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活水,长出绿洲——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改的一些体会

2009-06-08 08:51张俊婷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会教学改革

张俊婷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改革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语文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摒弃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给学生注入生命之活水,让其长出生命之绿洲。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 教学改革 体会

当今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改革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势在必行。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摒弃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给学生注入生命之活水,让其长出生命之绿洲。

下面,笔者来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应。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焕发出智慧的光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主宰学生命运的“大神”,学生则是随其任意摆布的“小巫”。教师喜欢你,你就有发展的优越条件;教师不喜欢你,你会是个“多余的人”。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学生“静”,温顺得像绵羊。于是,教师便利用各种方式来压制学生的动,以显示自己的权威与尊严,树立起自己的风范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直讲,唾沫横飞乱溅;学生一直听,不停地记。教师讲得越详细,学生听得越明白;教师讲得“云罩雾锁”,学生听得“云雾满绕”。这种教学方法是固定的、呆板的、单一的,教学过程是封闭的。这样就缩小了学生的视野,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可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思想的普及,笼罩在传统时代教师头上的神圣光环已消失了,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学生是发展及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人,占有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互动、互信、友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赞赏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其潜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焕发出智慧的光彩。

笔者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就注意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控好课堂活动的过程。课堂上,有个学生说,既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为,什么我的成绩那样低呢?他的话立即让全班哗然,议论纷纷。笔者心里一怔,并没有训斥,而是平和地说:你这个想法很奇特,你能说说具体的想法吗?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鼓励商量的语气,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观点,笔者没有摆出长者的臭架子来说教,而是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文中的相关语句和段落,反复推敲,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发言,最后达成共识:任何人都有创造力,而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样,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发言权,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这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有的教师把教学内容加工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思维价值。如听《小橘灯》一文时,老师这样提问: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小姑娘的勇什么,乐什么,镇什么的精神?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价值。又如,有的教师上课喜欢问好不好啊,喜不喜欢啊,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借此来产生齐鸣共应的效果,企求搞活课堂气氛。这样的问话大概成了其专利了,可惜没转让给市场。甚至,有的教师对那种按教材内容推磨出来的一问一答的教学,误认为启发式教学,其实是灌输式教学。针对以上的教学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各单元的知识体系,熟知课文内容,以课文的重点,难点为突破口,认知目标;其次,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有价值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课堂提问必须要做到活,就是灵活多样,不求一致。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不要生搬硬套,必须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来。

课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仅此还不够,只有加上提出问题能力才是主人教育。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当之端”高度评价问题及意义。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不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提问作用的充分肯定。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提问题的重要性,要创造良好的“提问题”氛围,鼓励学生多置疑,教师也要加强保护和善于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如讲《勇气》一文时,笔者认真组织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激烈,你问我答,气氛活跃。结果,学生不但掌握好课文的知识内容,而且引申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勇气这个层面上来,尤其是对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提出与参考书不同的答案。课后提出的问题“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他们认为这种问法不好。美国青年有向法国妇女求救的勇气,不是他贪生怕死,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来更好地打击德国侵略者,求得世界的和平与自由。而法国妇女两次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美国青年,这种“勇气”渊于渴望和平,痛恨战争。因此,两种勇气都可贵,不应分轻重。虽然这种观点有争议,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教育家斯宾曾指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创新意识,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教师应面向未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源头活水来”,让“渠”“清如水”,让祖国到处是“芳草萋萋鹦鹉洲”。

猜你喜欢
体会教学改革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