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机构角度反思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9-06-10 07:45巴曙松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蒂尔里奥金融机构

巴曙松

《金融进化论》

作者:(美)里奥·蒂尔曼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开本:16开

页码:181页

定价:3800元

推荐理由:

在本书中,作者里奥·蒂尔曼剖析了过去1/4世纪所发生的结构性金融变迁,全面探讨了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挑战,以及金融界在挑战面前形形色色的反应。

作者首先提出了“动态金融”这一概念,揭示出当前这场正在进行中的金融业进化源于何处、动力何来以及意义何在。在探讨了金融机构以往的价值创造方式之后,蒂尔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新方法,帮助我们去深刻、精准地认识经济绩效。之后,他提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模型——也就是他所说的“金融进化论”。“金融进化论”把经营战略、公司财务、投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新的战略愿景、更广阔的全球化视角以及先进金融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成功的基本要素。

从特定意义上说,任何一次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对金融体系缺陷的一次集中暴露,从而也为金融界反思与改进提供了机会。不过,目前的理论反思,较多集中在全球经济的失衡、监管体系的缺陷与不足等相对宏观和制度化的层面,而里奥蒂尔曼的《金融进化论》则专门从金融棚构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角度,展开了这—富有挑战的反思。

里奥·蒂尔曼分析的基础,来自于金融的进化理论,以及对整个金融体系从静态金融向动态金融进化过程的种种冲突与适应的分析。

从金融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分析,人类追求财富的过程和达尔文描述的物种起源与演化的过程极为相似,二者都希望不断繁衍下去。相异的表象下遵循着普适的法则:如果我们相信金融危机根植于人类贪婪基因的本性之中,那么,危机就是对金融系统的一次清洗——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金融进化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经营策略或投资策略,而不是单个投资者,就像达尔文研究的是物种,而不是单个生物体。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单个投资策略微不足道,对于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没有影响,因而—般假设金融资产价格是外生的,与投资策略无关。与此相反,从市场的达尔文主义角度来看,进化金融认为投资策略的相互作用对金融市场的演变是决定性的。

在其他方面,市场的演变好比一个个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一如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这正是在一个真正进化着的金融体系中预期会出现的现象。类似于生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规律,金融业进化自有其特点,这些不断变化的特点,不断促使金融机构作出调整,不然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些具有典型的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和看法,贯穿于全书的不同章节,其中集中体现在书中的—段文字:

在托尔斯泰的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第一句话最为经典:“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对于那些“不幸”的金融机构——在过去10年里损失沉重、麻烦缠身甚至破产消亡,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本质上,大多数都是“进化”中的失败者。这些机构的高管层缺乏战略愿景,对金融环境的变化置若罔闻。有些高管把企业经营模式的性质混为~谈,比如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仅仅依赖证券化市场的情况下,未对冲的“创设-证券化-出售”业务属于收费型业务。这些金融机构还缺乏风险管理能力和相应的流程。面对盈利压力,很多不愿意变革发展或者没有能力实现变革发展的机构,一味地固守静态经营模式,在商品化业务的“血雨腥风”中愈陷愈深,以至于无法自拔,而最终的结果,便是更高的杠杆率、错误的风险意识和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在金融海啸导致的巨大冲击面前,我们再次看到了这种分析的解释能力。

衍生金融工具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创新浪潮中的高科技产品,这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杠杆大、风险大、契约类型复杂、全球交易、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等特征。因此,风险成了衍生金融工具在运用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各国监管机构无不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有人将银行的定义从“经营货币的企业”升级到“经营风险的企业”的高度。

历史学家Gerschenkron(1962)从研究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差别角度,探讨了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别,并认为:从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个国家金融体系进化存在三个不同阶段,即银行主导阶段、市场主导阶段、证券化阶段。这样一来,金融体系的进化史就是—部金融效率进化史。而金融资产结构为什么会从票据融资到货币融资再到证券融资逐级递进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由生产效率、资本形成转化效率和制度变迁效率等因素所决定的,并且因时因地而异。

从另一个方面看,不管采取何种具体的表现形式,金融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一组关于融资安排的契约流。这要求我们创造—个为金融中介和市场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制度环境,并强调通过金融安排,包括契约、市场和中介,改善市场的不完全性和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有效的制度性的安排与市场体系的完善或许也是未来金融进化的—个方向。

正如里奥·蒂尔曼所分析的,通常,突变和物种形成的进化取决于环境和竞争的自然选择。更一般的,进化过程取决于周期性的外因,如地缘政治、金融危机和管制干预(或失误)等。可以不含糊的说,危机与灾难是金融品种进化的强大动力。

从近代金融历史来看,早期最普遍的危机是对单个商业银行的挤兑。早期商业银行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发生在1929年的美国,由此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10年大萧条(TheGfeat Depression)。这次危机造成的危害如此严重,对于其后较长时间的金融带来了“大规模灭绝”效应。为了将银行倒闭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央银行制度诞生了。在经济界,它一度被认为是继火和轮子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撒旦”并没有真正被消灭,银行和金融依旧危机四伏,祸害也更为严重。原本是—个商业银行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积累放大,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体和货币区的危机就不可避免了。

里奥·蒂尔曼反复强调的,就是环境的迅速变化需要新的经营模式:“理解当代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行为的核心在于这样一个事实:金融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性转换。具体说,基础金融业务所承受的巨大盈利压力和主动性的风险寻求机制,已经开始在金融机构创造或摧毁股东价值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不赞成把当前的次贷危机简单地归结为周期性信贷现象,而是更多地强调了危机背后的制度性力量,或者说是“结构性因素”:根据“动态金融”所倡导的进化论观点,在过去1/4世纪里,静态经营模式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剧。某些压力(资产负债表套利和收费)在本质上具有长期性:某些压力(低风险溢价)在周期性因素和特定时期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会形成长期性影响。因此,他的结论是:这三种力量同时发挥效力的时候,金融业务所面对的压力将达到空前。

面对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同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从金融进化论的角度看,书中—个形象的比喻给出了答案:如果把金融危机类比为交通事故,在某些时期,如果是外界压力和不恰当的动机强迫驾驶员加速,会怎么样呢?此时,正确的反应也许不是更多的政策和更低的限速——这些措施根本就不可能带来预想的作用,而是应该去教育驾驶员。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赵晶华

猜你喜欢
蒂尔里奥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马里奥奇遇记
我的爱一直陪着你
青鸟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裸婚总统帕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