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的权力“禅让”

2009-06-04 04:23沈伟民
经理人 2009年2期
关键词:鸿星尔克晋江

沈伟民

长子全权、次子分管,吴汉杰将复杂的权力交班简单化

第一代领导人向第二代交权如期而至。但目前恶劣的经济环境,却给权力交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阴影。

研究世界家族企业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博士认为:“关键问题在民营企业家是选择了‘世袭还是‘禅让。”

毫无疑问,相比让子女被动的“世袭”,“禅让”则成为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公认的传递法则。但如何掌握“禅让”的时间?

方太的茅理翔初次声称要将权力交出在2000年,但直到2008年才将董事长之位传给儿子。而同为第一代创始人的鸿星尔克体育用品公司原董事长吴汉杰,比起茅理翔,则毫不犹豫地将“禅让”提前了两年。

“野蛮生长”

目前中国企业大多处在寒冬,但在新加坡上市的鸿星尔克(China HongXin)在2008年底市值却达5.5亿新元左右。新加坡资本市场对于这家来自中国的体育用品公司给出了个位数的“P/E(市盈率)”。

退居二线的吴汉杰完全相信,交在两个儿子手上的鸿星尔克,不仅不会让他失望,而且还能够充分抵御这场经济变动。

吴汉杰行事一向低调,如果不是在2005年企业上市,或许多数人不知道吴汉杰是何许人。

吴汉杰的财富家族是如何积累的?

和所有成功家族企业一样,早期的鸿星尔克实际上也属于“野蛮生长”:

上世纪80年代,泉州被称做晋江地区,后来地改市,晋江地区改称泉州市。尽管行政级别上经历了置换,但当地人还是乐于以“晋江地区”自居。从30年前开始,晋江找到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制鞋。

现任集团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的吴汉杰的次子吴荣照告诉《经理人》:“我的父亲就是在当时开始创业,但不是今天所看到的企业,实际上就是个体的原材料供应商。后来开始向加工商转移,再到成立规模化的加工场,开始为国际二、三线品牌做OEM。”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当时鸿星尔克那样的晋江制鞋企业,实际上还需要寻找到一条从“野蛮生长”合理介入商业社会的通路。当时和吴汉杰一样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在晋江大约超过3000家,这还不包括大大小小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

吴荣照对《经理人》说:“1997年,父亲就告诉我们,长期为别人做OEM不是出路,OEM的企业必然会出现一轮破产重组。当时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于是在2000年,父亲出资500万美元,带领我的哥哥吴荣光一起,正式注册鸿星尔克公司。”

而家族企业向公司化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吴荣照说当时自己正在大学攻读学位。

2004年,吴汉杰领导下的企业由单一的有限公司升级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在晋江,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品牌的只有37个,而鸿星尔克则是其中第一家上市的企业。根据推算,其家族企业资产规模在2007年底已达20.77亿元。

历经商业风云后,吴汉杰并不想将他的商业帝国用身后“世袭”方式来传递,而是和茅理翔一样,主动选择“禅让”,而且是提前完成。

但集中在第一代中国企业家权力传递中最突出的有三大问题:第一,领导权的分配问题,即各子女的行政权如何明确?第二,财富分配问题,即子女占股如何明确?第三,管理制度延续问题,即如何继续保持现代公司化的管理体系?

长幼分权

2006年完全退出的吴汉杰,不想搞什么“垂帘听政”,现在的身份不仅是“吴汉杰慈善基金”会长,还是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市人大代表。

接受《经理人》采访时,吴荣照表示:“父亲在1997年企业达到规模化生产后就已经开始对家族在经营中的关系逐步梳理,到72000年,正式成立鸿星尔克的时候,已经将家族产权明确,这样也为后来企业上市打下了基础。”

鸿星尔克的第一轮产权梳理的客体是家族成员,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吴汉杰的第二代必然要接盘,再度股权分配已难免。

实际上,对于两位继承人的产权分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究竟选择谁来接班。

从企业未来战略角度,吴汉杰选择谁来接班并不复杂,他的方法是:长子全权、次子分管。其权力分配实际上是基于对两位继承人自己过去的定位而定。

长子吴荣光1975年1月出生,是中共党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爽、干练。其在念完中学后考上沈阳设计学院,专修运动鞋设计。毕业后就一直在父亲的鞋厂打理家族生意。

吴荣照在谈到其大哥时说:“没我哥哥,鸿星尔克不会有今天。2000年,哥哥把父亲创下的家族生意彻底推倒重来,注册鸿星尔克公司,大大方方推出自己的‘尔克品牌运动鞋及其他运动服饰产品,从而实现了父亲一直想摆脱为人代理加工的命运的计划。”

而次子吴荣照与很多富家子弟不同,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考上了福州大学攻读经济类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前往澳大利亚深造。在澳洲的学习经历,使他对国外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回到国内后,他接触了多家新加坡的投资公司及银行。他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突破资金瓶颈,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而走上市这条路,才能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吴汉杰与两位继承人的第一次最大争议就是上市问题。

吴荣照第一次提出企业要上市的时候,来自父兄的意见是“一旦企业上市,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吴荣照表示:“第一个理解的是我哥哥,他当时已经主管企业战略,而鸿星尔克受制于资金瓶颈,在扩张上很难有更大出路,这一点,我哥哥比我更清楚。父亲也是一样,但是家族基业是他创建的,对企业的感情十分深挚。”

兄弟俩只能不断地开导父亲:“如果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失去控制权也值得。”吴汉杰终于同意了他们的想法。2005年11月14日,新加坡股市多了一支名叫“中国鸿星”的股票。企业利用筹集到的资金,产能也数倍扩大。

从正式成立企业到最后上市的两次命运转型,吴汉杰家族商业王国的基础和他的两位继承人休戚相关,而兄弟俩在两次企业转型中,下意识地扮演了不同的商业角色:长子吴荣光主管企业战略、决策,而次子吴荣照则分管融资、品牌等。因此在2006年,吴汉杰退出董事会并选择退休后,并不用和其他晋江创业家一样为接班人而苦恼。现在,长子吴荣光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而次子吴荣照则担任集团董事兼首席运营官。

传递的信任度

李秀娟

在传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所处的阶段。当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信任就很重要,传给自己的孩子,你的信任度会比较高,风险也会比较低。当企业做得很好的时候,传承时,可以

考虑职业经理人进来帮你经营。我觉得,一、要考虑企业在什么阶段:二、在什么行业里面;三、要考虑第二代的努力跟他的意愿,如何去挑、如何去栽培,如果真的想栽培的话,是有方法的,有些学校目前有专门栽培第二代接班人的课程。

吴荣光与吴荣照构成的高度知识--化的“兄弟连”模式,在晋江并不多见。

但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远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吴汉杰能够快乐地交班?关键点就是:第一代领导人在早期就已经有远见地培养接班人的知识文化,并提前将企业战略尝试性给予第二代掌握;而在具体经营上,由第二代自己分出管理职责,从而在交班中顺理成章。

但是,除了权力分配以外,还需要对各继承人的股权做出明确,而各子女之间搞股权平均是否可行?

吴汉杰认为根据子女对企业贡献多少来分配股权,才是真正的平衡,而其他创业家一刀切的股权平均分配不会给企业带来好处。

吴荣照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非常坦率的表示:市后的鸿星尔克,家族的股权是40%,父亲和大哥各占一半,而我占他们的一半。

“产权清晰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李秀娟博士观察到,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经常在产权问题上不愿意迈出,“实际上,企业创始人要么不愿意放权,要么就是陷入家产分配漩涡。”

“子弟兵”与“空降兵”相结合

仅仅明确第二代之间的行政权、股权还不够,保护、保障好经理人制度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

吴汉杰曾经表示:“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团队的建设,而琢磨更多的是用‘空降兵好,还是用‘子弟兵好?能力突出的人才易得,德才兼备的人才难求,更难留。我明显地感觉到,做生意、办企业,我们靠经验,他们靠知识。企业应该培养一支队伍,把‘空降兵和‘子弟兵结合起来,促进永续经营。”

实际上,从2000年成立企业以来,长子吴荣光就已经开始招募职业经理人,而2005年上市后,由于对经理人素质要求提高,鸿星尔克开始引进更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力图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将品牌发展提速。担任集团副总裁的鲁小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入主鸿星尔克后,他主要分管销售和品牌两大企业核心团队。

空降兵有知识,与子弟兵结合才能促进企业永续经营,关键是保护、保障好经理人制度

鸿星尔克的两位少帅同时选择这位职业经理人,可见胆识过人、战略深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鸿星尔克已脱离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而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国际品牌运营模式转变。

鲁小虎对《经理人》记者谈到对企业的一个重要认识:“鸿星尔克是中国所有家族企业中,做得最不像家族企业的。我选择来这家企业工作,就是因为鸿星尔克公司化程度非常之高,两位吴总不搞一言堂,所有决策由团队决定,而即使是吴汉杰先生,也仅在公司发展战略上给予指导。”

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十分坚定,鲁小虎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突破人才瓶颈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人才战略的引进,其核心是一种经营思维的转变,一种理念的转变。鸿星尔克的这种转变是在同行业超前的。两位少帅也十分有魄力、有见地,从公司上市到人才引进;从公司泉厦搬迁到人才机制的建立,都可以看到企业高层的‘力变和‘思变。未来的鸿星尔克品牌发展之路,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代人的苦心经营,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敢的担当,这也是品牌一直倡导的‘TO BENO.1精神。”

实际上,多数企业创始人在交班时,聚焦点是家族内部,而忽略经理人制度也是基业常青的保证。吴汉杰看到了这个关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位继承者,也更重视经理人制度。

两位继承者对于经理人制度建设并不流于表面,从2007年起,公司的高管福利基金计划正式启动。其中高管服务满5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用于买房买车,产权还属于自己。配车配房在晋江并不新鲜,但物产归属权属于经理人自己却很难得。

在鸿星尔克的两代权力交替中,“子承父业”并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交替过程,而非结果。世界500强中的家族企业中,同样“子承父业”的安利公司,其参与父辈经营的第二代则和吴氏兄弟一样,至少可以保证企业在他们一代人的手上是安全的、是放心的、是发展的。

猜你喜欢
鸿星尔克晋江
No.4 鸿星尔克销量增长超52倍
No.4 鸿星尔克“野性消费”
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元物资 网友:“买它!”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幸 福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近七成俄网民称胡尔克“不值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