯源,或探因求果,或阐幽发微。

3.批注全文主旨归纳、概括:要根据全文思路,对题目、中心句、不同论点、重要观点、提示语去全面把握批注。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疑。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法、写法等的真实性、真理性、合法性产生怀疑。另外还有“设疑”。在阅读中设疑,是指为了深入地、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所阅读的内容,为了求得规律性的认识,脑子里不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号。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具备这种“生疑”能力,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问题。第一类,认知性问题。认知性问题是关于确认言语信息知识的问题类型。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细节描写用了哪些动词?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类问题,只需对课文文面进行检索,即可百分之百正确回答,但它只限于“事实认定”的层面。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同学们对于主人公是谁的问题展开了质疑,有的学生认为是于勒叔叔,有的学生认为是菲利普夫妇。为此,笔者借机提示学生要首先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进行分析哪个人物形象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第二类,评价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是关于臧否评论和抉择对象的问题类型,它的答案是多元的,因答者而异。第三类,创造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是关于构建和发表独到见解的问题类型。如“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同意吗?”“在《最后一课》里,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理由。”这类问题,属“思维品质”范畴,需要深入探究才能解答。答案并不太重要,关键是要体现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文化辨识意识的功能。

猜你喜欢
延伸质疑创造性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