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书海

2009-06-10 12:07郝铭鉴
全国新书目 2009年9期
关键词:书海好书鲜花

郝铭鉴

每当踏进书店,或者徜徉书市时,总会油然想到一个比喻:书海。书海,这是思想的海,知识的海,感情的海。这里,波翻浪叠,浩瀚无涯,天水一色,气象万千,充满着力度和美感。“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该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景象。本书便是从书海采撷来的一束浪花。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书,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读者的精神需求、审美取向、阅读习惯,引导着作者的写作。而在读者中,理所当然包含着编辑。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是一个文化生产的过程。编辑不仅是生产的组织者,而且是产品的鉴定者,是代表广大读者利益的特殊读者。

每一本好书背后,都会有很多故事,本书讲述的是编辑的故事。

从在连天炮火中诞生的《新华字典》讲起,本书时间跨度为60年,但重点是《重放的鲜花》出版以来的30年。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改革开放的脚步声。

30年前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在图书出版领域,改革开放的春风,极大地解放了编辑的生产力,一扫“书荒”的贫困景象,迎来了“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无边春色;更令人欣喜的是,它打开了编辑的精神桎梏,让他们在社会文化生产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放的鲜花》也许便是一个标志,没有改革开放,这些“鲜花”怎么能够重新绽放呢?

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编辑智慧的浪涛声。图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一本书能否站得住,主要靠作者的智慧;一本书能否打得响,则主要靠编辑的智慧。解剖每一本好书,你都能发现编辑的投入,编辑的贡献。

一个称职的编辑,要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准确地把握阅读心理,同时还要巧妙地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坚定作者的写作信心,铺设作者和读者沟通的桥梁。编辑智慧可以有效地强化图书的市场效应,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出版《智囊》,它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编辑从中汲取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境界。

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文化追求的号角声。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说到底都是一种精神现象,在它们的背后,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追求。郁达夫有诗云“著书都为稻粱谋”,其实这和鲁迅的“无聊才读书”一样,是对恶劣的社会环境的抨击。否则,怎么称得上是左翼文艺战士呢?

从前辈出版人的“开发民智”,到我们今天的传播先进文化,其中一脉相承的,是文化的使命感。这是编辑的出发点,也是出版的原动力。阅读本书中的故事,除了学到编辑眼光、编辑艺术、编辑技巧之外,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编辑精神。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离开文化是不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离开出版同样是不行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正是好书背后的故事的一个共同的主题。

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说过一段话:“在所有能使人得到欢乐,能使灵魂得到满足的运动中,海浪的运动在我看来是最为壮观的。”在我们倾听书海之后,会得到同样的结论的吧。

猜你喜欢
书海好书鲜花
推荐一本好书
书海畅游
好书推荐
鲜花铠甲
Taboos and English Learning
留住鲜花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鲜花哪儿去了
奇思妙想
我们是书海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