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自主发展 在协作中提升合力

2009-06-04 08:12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业教研专业

刘 畅

课改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设计、规划和落实,并以教师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2005年,我校正式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校本课程研究中心”,从教学、学习、科研、协作四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教师多方位成长。我们构建了具有中关村一小特点的“教、学、研、协同期互动式”的校本教研模式,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的加速发展。

让教学成为一种创造——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搭台

在促进教师教学提升与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以目标确定为先导、以阶段规划为途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引领每一位教师从自我剖析做起,以学校的发展愿景为依据,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同时,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建构了不同发展层面教师的成长支架,即入门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巅峰期教师的发展规划,从而帮助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起点。

“说出我的教学故事” ——透过现象看实质

“说出我的教学故事”集体教研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几期,每一次,我们都把老师们的故事和伙伴教师的点评汇集成册,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期刊,供老师们随时品读查阅。这一教研活动,使老师们通过谈故事、议故事更深入地思考课堂现象,使“自主教学”理念在课堂实践中日渐清晰。

“自主教学我设计”——打造个性化精品案例

2009年初,学校“自主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自主教学我设计”案例交流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在深入践行各学科“自主教学”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并在实践和思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打造出很多个性化的精品案例。同时,通过优秀教学设计的交流、推广,促进了“自主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更加充分有效地运用,丰富和延伸了“自主教学”理念的内涵。

“教师论坛”——深度探讨焦点问题

为了帮助教师们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师论坛”活动。我们已经开展的主题论坛包括:如何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关注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学校特色文化建构,等等。“教师论坛”把每一位普通教师推上讲坛,并为大家提供了与教育专家面对面探讨教育问题的机会;“教师论坛”借助集体的智慧,帮助每位教师实现充分自主的发展,使教师集体成长为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学习型团队。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奠基

名师讲堂——创设校园里的学术空间

为了让教师们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学校开设了“名师讲堂”,请来大学院校、研究院所的教授、专家、学者定期为教师做专题报告。每学期四、五场的名师讲堂,使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足不出校便可了解当今国际、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阅读经典——构建多形式的读书交流渠道

读书是实现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教师阅读工程”,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如以“共闻书香 同享书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读书让教育充满智慧”等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随着读书工程的不断推进,我们还设立了“私家书库”,鼓励教师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放到学校图书馆,与大家共享。目前,读书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的一种时尚生活。对各类专业书籍的涉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历练了教师的人生态度,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

外派留学——营造接纳、分享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思路,每年,学校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国内的各级各类专业研讨会,并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进行教育考察。让大家在更广阔、更多样的学习空间中,寻找学校和自身的发展点。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学校还形成了“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组织学习分享汇报会,使先进的理念、做法得到最大限度地传播与利用。

让研究成为一种态度——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导航

“问题记录单”——研究学生的思考点

我们一直倡导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从问题着手确定研究专题,再带着专题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为了将这一过程规范化、步骤化,我们把教学研究的起点确定为“问题记录单”的填写,要求教师依据“自主教学”理念和基本要素反思自己的课堂,随时记录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教学”的行动研究。“问题记录单”真实记录了教师们围绕“自主教学”开展的研究轨迹,帮助教师树立了自主研究的意识,定位了自主研究的思考点。

“课堂观察表”——研究学生的突破点

如果说“问题记录单”是研究学生的起点,“课堂观察表”则是研究学生的过程。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从不同角度与层面研究学生,学校教导处讨论制定了“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表”以“自主教学”理念为指导,涵盖了教学设计观察、教师行为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观察、学生作业观察等课堂多个领域的观察细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就观察表中的某个方面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记录,继而开展数据统计和分析。

“学业质量跟踪册”——研究学生的着眼点

学校借助校园的网络平台,以班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电子“学业质量跟踪册”。由班主任老师担任“学业质量跟踪册”的管理员,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开始,随时对学生各科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业质量跟踪册”便成为一个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多个学科间横向分析与各个学科内纵向比对的数据资料,每个学生学业发展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帮助老师更全面、更快捷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及时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让协作成为一种精神——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助力

“伙伴互助行动计划”——从“我家”到“大家”

“伙伴互助行动计划”是中关村一小教师专业成长新的时期新的发展模式。“伙伴互助行动计划”包括多个层面的互助:首先是教研组内的研讨式互助,各学科根据教学中老师们反映的普遍问题开展全员参与式的“今天我主讲”主题教研活动,主讲人由教师轮流坐庄;其次是教研组间横向专业化互助,各科教师面向其他学科教师开展专业性讲座、提供专业化帮助。“伙伴互助行动计划”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团队的提升。

“1+x”教师培训计划——从“一专”到“多能”

2008年,我们开始实施“1+Х”教师培训计划。“1+Х”是指教师在自己专业之外,发展更多的技能和技巧。这些技能技巧有的是由本专业延伸出来的,也有的是完全脱离了本专业而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培训项目以菜单形式提供给教师,教师们自主选择单项或多项培训内容。此外,我们还在全体教师中招聘“志愿者”,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均可报名成为“1+ Х”教师培训项目的特聘教师。“1+Х”教师培训计划使教师专业发展由原有的单一专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本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多领域涉猎为补充的新的多元化的教师发展模式。

“NBC协同网络建设”——从“点”到“面”

2008年始,学校在原有内部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NBC协同网络建设。我们在网上开设了专题论坛,就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广泛的讨论,或参与网上的互动发言;我们建立了教师们可以随时补充,也可以随时分享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文件柜,使学校的内部资源流通起来、丰富起来;我们还开展了3个校址教师的视频教研活动,使教师足不出户就可听课、评课。NBC协同网络的建设,盘活了教学资源,也使教师间的沟通更频繁、更灵活,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实效。□

猜你喜欢
学业教研专业
艰苦的学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