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杰一起赏国宝

2009-05-31 05:2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5期
关键词:武帝西汉汉武帝

吴 杰

石 人

【西汉·石刻】

【高222厘米 宽120厘米】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雕刻,现原件由陕西茂陵博物馆收藏。

人的面相表情奇特,头部后仰,嘴大露齿,后掌置胸前,表示匈奴被西汉王朝击溃后垂头丧气、无可奈何的神态。

《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者,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据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年)在其《鬼方混夷猃狁考》中,认为商时的鬼方、混夷、獯鬻(xunyu,音薰玉),周时的猃狁(xianyun,音险允),春秋的戎、狄,战国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匈奴”二字急读为“胡”,即匈奴人“天之骄子也”。

纵观中国历史,来自北方异族入侵,始终是最大的外患,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匈奴。战国期间,与匈奴接壤的秦、燕、赵三国,常年受其侵扰,边境不得安宁,先后筑建长城,以加强抵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前215年,派大将蒙恬领兵30万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南的“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把原先秦、赵、燕所筑的长城重新整修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黄河北至河套,傍阴山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市),绵延近万里,以防止匈奴。

冒顿(mòdú,音莫独,前209~前174年在位)单于(匈奴语“元首”)时期,匈奴先后征服周边游牧部族和部落,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控制地域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到辽河,西逾葱岭,匈奴进入强盛时期。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趁机重占河套以南地区,并经常南下掠夺。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前206~前195年在位)曾亲征匈奴,反被冒顿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大同东马铺山)七日,几乎被俘。此后汉朝被迫以“和亲”维持和平。刘邦过世后,冒顿竟给吕雉(前241~前180年)写信,声称要娶其为妻,入主中国。吕雉看过蛮族的“情书”后,真是气炸连肝肺,错碎口中牙,欲发兵讨伐匈奴,可当发觉大汉不敌对手后,也无可奈何地回信:“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

西汉初期施行的黄老政治带给当时国家经济的复苏,积累了对敌进行大规模战争的物质基础。仅以马匹而言,汉初,刘邦的坐车想配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到。到汉武帝刘彻(前141~前87年在位)时,仅在首都长安养马40万匹。汉武帝为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一改“以墙制骑”的被动防御,为“以骑制骑”的主动出击战略,坚信既要歼灭敌军队,又要消灭其民众,彻底剪除匈奴的战争潜力。为此,朝廷鼓励民间养马,以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事实证明,这一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性质是自卫还击。数十年的连年攻击,西汉累计歼灭匈奴15万之多,而匈奴冒顿单于最盛时,控弦战士不过30万人。在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元朔二年,前127年)和河西(元狩二年,前121年)两大基地,匈奴昔日的光荣已经过去,自知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被迫远涉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

河西之战,霍去病(前140~前117年)率精锐骑兵万人出陇西,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之众,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武帝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这块土地从此纳入中国的版图,直到今天。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汉匈漠北决战。霍去病兵团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汉军最远追击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杀虏敌7万余人,使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影响及其深远。

霍去病墓石人作品构想超凡,意象博大深沉。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风格质朴而有灵趣,凝重刚健,恢宏含蓄,表现出中华民族雄厚气质,有着强列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在看过这批石雕后,感慨的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卧马

【西汉·石刻】

【高144厘米 长260厘米】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雕刻,现原件由陕西茂陵博物馆收藏。

作品利用自然石块稍加修饰,刻画了一匹正在静卧憩息的战马形象。该马的马鬃修剪整齐,马头微仰,双耳似乎正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双眼注视着前方的动静,流露出警觉的神态。马的右前腿微曲,马蹄略微抬起;左前腿向前伸出,马蹄紧扣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挽起的马尾,突出战马的特点。工匠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巧,紧紧抓住马的好动习性,准确细致地表现了战马将起未起的动作过程,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的“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之围”,匈奴冒顿(modu,音莫独)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曾围困汉军七天七夜,汉高祖刘邦(前202~前195年在位)几乎被俘虏,此后汉朝主要依托长城消极防御,并以财帛和“和亲”之策,来换取匈奴不再南下劫掠。直至文帝、景帝两代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仓储充实,牲畜大增,并出现“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之繁荣景象,才有了建立骑兵集团与匈奴对等较量的条件。

在西汉的历史上还曾经有过一位因善养马而倍受武帝赏识,后成为武帝托孤重臣,被人称为“大汉胡儿”金日磾(midi,音密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秋,匈奴单于因浑邪王屡被霍去病所破,伤亡数万,损失惨重,就怒不可遏的欲召其治罪,准备杀一儆百。浑邪王便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然而,当霍去病前来受降时,休屠王因迟疑犹豫而遭来大祸,被浑邪王所杀,余部归顺汉朝。

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那年仅14岁,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阏氏(yanzhi,音胭脂)与弟弟随浑邪王降汉,被安置在汉长安城黄门(皇宫)署养马。驯养马匹本是游牧民族的特长,果然,在不长的时间内,日磾充分发挥了自己养马技能,宫中御马个个膘肥体壮,署内数十名养马能手中,他名列前茅,深得黄门主事官员的称赞。一日,汉武帝要检阅黄门署饲养的马匹,数十人牵马过殿下,其他的牵马人无不乘机斜目偷看宫人,唯独日磾不抬头张望,加上他身高八尺二寸(约1.89米),体形魁伟,容貌庄严,马又养得高大肥壮,引起武帝的注意。武帝经过召见询问,才知道日磾的身世,认为他笃厚有才。当天便赏赐其衣冠,拜为马监,并以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即铜佛像)“金”赐日磾“金”姓。西汉时,能够得到皇帝赏赐姓的人,被认为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金日磾在受重用后,更加谦虚谨慎,忠于职守,“未尝有过失”,武帝愈信任,后来晋升附马都尉,光禄大夫,侍奉左右。“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朝臣私下议论抱怨说:“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汉武帝听到这些流言蜚语,非但不轻视日磾,反而更加看重他。

汉武帝晚年曾听信直指绣衣(汉时宫中专事监视朝廷及皇亲国戚叛逆行为的官员)江充密报太子谋反的报告,错杀太子刘丹。江充的阴谋败露后,参与此事的侍中仆射(皇帝侍臣)马何罗怕武帝追查问罪,企图伺机刺杀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夏,汉武帝巡游至行宫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金日磾、马何罗等随驾前往。马何罗认为有机可乘,就乘拂晓时,武帝还在睡觉,宫禁松弛之机,袖藏匕首匆忙从宫外潜入武帝寝宫,正巧金日磾上茅厕小解,发现马何罗的不轨行为。马何罗吓得慌忙奔入汉武帝寝榻前,企图先行下手,由于行动慌忙,碰到宝瑟而摔倒。金日磾趁机将其拦腰抱住,大喊:“马何罗反!”武帝惊起。侍卫拔刀欲杀刺客,武帝怕伤了金日磾,急忙制止。金日磾乘势将马何罗举起掷于殿下,被侍卫擒缚。从此,日磾以忠孝著称于朝野。武帝病重时,还嘱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年仅8岁的太子弗陵(汉昭帝)。

汉武帝器重信任金日磾,固有他与金日磾之间的恩怨关系,然而,从一个富有政治远见的帝王看,显然还有争取周围少数民族、缓和民族矛盾的一面。

猜你喜欢
武帝西汉汉武帝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西汉
人必其自爱
树为何名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古老的皮影戏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