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研究

2009-05-31 03:23徐京峰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体育场馆场馆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可能面临五种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环保风险、安全风险:固定资产折旧风险。为有效规避诸如此类的风险,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妥善处理开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场馆进行科学运营。同时,应建章立制,依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风险规避

学校体育场馆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资源社会共享。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工作、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场馆条件得到提高,但是各类院校发展不平衡,有些院校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规避风险则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是指高校体育场馆因为实行向社会开放而可能导致学校蒙受损失、伤害或不利等危险。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可能导致的风险问题是多方面的,根据各类风险问题的相关程度,可归纳为五类: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保风险和固定资产折旧风险。

(一)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因管理不善或者疏于管理而导致的风险。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以后,管理环境由相对封闭转向开放,管理对象更加复杂化,管理内容更加扩大化。场馆管理者一旦管理不力,将可能造成“责权不明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场馆时间安排不当,干扰教学秩序”和“不法经济行为影响学校声誉”等几种具体风险。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正常的教学训练、比赛和课余锻炼,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被干扰。因此,教学时间和开放时间必须统筹安排,学校内各部门应通力协作,根据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场地。场馆开放的时间安排一旦与教学活动发生冲突,不仅将对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且会使学校师生对场馆开放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最终不利于场馆更进一步地向社会开放。

在科学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在管理上还比较无序,例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中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设置;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开放项目的安全标准;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的收费标准、合法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工商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还处于一般性的初级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

(二) 经营风险

场馆经营风险也来自于体育消费不是一种必需的消费行为。人们到高校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虽是一种消费,但并不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消费行为,如果体育消费者的兴趣、热点等发生转移,就有可能会导致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市场疲软,从而使场馆的经营活动产生风险。同时,场馆经营风险与场馆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知识和能力水平低下、经营技术不佳、决策失误或缺乏有效性等皆可能成为发生经营风险的主观原因。

(三) 安全风险

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后,器材设施使用频率过大会导致老化或变形,例如健身房器材的螺丝松动、足球场草坪不整、游泳池壁破损脱落等。如果缺乏及时的维修和处理,极可能给不知情的锻炼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在众多学校对开放存有疑虑的原因中,安全问题是首要原因:其一,许多学校的教学区与运动区混杂在一起。其二,治安问题,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破坏绿化环境,甚至有意滋事。同时,车辆进入校园也带来交通管理问题。其三,安全事故责任问题,由于对外开放,特别是适当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令学校担忧,这一问题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确定。

(四) 环保风险

调查发现,保持场馆清洁卫生是一个较难的问题。由于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高校的基础建设往往比一般单位好,其优越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既吸引社会人员来此锻炼,但同时也给高校的环境保护带来潜在威胁,如清洁卫生难以维持,人们大声喧哗、不文明行为玷污人文环境,等等。外来人员参加锻炼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等都会造成学校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五) 固定资产折旧风险

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高校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由此带来对体育场馆的损坏和折旧等问题。高校体育场馆真正依靠开放创收的学校很少,仅有的创收也只能维持场馆的维修和管理费用。因此,各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拟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当前尤其应注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性管理,逐步过渡到产业化的管理模式,为辅助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

学习和借鉴先行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专家们的多种咨询建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潜在风险。

(一) 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高校场馆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事先做好防范各种风险的对策措施,将各种风险防范于未然。首先,应敢于承认风险。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其经营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其次,应敢于承担风险。风险和收益并存并呈正相关,只有承认风险并敢于承担风险,才有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义远大于风险,应善于冒风险。体育场馆管理者应减少盲目性,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认真研究和认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风险问题,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尽力预防和排除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以提高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性。

(二) 妥善处理开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涉及到学校正常教学与对外开放的矛盾,以及开放过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两个方面。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在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的矛盾。首先,应处理好学校体育场馆的校内使用和对外开放的矛盾。尽可能向社会开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做到既不影响正常上课训练和锻炼,又能为社会的全民健身提供场地。其次,应处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多元服务,缓解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

(三)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场馆进行科学运营

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成员可由学校体育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并赋予明确的目标、任务、职能、职责以及管理人员间的责权关系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筹划场馆开放的各项事务,包括开放时间的安排、健身指导教师的安排、市场开拓、场馆维修、财务等。

(四) 建章立制,依规管理

为了有效规避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各种风险,应对场馆的使用、管理和经营作出规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此进行约束,并依此加强对场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规章制度不仅仅是针对校园范围的,也有社会范围的。其管理对象不只是本校学生,也包括社会人员。

【参考文献】

[1]陈赤军,叶焕庭.风险规避与企业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管理科学,1999(3)

[2]丁健,崔淑萍.提高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0)

[3]彭立群.对新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4]雷厉.影响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赢利效果的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徐京峰(1972-),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省潍坊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场馆风采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