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山下的花环》人物塑造的特色

2009-06-03 03:14徐灿辉文小兵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社会化人性化

徐灿辉 文小兵

摘 要:军旅作家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丰富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并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再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一历史事件。笔者认为人物塑造是该作品的一个亮点,它具有:平凡角色伟大化;英雄形象人性化;小说人物社会化等几个特点。

关键词:人物塑造 伟大化 人性化 社会化

1982年,军旅作家李存葆在《十月》上发表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量涌现的取材于自卫还击战的文学作品中,引起了最强烈的反响。在无数的感动与泪水中,人们记住了梁三喜、靳开来、薛凯华等不朽的典型人物。探究该作品成功的原因,人物塑造无疑是一个亮点。笔者认为其人物塑造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平凡角色伟大化

《花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之所以引起最强烈的反响。首先是因为作品写出了那些平凡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灵。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梁三喜和他70岁的老母亲。

梁三喜这个来自革命老区的连长,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默默为部队建设、为国家尊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临死前他留下的不是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是一纸染上鲜血的欠帐单。在赵蒙生的讲述中:他抽的是黑乎乎的旱烟末,连块手表也没有,用的牙刷只剩“八撮毛”……“吃粮费米、穿衣费布”……是顶着满头高粱花子参的军。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区人民的儿子,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为救战友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妻子、母亲和刚出生三个月的女儿,并且留下了一张令人深省的欠帐单。

梁大娘是老区人民的典型,满脸皱纹、满身的灰尘与补丁。虽然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但她所做的事情却不是平凡的:战争年代已经为革命献出了第一个儿子,二儿子和丈夫也在“文革”中死去,但她独自用苍老的双肩支撑着那个只有女性的家庭,把唯一的儿子交给了部队。为了偿还儿子欠下的债,她拿出了卖猪款和全部的抚恤金。为了省下一点车票钱,竟和儿媳抱着出生3个月的盼盼,啃着从沂蒙山区带来的窝头,徒步一百七十多里,一路风尘仆仆翻山越岭地走了整整4天。她善良淳朴、美丽真诚:战争年代用生命掩护过子弟兵,抚养过革命后代。如今胜利了,她却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现在唯一的儿子又为国捐躯!她对革命有着巨大的贡献,却没有伸手向党和人民提出任何的要求。就是像她这样的母亲,抚育了千千万万梁三喜式的英雄,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人创造了和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他们太平凡了,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然而他们的心灵却是那样崇高,那样圣洁。小说对读者的震撼力量和净化力量,主要来源于此。从平凡中写出伟大,是小说的一大成功。

二、英雄形象人性化

军事文学的创作,始终以英雄主义为主题,说英雄主义是军事文学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因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在塑造军人英雄形象方面,比较注意追求英雄形象的“高、大、全”,往往不写英雄人物身上的缺点,不写英雄人物的真实情感,导致“神化”英雄。

新时期的中篇小说在塑造军人英雄形象时,则注意把英雄人物写成活生生的真“人”,写出英雄人物的不同个性,写出英雄人物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花环》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的新突破是十分突出的。在塑造梁三喜这个英雄时,作者突出了这位来自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的农民子弟,继承了中国农民刻苦勤劳、坚韧宽厚的气质;对祖国、对革命事业一片忠诚,具有淳朴厚道、坚毅刚强的性格;在战前,他严以带兵,宽以待人;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掩护战友不惜自我献身。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传统军人英雄形象的共同特征。同时在这基础上,作者又赋予了梁三喜更丰富的普通人的“情感”,写了他的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战友情。作者强化了英雄人物的丰富“情感”来增强震撼人心的力度,让读者深深感到英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具有七情六欲。作者敢于写梁三喜的丰富情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在过去是不可能这样来写英雄人物的情感世界的。在塑造赵蒙生这个英雄人物时,作者敢于写英雄人物身上的缺点和转变过程。赵蒙生自备高级香烟和点心,养尊处优,生活懒散,先是千方百计地搞“曲线调动”,后在正义力量的感召和血与火的考验中被唤醒了军人的爱国心和人格尊严——为国而战,并成为一等功臣的战斗英雄。他的深刻变化,是真实可信、激动人心的。在过去的文学创作中,是不可能写指导员身上有缺点的,也不可能将一个有那么多缺点的人物作为英雄人物来塑造。李存葆敢于把这样一个身上有缺点的人物作为英雄人物来塑造,无疑是一个发展和突破。

靳开来的形象,显示了更强的个性和更高的美学品位。他自称“牢骚大王”,说话粗俗,有点自由主义倾向,但他的一些牢骚话,往往不幸而刺中许多问题的要害,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意识。在领导眼中,他是“鸡肋”——他有技术,有能力,能帮助你圆满地达到目的,但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方式)却不很规范,因此,不受重用;在战友中间,他被戏称“滑稽演员”——没有空洞的豪言壮语却富于浓郁的人情味,爱开玩笑,甚至似乎有点玩世不恭。但在生死关头,却深明大义,舍家报国——他那样体贴梁三喜,劝梁三喜在妻子生孩子之前赶回家,面临死亡,他断然把带尖刀排的任务留给自己,说自己兄弟4人,死一个不怕,而梁家只有三喜一个了,必须留下续香火。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中,他随身带着全家的合影,并且记得儿子的生日。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了给饥渴的战友们解渴,冒险去砍了几捆越南人的甘蔗,不幸踩雷牺牲,就有人以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为由,不给靳开来立功,连一块勋章都没有。脾气火爆的雷军长大骂: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靳开来命运中的悲剧色彩极大地提升了这部小说的美学价值,使一向缺少悲剧精神的中国传统的“英雄主义”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小北京”薛凯华则是连队基层干部和战士的典型: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军之长的儿子就不思进取,专横跋扈,他反而胸怀大志,才华过人,生气勃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尽管是偶然在作品中一显身手,但是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次讲话,一封娓娓动听的书简,都无不闪现着一种活生生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光彩,是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新型军人的“雏形”;也是对英雄主义做出的全新的、更高的概括,即使以二十年后的眼光来审视,仍不失它的时代感和预见性……各不相同的英雄形象,有崇高,有卑念,有奉献,有自私,有荡气回肠,有低婉哀伤。没有十全十美,却个个生动感人。正是这种描写使解放军官兵成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这样的“英雄主义”写作不仅无损英雄的崇高形象,反而在“英雄是人”的命题下,赋予了“英雄主义”更贴切、更鲜明、更丰富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小说人物社会化

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由此可见,人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更是密不可分。所谓环境是指围绕人们现实生活的整个外部而言的。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是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促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花环》中的人物大部分是军人,是穿着军装的社会中的人。作品中的人物面临的不仅仅是军营,主要是整个社会,也就是说作品人物的生活始终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也就离不开社会各因素的渗透和影响。而建国初30年一些军事题材的小说,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视野狭窄,近乎成了一种孤立的“军营文学”。《东方》、《西线轶事》的作者对军事小说的社会化做了有益的尝试,《花环》则另辟蹊径,在写军人生活时处处观照它与整个社会脉搏的联结与感应,把军营与社会结合起来,在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的描绘中,贯穿了军营与社会、军队与人民、现实与历史的广泛联系,使作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在作品中,赵蒙生战前的心理和表现与复杂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梁三喜的遗书催人泪下,浓缩了时代的特征,展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作者还通过梁三喜和赵蒙生两家悲欢离合的戏剧性描写,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升华出“人民——上帝”这个庄严而神圣的主题。这种在小说中注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写法,超出了“军营文学”的旧格局,扩展了小说的社会容量,同时《花环》所描写的主要情节,在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得到展开。雷军长“甩帽骂娘”痛快淋漓的愤恨情绪,反映了整个时代党的原则。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给时代人民群众思想和心灵带来的影响,这就使作品中的形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感情。

总之,《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为当代军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3.

[2]叶雪芬,舒其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徐灿辉 文小兵 湖南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413049)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社会化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