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与“和谐”

2009-05-31 05:20周宗藩
西部大开发 2009年5期
关键词:老子二氧化碳物体

周宗藩

道家之道和儒家之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都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儒家的鼻祖孔子曾拜老子为师,对老子非常崇敬,其哲学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互相补充,各有侧重。老子“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孔子的“仁”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此道和儒的关系应是文化传承关系。儒、佛也讲道,各讲其道,常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而把道、儒、佛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步入了歧途。实质上三家之道、仁、缘有共性,都基于天人和谐,只是诠释的形式、方法、侧重点不同而已。本文从现代科技的理性角度对“道”作以解读。

道家之道非道。道指物质元素由于相互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模型循一定轨道运动而聚合产生物体或离散消亡的规律。道即形成物体的物质运动规律。由于形成物体的元素种类、数量、结构的千差万别,运动的轨道也千差万别,所形成的物体种类成幂函数增加,加之在自然界调控、平衡、发展进化机制作用下通过新陈代谢和遗传物质的突变,物种越来越繁多。即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每一种类也具有不同的德。德是区分种类的特点。也是种类得以繁殖的根本。即老子的“道生之,德虚之”之理。分类学家按德的一定共性将物体区分成大大小小的系统。如将有生命的物体分成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在动物界中人的德与其它动物的德有本质的区别。其它动物的德只体现在本能和形体上,人的德主要体现在精神、思想和伦理道德等健全人格上。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等,这就是人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差别,也是人高于其它动物的根本性标志。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无社会责任感、无家庭责任感、无公平正义感,无宽恕仁爱之心,伤天害地,只有“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本能,则无异于其它动物。一旦丧失人格沦为其它动物的人将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不幸,最没有价值的可怜虫,虽生犹死,如行尸走肉而已;人的崇高价值取向是道的最高境界。将无生命的物质按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等。将无限的空间、时间称为宇宙。这一切概括为自然。虽然人高于其它动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种,是自然界中的精华,居天、地、人三才之中心。但人永远离不开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个体人的活动空间太小,时间太短,不可能只靠自身的感官,理性地思考认识无限的自然。但可以靠文化的传承,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不断扬弃累积而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性认识。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是无限的、渐进的、不断扬弃累积的过程。人对自然规律只能认识、遵循。人不能制造自然规律,也无力干涉之。凡干涉自然的一切倒行逆施,都将自食恶果,受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这就是人对自然的无为。春秋战国时的老子抽象出“自然”、“无为”的政治智慧,要求统治者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告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老子把道的运动法则概括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阐明了一切事物朝相反方向运动是道的法则,以柔弱形态常存是道的作用。如一个动物从生之时就开始向死亡行进。动物机体离散死亡后,组成机体的原有的物质回归自然,参与新的组合,成为新物体的成分。作为元素的物质不生不灭,如此循环往复地化合、分解,参与物种的进化。同样“福与祸”、“强大与柔弱”等等,均处于朝相反方向转化的过程中。老子对此阐释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美与丑”、“善与恶”等等对立面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正如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从这种意义上看,世界上不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事物,都是在相对不断地进化完善之中。这些哲理对指导人们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上的统治者如刘邦、汉文帝、汉景帝从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遵循“自然”、“无为”法则,还利于民,产生了我国第一个盛世;李世民从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的历史中总结出“民众如水,王朝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教训,遵循“自然”、“无为”法则,还利于民,产生了我国第二个盛世。各个朝代的灭亡,也都是统治者倒行逆施,对抗“自然、无为”法则,贪婪妄为,巧立名目盘剥民众,把人民逼到了死亡线上而一拼死活的结果。

老子“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验证,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3月7日指出,和谐社会建设应“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真谛。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利益分享,要特别警惕一些市县领导坚持利益独占,随意提高身边工作人员和局部地方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却亏待贫困地区的工作人员,亏待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退休人员,毒化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社会风尚,人为地制造地区差距,扩大贫富差距。同时要改革吏治,加快民主进程,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从严从重惩治贪官污吏,使为官者不敢贪,不能贪,甘当人民公仆,才能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乱砍滥伐森林植被,削弱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能力。煤、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大气中每分钟增加二氧化碳12000吨,使温室效应日益增强,大气变暖,旱灾和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面积“每小时”增加685公顷,“每天”有25万吨酸雨降落北半球。当今世界上的大沙漠是历史上滥垦滥牧的结果,1981年的长江水灾是我国长期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的结果,已经爆发过的许多触目惊心的生态灾害足以发人深省。量变必将引起质变,生态灾害的累积孕育着更为严重的灭顶之灾。可见,人类不理智的滥用自然资源的恣意妄为,正在毁灭自己的家园。为了保卫人类的家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按照《京都协议》承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义务,医治工业化对世界生态环境的伤害。首先要节制人性的贪婪,从理智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入手,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同时,应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在全球覆盖率达70%~80%,以提高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的能力,以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以维护动物界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贪欲无度,不理智地索取自然资源,剥夺自然自动恢复平衡的能力,对人类而言无异于自杀。

猜你喜欢
老子二氧化碳物体
漫画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智者老子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