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对比中 更见古人情

2009-06-03 03:14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表达

陈 艳

摘 要:今昔对比在古代诗词中,不仅是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存在,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作者所要寄寓的种种情怀,即永驻心头的伤怀之情,抚今追昔的慨叹之情,历经沧桑的怀古之情。本文拟从此角度入手,重在观照作者的内心。

关键词:今昔对比 表达 古人情

今昔对比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作者通过今与昔的对比,来表达对自身或其他人与事的感慨、叹惋等等。细细品味,在似乎不经意的一今一昔比较中,其实包含着古人几多的深沉感情。

一、永驻心头的伤怀之情

例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首先表达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之后的难以言说的悲凉心境。尽管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作者却接连发出“人在何处”的悲问和“春意知几许”及“次第岂无风雨”的疑问,显然,她根本无心出去游玩。纵是“香车宝马”来相召,也一律谢绝。而前来相邀的这些朋友是南渡前的旧知,于是不由追忆当年“中州盛日”之时元宵节的汴京城,和名门淑媛“争济楚”的繁华与欢愉,那时那事是怎样的欢乐啊!而今天的自己已是憔悴不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彼时彼事与今日今时形成强烈对比,自是写尽了满腹辛酸,一腔哀怨。实如刘辰翁所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如果说李清照是一腔哀怨在心头,那么陆游的《钗头凤》则可以说是一场情伤了。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们都知道这首千古传诵的词作背后的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婉的沈园情梦,就更可读出陆游心中不能自已的伤感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了当年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而“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了他们不尽的愁怨。往事不堪回首,却不曾料到今天他们居然相逢在沈园,作者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婉,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却是“人空瘦”,因为“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空”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哀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然而,纵然此时相逢,又有何用,在严酷的现实下,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已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纵是“山盟虽在”,却是“锦书难托”,寥寥八字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又怎么可能去表达呢?到此,也许我们也忍不住要和词人一起发自肺腑地喊出“莫,莫,莫”了。真是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只能这么不了了之,留下一片沉痛的喟叹让人说吧。

二、抚今追昔的慨叹之情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可谓脍炙人口,不仅因为诗歌本身的琅琅上口,更因为诗歌中那个“去年今日”艳若桃花的女子,今年此时却寻而不见所带给人们的一丝遗憾和怅惘吧。关于这首诗的故事,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是这样的: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一天,他喝了几杯酒之后,到城南郊外散心,见到一户花木丛萃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半晌,只听一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并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转身取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就寻找话题,想和她攀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然“目注者久之”。崔护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时隔一年,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所以诗歌的开头“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而更让人难忘的是那个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显得青春美貌、风韵袭人的姑娘,不由的思念再相见。而当今年今日再去时,却是人面杳然,已“不知何处去”,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发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再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抚今追昔,“依旧”二字,含有无限怅惘与寂寞。

风景依旧,人面不再,唐代赵嘏的《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也发出了同样的慨叹。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并且凝神沉思。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此情此景,让人觉得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似乎都要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了。然而此时,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对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应该也是这样的良夜吧,诗人与朋友相伴而来,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时光蹉跎,昔日的友人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充斥在诗人孤独的心中。真是今昔之间,时光流转,虽然诗中没有告诉我们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但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只想与诗人一起静静沉思,轻轻慨叹。

三、历经沧桑的怀古之情

姜夔的《扬州慢》即有此意。词前的小序作了说明: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败的哀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皆是“废池乔木”。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更增添了萧条的意境。这一切交织在一起,都在这座“空城”里,着一“空”字,而使人倍感战争破坏后的凄凉。这里是昔日的“名都”,而今日已成一座“空城”;昔日这里曾是“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今日却已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昔日这里是“杜郎俊赏”、“青楼梦好”的风流繁华地,今日已是风流云散,纵是“豆蔻词工”,也深情难赋,只留得 “波心荡、冷月无声”了。可谓昔日之地越繁华,越见今日之萧条,词人的“黍离之悲”自然蕴涵其中了,让人感慨。

李白的《越中览古》一诗“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也写尽了历史沧桑变化之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当年这是多么繁盛的场景。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已经化为乌有。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让人慨叹不已。

同样的怀古又如刘禹锡的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的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而今这里却是野草丛生,荒凉残照。“草花”前面一个“野”字,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追随着燕子飞行的踪迹,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人。“寻常”两个字,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居住在这里的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今昔变化中,流转的是不变的时光,留下的是亘古的深情。在这时间的起承转合之间,我们记住了古人的种种情怀,犹如一缕淡淡的轻愁,凝结在历史的眉宇之间。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沙灵娜译注.宋词三百首全译[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陈艳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221116)

猜你喜欢
表达
靠崖窑窑券的技术做法和表达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材质表现与应用研究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数学史视角:“你知道吗”的另类表达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研究
简约欧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