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的经济规律和投资强度

2009-06-04 04:23马存斌
管理观察 2009年13期
关键词:电子半导体经济

马存斌

摘要: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综观国内外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进行规律性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有深入进行探索的必要性,以便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基于这些情况,要探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供广大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经济 半导体 电子

半导体专用设备生产的一大特点就是,设备的使用周期短,产品和技术更新快。从半导体器件发展过程看,加上线宽每34年提高一次,硅片的直径基本上也是四年提高一次,而相应的设备和工艺也就以3-4年为周期进行更换。设备更新快的另一个反映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增加,而且随着集成度的提高,设备加工精度的提高,更新设备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则越来越大。

美、日两个半导体大国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期固定资产每年的投资为几千万美元,进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平均每年投资约1.5-3亿美元,进入二十一世纪,则更增加到每年14.1~亿美元,而发展规模比较小起步较晚的韩国也保持了每年一定数量的投资。以上各国由于投资有一定强度从而保证了其本国的半导体]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地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从而保证其在世界半导体生产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到目前为止,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仅15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仅3亿美元。据报道,现国外建一条有一定规模的存储器生产线投资就要2亿美元。但投资强度大也是相对而言的,用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与建设核电站、现代化钢铁厂比起来,投资绝对值要小得多,因此,适当增加投资也并非不可能。此外,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渠道争取资金来源,制定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的政策等等,也是提高投资强度的重要途径。

对微电予技术意义的认识是微电产产业走出困境的先决条件。,微电子技术是制造和应用微小型化电子元件、器件和电路的技术。这是广义的看法。也有不少人曾狭义地把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看作是微电子技术。狭义的观点的核心问题是把制造和应用割裂开来。这就是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基本格局,也是制约中国微电子技术和产业正常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里不打算细致列举多年来的制造与应用之间的分割与对抗的令人非常痛心的。

根据我国电子整机、电子系统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万国牌的客观实际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态势,实行大系统规范化管理,大力增强电子整机、电产系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户的覆盖能力,大力增强半导体集成电路品种对电产整机和电子系统的覆盖能力,大力增强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对集成电路品种的覆盖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n:大力增强上述的三个覆盖能力,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无限制地扩大电予整机系统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品种,大量引进整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而是按照大系统规范化的择优选择原则,实行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生产组织的大系统规范化管理,大幅度地压缩整机、电产系统和半导体。

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建设财力和国力的局限,只能选择有限目标引进、消化、吸收的发展道路。在专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上由于受到国外禁运的限制,更需要在自立更生基础上跟踪国外先进技术,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专用设备产业的道路。在目标选择上可借鉴韩国的高起点发展方式。当前应该选择以正.0-0.6微米的专用设备方向分两个档次,争取缩短与国外专用设备的差距至5年左右。

旧的机制实行部门所有并统得过死,上艺企业生产线引进了设备只管使用,难于被设备研制单位作消化吸收对象,对跨部门的研制单位更是无法“入门”,缺乏国家统一的计划协调机制,因此建议制定新机制,在微电子行业实行两个三结合:即“产学研”上程三结合和“工艺用户、设备研究、设备生产企业”三结合配套成龙,重点保证关键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并且使设备研制单位可以在国外新技术的高起点上加速自开发步伐,形成“站在别人肩膀上”的新态势,尽快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国外的发展规律表明:设备的更新周期在加快,每3年出新一代设备。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应用基础研究的力量,择有限目标,为我国下一代设备作深入的单元技粬騌斫究目前,零配件的严重短缺和不能及时供应,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寄售服务中心提供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只能是过渡时期的一种应急之策,我们认为真正的出路还是通过对引进线的消化吸收,对备品备件实行国产化。◆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J]管理世界, 1999,(01) .

[2] 赵建忠,王林. 加入WTO对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影响及对策[J]半导体技术, 2001,(01) .

[3] 汪进,金廷镐. 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 1996,(07) .

[4] 钟秀. 台湾地区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J]电子产品世界, 2000,(08) .

[5] 王莹. 为集成电路设计带来新的思想──访新思科技大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先生[J]电子产品世界, 1996,(01) .

[6] 陈文鸿,朱文晖.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从台湾的经验谈起[J]电子展望与决策, 1998,(05) .

[7] 李兆吉. 突围──关于IC的再思考[J]半导体技术, 1996,(04) .

[8] 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高级研讨班主讲专家暨全体学员,王志功. 关于国家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开展“中国芯片工程”的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0,(02) .

[9] 王志功,王欢. 国外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国家与地区计划简介[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0,(04) .

[10] 陈文华. 韩国半导体考察报告[J]半导体技术, 1997,(01) .

[11] 张世恩,童志义. 我国半导体设备现状及发展建议[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1998,(01) .

[12] 陈文华. 台湾在世界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J]半导体技术, 1999,(04) .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电气工程学院 05级电子信息专业

猜你喜欢
电子半导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对策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