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台独”的情势在发生变化

2009-06-10 12:07王建民
世界知识 2009年8期
关键词:李登辉法理台独

王建民

“台独”问题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上台,“法理台独”危险消除,但不等于未来不会再有“法理独立”。而更需注意的是“实质台独”仍在不断得到强化,“台独”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台独”概念种种与变异

理论上,“台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与内涵。现实中,“台独”更是复杂异常,与所谓的民主(公投)、人权(“住民自决”)等联系在一起。

早期,“台独”论调先后有“台湾法律地位未定论”、“联合国干涉论”、“台湾民族论”、“台湾国民主义论”、“台湾自决论”、“台湾政治实体论”等;“台独派别”则有“皇民化台独派”、“社会主义台独派”、“暴力台独派”与“革新自决派”等。“暴力台独”就是早期“台独”分子,该派一手制造了许多暴力恐怖活动,如炸桥梁、攻击公共设施等,甚至前“副总统”谢东闵手臂被海外邮件炸断事件、纽约暗杀蒋经国事件等均是“暴力台独”制造的典型事件。不少当年参与“台独”暴力活动的当事者如今仍是岛内激进“台独”分子的代表,如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王幸男。

李登辉执政后,岛内“台独”势力高张,并逐渐出现“台独”与“独台”之分。这时候的“台独”概念主要是指以追求建立“台湾国”或“台湾共和国”为目标,以建国党、民进党为代表。“独台”则是指李登辉执政当局不再遵循蒋氏父子追求的两岸或中国统一目标,而是开始策略性地分割台湾与祖国大陆,企图谋求有“中华民国”国号的台湾现状独立,是另一种分裂活动。新党就是因反对李登辉的“独台”路线而从国民党分裂出去的一部分人成立的一个追求两岸统一的政党。民进党前“立委”卢修一(已去世)曾明确提出“A型台独”与“B型台独”概念。“A型台独”就是公开鼓励“独立建国”,以“台湾共和国”名义宣布台湾独立。“B型台独”是不一定公开宣布独立,而是通过种种手段谋求台湾事实上的独立。这种“台独”也称“国独”、“实质台独”或“隐性台独”。

在以民进党为主的岛内“台独”运动发展中,又逐渐出现“温和台独”与“激进台独”之分。“激进台独”有多种表现形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分“激进台独”分子不满民进党为了上台执政调整“台独”策略,成立建国党,坚定推动建立台湾共和国的独立目标。这时,民进党制定了“台湾前途决议文”,变为一种“温和型的台独”,也为其上台创造了条件。民进党执政后,一度对“台独”路线有所调整,但后来党内则出现不同的路线之争,有人主张走温和与渐进的“台独”路线,也有人主张走激进的“台独”路线,由此又逐渐演变成“法理台独”与“事实台独”之分。

所谓“法理台独”,就是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包括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或“台湾国”,也就是陈水扁大力推动的“公投制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台独”活动。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在维持台湾法律现状的条件下逐步谋求台湾的独立,即承认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国的国名,认定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与国民党的主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国民党不反中国,认同中华民族)。

“法理台独”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大陆坚决反对“台独”,但今天反对“台独”的情势也发生了变化。大陆最担心的是所谓的“法理台独”或台湾法理独立,即一旦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成立台湾共和国,大陆就不得不通过武力来解决,一场台海大战必然爆发。

马英九的上台避免了台湾法理独立的可能性。现在的问题是马英九执政后的表现远不如人意,民众对马当局的不满不断升高,对国民党的支持度大幅下降(不足20%)。目前民进党处境也不妙,甚至更惨(支持度不足4%)。但台湾问题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马英九即使连任,也只不过八年时间。就理论而言,岛内政党轮替将是一个常态,民进党再次执政是迟早的事情。况且,岛内政局变化之快,常常在预料之外。民进党一旦重新执政,“法理台独”活动必将再起。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法理独立”的隐忧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台独”政权的挫败,不是“台独”势力的衰落

民进党失去政权,在某种意义上是“台独”政权的挫败,但绝不是“台独”势力的衰落。民进党的基本支持力量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减少。

在台湾“立法院”中,民进党尽管只有27席,与国民党的80多席相差甚大,但蓝营与绿营的得票率相差并不大。比如,好几个小型县只选一名立法委员,均是国民党或泛蓝胜出,民进党没有席次,但双方的支持群众可能是4:6或4.5:5.5,席位多少不能反映蓝绿基本群众力量的变化。这次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选举制度改变造成的。

在岛内,既不认同国民党、又反民进党的一些政治势力,也是认同“台独”的。像“反腐倒扁红衫军”的领袖、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等人,反扁,不满民进党,但却认同“台独”。施明德日前公开反对马英九将李登辉两岸“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改为“特殊地区关系”,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大陆中国是另一个国家。台联党与李登辉是另一股不同于民进党的绿色势力。日前,施明德与李登辉合作,要发展第三势力。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台湾的统派力量本来就不大,随着老一代左派中民族主义者及对祖国认同的人越来越少,岛内统派团体只剩“中国统一联盟”等少数几个团体。相对的,岛内独派势力,不仅有民进党、台联党与建国党,更有一大批台独团体,除了早期的台湾教授协会、台独联盟、扁友会、李友会外,还有北社,南社、东社与中社以及台湾社等许多新成立的组织,其活动能量与影响力远在统派团体之上。

“台湾国家意识”的主体建构已经完成

在今天的台湾,认同台湾是一个国家的民众已普及化、大众化。从台湾岛内发表的诸多民意调查分析看,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比例超过80%,维持现状与认同台湾独立者,合计在70%以上。如果以无意识的“自我”国家认同看,这一比例会更高。原因在于,几乎每一个台湾人,不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普通大众,都会以“我国”来表达台湾,几乎没有人再将大陆视为“我国”的一部分,更不会将大陆视为“祖国”。

目前,“维持现状”是岛内主流民意。岛内很多人是现实主义者,不愿公开表示支持独立是因为担心一旦独立大陆会对台湾用武。但在他们内心则是更多地期望台湾独立。

“台独”是中国的长久之痛

“台独”问题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政治与国际势力介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清政府对台湾这块领土态度上的反复,显示了对台湾价值与重要性的短视。甲午战争失败台湾割让给日本,虽属无奈,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二战日本战败,台湾短暂回归后,却因国共内战与国民党的退败割据台湾,蒋氏父子在台湾的偏安与反共政策,造成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全面对立与互不往来的格局,让台湾民众在心理上对祖国的认知逐渐疏远,而且培养了台湾独特的“国家意识”。最复杂的原因在于以“中华民国”自居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让台湾人民搞不清“台湾”与“中华民国”之间的本质差异与区别。口口声声的“我国”与“为国争光”等口号,在台湾人民感知中就是“台湾是一个国家”。后来国民党为了维护与争夺政权,在与民进党的政治斗争中,不得不一再妥协,更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今天大陆面对这种认知,要台湾民众重新认同祖国,将台湾视为一个地区,实现国家的统一,已是难上加难。

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讲,“台独”这个“政治毒瘤”,都将会长期存在,影响两岸关系发展,阻碍国家的和平统一。因此,反对与遏制“台独”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绝不能有任何丝毫的松懈。

猜你喜欢
李登辉法理台独
斥“台独”狂人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讲情理更要讲“法理”
环境损害鉴定法理依据探讨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