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为北京交通困境支招

2009-05-27 20:34
环球时报 2009-05-27
关键词:主干道车流量公共交通

英国《金融时报》5月26日文章,原题:破解北京交通困境 30年前,北京的机动车还不到10万辆,如今已超过360万。北京人口只有全国的1%,汽车数量却占1/10。北京主干道的交通拥堵已不限于早晚高峰,每年有一千多人死于交通事故,这进一步降低了人们骑自行车的积极性。实际上,自行车是最适合中国城市情况的环保交通方式。然而,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都被滚滚车流所阻。一句话,北京现在的交通就是一场噩梦。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危机呢?就像亚历克斯·帕斯特纳克所说,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中心规划卫星城;工作和生活都必须在更短移动半径内重组。但北京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依靠公路干道,超大社区及远离CBD的“睡城”等,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奥运会期间,北京通过单双号成功限制了车流量,赛后又实行尾号限行。但这些措施长期效果并不理想:新车还在不断上路,有些车主为规避限行,干脆买了第二辆。通过禁止重污染车辆上路,空气污染也相对改善,不过由于机动车数量猛增,基本情况仍在不断恶化。

要解决根本问题,经济学理论要求我们采取成本内部化措施。传统上,这种措施就是收取交通拥堵费。如果北京征收“进城费”,汽车流量将下降1/4,主要拥堵能得到解决,车速平均将提高21到28公里/小时,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减小。开车族是最大受益者,但同时也是进城费的支付者。要实现上述效果,每天的进城费要达50元人民币,这对大多数司机来说是个大数目。所以北京的决策者对此缺乏兴趣。

最具决定性的措施应该是公车和地铁的速度与数量。当这些交通手段都很便利时,私家车主就能很容易地转乘公共交通。实际上,完备的公共交通能将“理想”的进城费每天减少10元,同时更大幅度地降低车流量及其危害。

城市规划者们明白北京需要的不是环路和主干道,他们开始大量投资建设轨道交通网络。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的轨道交通将由目前的200公里增加到560公里。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通勤者就不会挤着去买汽车了。但这些还不足以打破目前的交通僵局。

必须建立起低成本、高效能的快速公交系统,同时要对公路重新规划,提高效率。还要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设立专用车道,这样才能遏制住这一环保交通手段普及率不断下降的势头。

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来减缓气候变化,既能使有车族大大受益,让他们享受更加宽松的道路,也能让那些期待“蓝天日”的民众满意。这个结论有点令人吃惊。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动用政治力量消除汽车利益集团的影响,即使不能阻止人们购车,至少要劝他们少开车。▲(作者菲利克斯·克鲁特齐格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环境研究所博士后,现在为北京的中国能源基金会工作。)

猜你喜欢
主干道车流量公共交通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河南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动,村委反思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山地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特性分析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