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无声胜有声

2009-06-03 03:14任亚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感染力文学作品想象

摘 要: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可充实作品原本含蓄的描述,使之情感变得更丰满,想象甚至还可以充实情节,使之更具有广阔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文学作品 想象 感染力

文学被称为想象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富于启发性。它的字里行间,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多空白点,存在着广大的未确定点和未实现的领域,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依靠想象和联想去填充它。应该说,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读者应借助许多可能的或可允许的经验来充实作品的空白,充分发挥想象,对作品中那些精妙的未完之形、未尽之意加以润色,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文学中得到美的享受。

一、通过想象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

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无论所提供的是生活画面、风俗画面,还是风景画面,多是截取某一片断、某一部分,是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描绘出来的。因此,读者要通过想象使形象完整起来、丰满起来。如曹操《观沧海》,作品文字所提供的完全是大自然的图景,是深秋的大海及海边景物,如果单纯地将它视作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显然大错特错了。这是一篇通过写景而抒怀的作品。通过对诗的分析,读者要感受到诗人的壮怀激烈,感受到诗人吞吐日月的胸襟。即通过作品所提供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能真切地看到那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抒情主人公伟岸的形象。再如杜甫的《石壕吏》,作者记录的是他夜间听到的各种声音。而我们读者不仅要将这听觉形象化为视觉形象,而且要还原为完整的立体的生活图景,这样,才能真正看到战乱中平民百姓凄惨的命运,感触到作者对人民的同情,窥视到他无可奈何的凄凉心境。所以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去展开想象,驰骋作者于留下的广阔空间。

当然,由于对社会人生认识的不同,由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不同,读者对形象的再创造有可能超越、甚至违背作者原本的创作意图,这在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如挪威的易卜生写过一本影响全球的剧目《玩偶之家》。戏中的娜拉最终追求个性解放,离开了家庭,戏是在“砰”的关门声中结束的。可读这个剧本的鲁迅先生却没有随着关门声而停止他的思索。鲁迅有一篇对学生作的演说《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先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娜拉的出走有两种结局:或者返回金丝笼中,或者堕落。鲁迅通过对剧本想象进行想象补充和再创造,显然超出了作者的意图,但却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能被动地接受,而应沉潜于作品之中,细细地体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借助想象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许多是“无理”的,而我们一味地去讲“理”,便可能陷入窘困的境地,这时读者就应该发挥想象,用形象思维去接近作者,步入作者心灵的世界。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文学境界的高度概括。李清照的《声声慢》可谓“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于国破家亡之时只身漂泊在江南,在深秋的季节,她独自坐在窗边,看着南飞的大雁,听着秋雨梧桐的点滴之声,感叹着青春岁月的流逝,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里,氤氲着浓浓的孤寂与哀愁。特别是结尾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一字点明主旨,言已尽而意无穷。

那么,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哀愁?读者应怎样体会作者的哀愁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发想象。如当时宋朝的政治发生了什么变化?李清照为何独自漂泊?她与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如何等等。可能会有人说由于思乡;有的说她在感叹岁月的流逝;有的则说宋人南渡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她难以承受;还有的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女词人,宋代理学盛行,才藻更非女子本分,她难觅知音。总之,山河破碎,物是人非,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答案,“伤心枕上三更雨”,“愁损北人、不贯起来听”,这些和《声声慢》同期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愁绪,原来她在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发愁。此时这位住在南方的北人听到了什么?她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呐喊,听到陆游“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勘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这种国破家亡、历尽劫难的哀愁的确不是一个”愁“字就能说清的。读者只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将历史环境、社会生活与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从不同层面去揣摩她的感受,走进她的情感世界。“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也才能真正的以突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有一处绝妙的描写。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林冲听说陆谦要暗害他,便买刀寻伊,寻了三五日,没寻着便也松懈了。在一个严冬的大雪天,林冲到了草料场,感到寒冷便出门沽酒去,他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接下去一句写:“那雪正下的紧”这是一个描写雪势的句子。表层的意思,读者一眼便能看出。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想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会倒塌,林冲才会被迫到山神庙安身,这“紧”字对情节的推动读者也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读到这儿心象被抽紧了,连气氛也觉得紧张了呢?陆谦、管营、差拨这时正在做什么?林冲为什么丝毫没有戒心?这次劫难还有谁能救林冲?只是可以要求读者发挥想象,用扩展性的描述把这种紧张气氛的背景口头表述出来,林冲“逼”上梁山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了。

读者将他所有的人生经验,在阅读过程中蓄积的情感,与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融为一体。这种情景的创造,情绪的感染以及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关注,促使读者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读者不但能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好的小说和剧本,故事仅仅是迹象;凭着那迹象,作者发挥它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那些才是精魂。”凭迹象感悟作品的精魂的方法很多,像《中山狼传》、《祝福》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读者可以用图画、短剧等表现出来。《祝福》中的祥林嫂善良、勤劳,求作努力而不得,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被剥夺。在严冬的风雪里,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孤独的死去,谁也不知道她怎么死的,生前她对灵魂与地狱的疑惑,临死前她找到答案了吗?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死的呢?抓住这一空白,发挥想象,以独白的方式把祥林嫂临死前的心理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有的“祥林嫂”要见儿子又怕死去的两个男人,在矛盾中死去;有的“祥林嫂”怕进地狱,在极度惊恐中死去;有的“祥林嫂”则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家人团聚的幻想中微笑着死去。读者思想的火花,感情的火焰,才华的光芒得到了充分的爆发。“欣赏者对形象的补充和丰富,实际上是对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事实上,凡是被欣赏者深入思考过,并被补充丰富了的艺术成分,他的思想内涵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产生难以忘怀的艺术力量。”

阅读欣赏应该是积累性、理解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只有这样读者才有可能品尝到迸发灵感和顿悟的喜悦。在专注和怀疑中阅读,去追寻创造的欲望和动力,通过作品,借助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文学的殿堂。

(任亚娜 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457000)

猜你喜欢
感染力文学作品想象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快乐的想象
一生
Pygmalion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学作品与数学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探究
文学作品与数学
愚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