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铃枣的三大瞒害及其综合防治

2009-05-31 02:27
果农之友 2009年5期
关键词:枣园孢子枣树

张 华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1枣缩果病

1.1症状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主要危害枣果。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边缘清晰,随后病点不断扩大。围绕枣果中部发展,由黄褐色变成暗红色,中部微凹陷成蜂腰状。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向萼凹部形成排列较整齐的黄褐色条纹。剥开果皮,果肉呈黄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继续向果肉深层扩展,果味苦,以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则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未熟即先脱落。

1.2发病规律

1.2.1病原自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一般认为是由2种或3种病原单独或混合侵染,主要是盾壳霉菌、细链隔孢菌及群(聚)生小穴壳菌3种弱寄生菌和1种细菌,而该4种病原单独或混合接种都可产生典型的症状。

1.2.2越冬场所及传播方式病原菌在落果、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越冬,其中枣股和落果是病原菌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原菌除风雨作用和叶果自然摩擦造成的伤口传病外,主要是叶蝉、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造成的伤口传病。

1.2.3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枣缩果病的发生与品种、发育期、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1)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品种间存在抗病性的明显差异。沾化冬枣、平枣、马

牙枣、六月鲜早熟品种较抗病。(2)发病与枣果的发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枣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变红时(着色期),枣肉含糖量在18%1)3,上,pH值5.5-6.0。气温23-26℃时。是该病的发生盛期;(3)树势强弱与发病轻重紧密相关。树势弱的发病早且重,树势强的发病晚而轻。(4)间作物种类与发病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间作玉米、黄豆的枣园发病最重,间作红薯、花生低秆作物发病最轻。(5)养分失衡也易引发缩果病。(6)异常的气象条件也引发该病。高温多雨、日照少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阴雨连绵或者夜雨昼晴。最易爆发成灾。

2枣锈病

2.1症状

枣锈病,是一种危害枣树叶片的真菌性病害。受害叶片背面,起初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黄色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0.2-1毫米。大多数生在中脉两旁、叶尖和叶片基部。密生在叶脉两旁的夏孢子堆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的表皮下,当其成熟后,叶片表面破裂,散出黄粉,即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早期脱落。落叶先从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严重时叶片可全部脱落,只留下未成熟的小枣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不堪食用。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的产量。到秋季,病叶上的夏孢子堆旁边又长出黑褐色的角状物,不规则形状,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的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

2.2发病规律

2.2.1病原属担子菌纲、锈菌目、锈菌属中的枣层锈菌。其生活史中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

2.2.2越冬场所及传播方式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落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越冬后的夏孢子在3-33℃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4℃。翌年夏孢子堆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叶片上,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后又可多次再侵染。潜育期7-15天。

2.2.3发病时期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水多,湿度大时,夏孢子开始发芽,侵入叶片。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出现落叶,8-10月份。空气中的夏孢子数量很多,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量落叶。在流行期间。老叶、嫩叶均可染病。

2.2.4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1)发病轻重与7-8月份的降水量密切相关。7月份的总降水量达200-300毫米时,发病就早且重,少于130毫米时,则发病晚而轻。(2)发病与间作物有关。间作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的枣园,发病重。间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的枣园,发病轻。(3)枣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4)发病与栽植密度、枣园排水有关。一般叶面积系数较大,树冠茂密。通风透光差,园内湿度大的密植园,枣锈病发病率较高;相反,树体健壮、结构合理、通风透光好、排水良好的枣园,枣锈病的发病明显减轻。

3枣疯病

3.1症状

枣疯病,俗称丛枝病,扫帚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一般于开花后出现明显症状。其具体症状是:(1)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叶片小而萎黄。(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都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壮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四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不堪食用。(5)根部病变。病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枝叶细小、黄绿色,有的经强日光照射枯死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3.2发病规律

3.2.1病原病原为植原体。原称类菌原体,属于柔膜菌纲,植原体属,属于核糖体16SrV-B组,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多形态原核生物。植原体侵染枣树后。分布在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其次为伴胞。主要通过筛板孔。随着树体的养分运转而运转。对四环素族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非常敏感。

3.2.2越冬场所及传播方式枣疯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通过各种嫁接(如芽接、皮接、枝接、根接)和分根传染。也能通过中华拟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等几种叶蝉传播。潜育期25天至1年以上。

3.2.3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1)发病与中华拟菱纹叶蝉等几种叶蝉的

发生密切相关。中华拟菱纹叶蝉等几种叶蝉的发生越严重,发病就重。(2)发病与间作物品种有关。间作小麦、玉米的水浇地枣园发病率高。间作花生、红薯的旱地枣园发病率低。(3)发病与树龄大小有关。20年生的幼树发病重。50-100年生的老树发病轻。(4)发病与品种有关。(5)发病与管理水平有关。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

4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园铃枣三大病害的侵染特点和发病规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从健康栽培人手。培壮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配合有效的药物,进行病虫并治。

4.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肥水管理。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注意适时浇水和排水,雨季要及时排除枣园积水,降低枣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4.2合理密植及修剪

适当掌握栽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及时疏果,减少负载量;剪除病虫枝和枯枝,及时疏除密挤枝、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加大层间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造成阴凉透光的小气候。减少病害的发生。

4.3搞好清园工作

晚秋清扫树下落叶,枣吊,病虫烂果,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及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和虫卵。

4.4合理间作

枣树行间不宜间作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否则。通风透光差。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可问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

4.5彻底挖除重病树和病根蘖,修除病枝

枣疯病病株是传病之源。枣树发病后不久即会遍及全株,失去结果能力。有必要及早彻底刨除病株,并将大根一起刨干净,以免再生病蘖。对于小疯枝应在树液向根部回流之前,阻止植原体随树体养分而运行。从大分枝基部砍断或环剥。植原体到根部下行不超过砍断或环剥部位时即可治愈。连续2-3年,可基本控制枣疯病的发生。

4.6防治虫媒

枣园附近最好不要栽植松、柏、芝麻,因为这些植物是叶蝉的越冬场所和主要寄主;清除枣园杂草,减少虫媒滋生场所:生长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乐果10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喷洒树冠,以毒杀传病的叶蝉及蝽蟓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同时还能毒杀枣尺蠖和桃小食心虫等害虫。

4.7化学防治

(1)4月上中旬,枣芽萌动前对树干、枝芽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丙环多悬乳荆600-800倍液。杀死树上的越冬菌源。

(2)7月上中旬喷布1:2-3:200-250倍波尔多液,20天后再喷1次。以后可与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可菌丹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能有效地控制枣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3)7月底8月初,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70-140单位,毫升,50%多菌灵800倍液加土霉素140-210单位,毫升喷布。交替用药,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可防治枣缩果病,枣果采收前15-20天是防治枣缩果病的关键期。

(4)对于枣疯病较轻的枣树。可用四环素族的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在发芽前锯除疯枝;在树液流动期,在病树主干上50-80厘米处,钻3-4个孔,深达木质部。塞人浸有400-500毫升医用四环素300倍液的药棉。并用塑料布包严。或者夏季在病树干四周。钻孔4个,深达木质部,插入塑料曲颈瓶,用蜡封严钻孔,每株注入含土霉素原粉1000万单位液500毫升,10小时后药液即被吸收。此法简便且药液不易流失。

猜你喜欢
枣园孢子枣树
辽西半干旱地区枣园与特异蔬菜天鹰椒间作套作栽培关键技术
辽西低产枣园增产技术
浅谈凌源市牛营子镇西大川村枣园日常管理技术措施
在异乡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粘虫板对其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
家蚕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Nbslp2的保守性及转录活性分析
枣树下的故事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