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改革进行时

2009-06-15 03:13
电影文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长影

朱 圆

开拓:新中国电影成长的缩影

在长春市西南部,红旗街与湖西路交汇处围起的一片区域,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院内与红旗街平行方位,有一栋深褐色瓷砖镶面的二层楼(门厅主体为三层),即为长影的主楼,令人觉得坚固、厚重,一如它沉实的色调与造型。主楼前,矗立着一尊上世纪70年代树立的汉白玉的毛泽东雕像。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影的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电影发展历程的缩影,它显示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经历了种种困顿与考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应说是长影历史上两段最兴旺的时期,它的突出标志是人气与活力。那时节,不仅厂内集结各路精英,人欢马跃,而且名流荟萃,群贤毕至。石联星(饰赵一曼)、张平(饰排长张志坚)在这里为新中国电影拿到最早的国际电影奖,白杨、常香玉、新凤霞、秦怡、陈强、谢添、项堇、李默然、恩和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汗水与足迹;赵树理、王蒙也在不同时期为长影创作人员做过精彩的演讲。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这里走出了郭振清、田华、向隽殊、张良、李亚林、刘世龙、王晓棠、王心刚、黄婉秋等观众喜爱的演员。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曾亲临长影,到摄影棚接见导演、演员,给长影人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当然,对于全国观众来说,最让他们倾心的是长影的电影,是吸引、激动过他们的《祖国的花朵》《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白毛女》《刘三姐》,是《董存瑞》《上甘岭》,是《神秘的旅伴》《冰山上的来客》……那既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艺术氛围尚较稀薄时期的影像记忆,又可能是他们在乱花迷眼当下的怀旧依托。长影为他们而存在,他们是长影的知音与贴心者。其中,一些人甚至毕生心系长春、向往长影。

“怀旧”,不仅是一种对逝去的生活方式或艺术图景的眷恋,或者被解释为逃避现实纷扰、遁入往昔去寻求某种心灵的慰藉——长影老影片的质朴风格,为人民的代言,对历史重述的激情,已经具备了经典的品格,阐扬着一种不朽的扫除人间不平、推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

困境:不放弃现实主义精神

市场经济活跃的社会转型期,推动着文化格局的调整。其中,最触目的变化之一,就是电视勃兴,电影归位。所谓电影归位,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从“为政治服务”的“最重要的艺术”地位上回归到大众艺术的位置;二是改变国家“包下来”的经济模式,被移入文化市场,激活自身的商品价值;三是视觉艺术本性的复归、开掘与发挥。

新时期以来,作为我国电影行业的老厂、大厂,长影的主流地位和传统意识均受到严重挑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影一度出现复兴景观,1982至1984年的全国电影奖,长影共获政府奖10项、金鸡奖9项、百花奖4项。1984年11月19日,吉林省政府通令嘉奖长影,与此同时,电影圈内有人提出建立“长春电影学派”的主张。然而,情况很快发生变化。1986至1988年,接连三年长影几乎在金鸡、百花奖榜上无名,广西、西安等小厂崛起,《黄土地》《红高梁》等“探索电影”大获赞誉。

尽管此时中国电影市场陷入急剧衰退的困境——1986年电影观众下降40亿人次,1987年发行142部影片,103部亏损。长影的通俗故事片虽然还维持着一定的票房价值,但已屡遭新潮“影评人”的抨击,被说成是“平庸电影的集中产地”,被要求“自下而上地树立反传统意识”。进入90年代,长影在影片发行日益困难的条件下,先是在革命历史题材领域开风气之先,投拍《开国大典》,现实题材《蒋筑英》等也随之取得成功,不但奏响了“主旋律”,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作是推出《九香》《男妇女主任》等农村题材影片。这些影片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平实、壮美格调的回归价值一一重现了长影现实主义的魅力。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种“长影现象”:在中国社会主义电影初创期,长影雄踞主潮,创造了一批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经典名片(不论中外“行家”们是否承认,它们当之无愧);进入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时期,文化嬗变,长影首当其冲,体制、美学和片种结构一转换沉重,革新艰难;而当腐败滋生、思想滑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之际,又是长影独树一帜,不忘社会主义电影的神圣使命,发出时代强音,塑造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崇高形象。就是说,“长影现象”既暴露出老厂“船大掉头难”的危机,又显示着社会主义电影基地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体制、文化和电影生成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几十年来长影并没有形成一支真正成熟的艺术流派,然而,长影的艺术精神却鲜明而自觉,成为与大厂制片方式共生的特色,成为长影传统中核心的稳定的元素。

其一,追求崇高与壮美。

一些电影家声称自己的影片与时代无关,不追求什么,不评判什么,不介入政治。

一些电影家热心抓大题材,唱“主旋律”,甘当“时代精神”的号手。

长影艺术家推重关心他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推重集体、阶级、国家、党的利益和价值,十分难能可贵。如果说个性复归的80年代初这曾被视为“矫情”的话,那么体验一番波及全社会的私欲膨胀之后,人们对此反倒会重新萌生敬意。特别是电影中的党性意识(如《党的女儿》《不该发生的故事》通过普通党员的遭遇涉及党的命运),自前苏联解体后几乎成为世界电影的空白领域,从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现实出发,我们表现它、强化它,应当理直气壮。关键是电影艺术家要真诚,艺术表现要充分到位。仅有歌颂党歌颂英雄人物的良好愿望,准备不足,仓促上马,则可能达不到昭彰崇高的效果。

其二,伸张正义与善良。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伦理文化课题。

长影的影片通常并不缺乏鲜明的正义感。只须举出两个细节便可以说明:《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最后击毙日寇松井的子弹,就是日军打死同村小宝子手中的子弹,显然这是一颗复仇的正义的子弹;《上甘岭》,志愿军坑道里偶尔跑进一只松鼠,张连长和战士们欢欣鼓舞,对它爱护备至,透露出他们的善良与和平天性。

应当指出,正义是一种良知。正义感必然导致善。长影的战争片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具正义感、最富于人情味的电影,因为它表现的反抗基于一个勤劳、善良的古老民族所遭受的蹂躏之苦,是亿万中国农民失去了家园与土地后被迫的战斗。因而对于长影艺术家来说,正义与非正义泾渭分明,影片的暴力运用也相当节制,他们没有某些西方同行们那种以血腥杀戮肆意宣泄的病态嗜好。

当然,建设时期题材的正义表现有新的特点和复杂性,长影除了《人到中年》《新中国第一大案》对此稍作触及,其他影片甚少问津,批判性锋芒孱弱、痛苦色调不足。可见,在这个重要方位,长影的现实主义深化是大有余地的。

其三,弘扬民族的精神与品格。

一个迷失自己根性的民族,称不上伟大的民族。鄙

薄自己民族气派的艺术,成不了伟大的艺术。或许可以说:中国甚至世界影坛,还没有一个制片厂能像长影那样,拍摄出如此多的民族影片,如此热情地弘扬各民族的优秀品格。

文化市场的喧嚣遮盖不了电影的美。漂亮的明星,豪华的场景,忧伤的故事,刺激的动作,皆曾勾起人们的昂奋与向往。然而,世俗梦幻或现代神话终究离不开精神的浸润,没有思想和激情,电影就失去了灵魂和光彩。因此,一个制片厂的艺术精神弥足珍贵,应当成为传统再生的活素。美国学者希尔斯说:“应该记住,一种独特的信仰传统或行为传统一旦被抛弃或长期处在受排斥和压制的状态,它就可能完全消亡或接近于消亡,留下一个空白。人们将感到那是一种鸿沟,并以一种更加糟糕的信仰或行为来代替。”他进而指出,“在现代,人们提出一种把传统当作社会进步发展累赘的学说,这是一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错误。如此断言是对真理的一种歪曲,认为人类可以没有传统而生存,或只消仅仅按照眼前利益、一时冲动、即兴理智和最新的科学知识而生存,同样是对真理的歪曲。”

面对长影的传统,我们赞同希尔斯氏的态度。

突围:构建电影产业新格局

长影为自己的重新振兴积蓄着力量。党中央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给予长影很大的关怀与支持。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革,长春电影制片厂如今已成为电影、旅游、电视、洗印四大产业比翼齐飞的新型电影工业企业。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长影集团仍实现盈利3053万元,在全国国有电影企业中名列第二。去年还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目前,长影集团正积极筹划股份制改造,准备在国内上市。

立足主体,发展相关

长影改革之初,正值中国电影最困难的时期,各大电影厂一片萧条,国产电影被好莱坞大片冲击得溃不成军。长影认真研究了美国电影业的发展史后发现,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几经沉浮,多次易主,真正的“常青树”只有迪斯尼一家。迪斯尼之所以长盛不衰,秘密在于除了电影,还有电视、娱乐、地产等产业支撑。而长影“几千人围着电影转”,生产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一部片子亏损就可能导致整个电影厂一蹶不振。

参照世界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模式,长影确立了“立足主体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建设‘一厂三区(老厂区、新区和景区)”的发展战略:以电影创作为龙头,拉动旅游、电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后再反哺电影创作。

长影世纪城也是长影人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举。它是国内首家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电影主题公园,借鉴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乐园的经验,集4D特效电影,立体水幕电影、激光悬浮影院等世界特效电影精华于一身,中国独有,世界一流,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如今已成为长春旅游的一个重点景区。2005年下半年开园,当年赢利500万元,其后收入逐年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利润2000万元。有了稳定收入的长影世纪城成功参与投拍了商业大片《导火线》等,不仅实现了副业反哺主业的发展战略,还在创作类型上取得了新突破。

有了相关产业的支撑,长影这几年拍摄影片的数量不断增加,还制作出《任长霞》《小巷总理》《耳朵大有福》《导火线》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2008年,长影参与拍摄的影片达到24部,成为长影建厂60多年的高产年之一。

长影现在正在大力繁荣电影创作。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大力弘扬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为己任,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且能走向国际市场的优秀影片。

长影在推动主业繁荣的同时,通过四大项目运作,将进一步壮大产业的发展。

一是争取在海南建设长影电影院线,打造长影海南院线。

二是改造长影老区。长影老区建于1937年,72年的寒暑往来已使厂房建筑破旧不堪。长影将本着展示长影60多年的文化艺术成就,突出电影主题、展示电影功能的理念,通过长影电影艺术馆、长春国际电影节永久举办地、电影文化广场以及相关电影娱乐、电影商务项目的建设,把它打造成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电影艺术园区之一,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电影节举办地之一。

三是建设长影世纪城二期工程。作为长影世纪城一期工程功能的延伸和配套,以世界首创作为吸引点,以深层而耐人寻味的文化主题作为核心,以极具创意的表现形式作为硬件基础,以国际顶级水准的休闲服务理念作为软件配套,以迎合高端休闲消费群的潜在需求作为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的电影娱乐中心、电影休闲中心。

四是在海南建设长影大世界项目。为了让长影走出吉林,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长影将在海南建设长影大世界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电影娱乐中心、电影文化中心、电影休闲中心。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将真正实现省际文化产业间的互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互动,激扬电影艺术与阳光沙滩休闲文化的互动,品牌城市与品牌企业的互动。

目前长影集团固定资产已达20亿元,与10年前账面亏损3000万元、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窘况相比,长影不仅有了一份雄厚的“家底”,而且形成了新的稳定的收入支撑点。

农村题材电影基地:开局红火

多年来,长影已经形成创作农村题材电影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题材电影创作人员,拍摄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远的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近的有《男妇女主任》《巧凤》等。发扬传统,发挥所长,走差异化道路,长影确定了以农村题材电影创作为主兼顾其他题材电影创作的繁荣主业之路。面向“三农”,繁荣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2008年7月,在国家及多方的支持下,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了1亿元的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基地能够设在长影,这是国家给予长影的任务,是对长影改革的肯定,是对长影多年来在农村题材电影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长影的信任和重托。

虽然基地自2008年7月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1各创作单位积极响应

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面向全国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吸引各兄弟企业、各民营公司和广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已有十多家电影厂和二十多个民营公司与基地洽谈项目合作,愿意共同为推动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做出新贡献。

2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基地在全国六大区建立创作联络站,受到当地作协和作家的普遍欢迎,当地的作协主席、副主席主动担任创作联络站的站长,主动帮助征集剧本。基地目前已经收到全国各地投稿600多个,其中较成熟剧本200多个。张继、赵本夫、傅恒、何庆魁、吴克教等120多位知名作

家都在为基地创作剧本。徐小明、刘镇伟、杨亚洲、黄宏、曹保平等一批优秀艺术创作人员都在与基地洽谈合作,争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3创作成果开始涌现

重点影片《八路牛》《重归杜鹃》已制作完成。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火车一响》于5月底开机。杨亚洲执导的《戴手铐的兰花花》《朵朵葵花向太阳》正在筹备之中。6月份,将有21部农村题材影片在全国各地陆续开机。

今年,基地计划生产农村题材电影和数字电影30至35部,力争推出2至3部有市场、有影响的精品农村题材影片。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年产100部农村题材电影和数字电影的目标。

洗印厂:从质量和服务上做文章

长影改制后,原先的洗印、美术、服装道具等车间变为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被推向市场后,还是同一批人、同一批设备,这些企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家子公司改制当年就甩掉亏损的包袱。

长影洗印厂是典型的计划经济老厂,被称为长影的“鸡肋”,改制前已经处于倒闭边缘。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已无优势可言的长影洗印厂从质量和服务上做文章。

万立群接任长影洗印厂厂长时,洗印厂已经亏损120万元,与其等死,不如出去闯闯,万立群领着几个副厂长开始出去跑市场。别人在家等着接活,他们上门拉活;别人洗完胶片让人来取,他们主动给人送上门。没有中影、上影洗印厂拥有的先天优势,他们就在质量和成本上下工夫,凭借信誉一点点占领市场。

靠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质量,长影洗印厂的效益节节攀升。2007年洗印数量排名全国第二,达到创纪录的60多部,2008年占据市场份额的45%。

长影频道:为品牌增值

开办电视电影频道,已经成为长影的新兴产业。长影频道是全国电影厂中最先开办的电视电影频道,开播时只是一档两个小时的《长影时空》,除播放长影自产影片外,只有一档自办栏目,广告收入甚少。为了扩大长影频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员工们不断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平。他们下基层谈项目,定期到社区放映电影,加强与观众的联系。在广告业务上,通过代理或买断等方式,降低风险,保证客源。2005年长影频道已经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电视频道,实现了24小时播出,成为东北三省惟一的专业电影频道。

播放中外大片的同时,长影频道还独立制作节目,为品牌增值。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的树立,还是影响力的拓展,长影频道都在一步步壮大,合作触角已经延伸到北京、哈尔滨等地。近3年来,长影频道每年均向集团上缴利润900万元。

人才:队伍壮大进发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电影这种文化产品从政府统购统销开始面向市场,长影与其他国有电影制片厂一样陷入了困境。长影集团前董事长赵国光和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丽娟来长影上任时,电影厂已经连续6年亏损,厂财务的账上只剩3万多元,而全厂3000多人一年的采暖费和医药费就得1300多万元。人事制度僵化,是制约长影集团闻市场、谋发展最大的瓶颈,但在这个“艺术家成堆”的老牌文化企业搞人事制度改革,难题很多,风险很大。为了让员工进发新活力,为企业增加动力,长影组织员工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集团还鼓励员工持股。

被列入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后,长影领导班子顶着风险,开始了以建立新型生产方式和用人方式为目标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集团通过全员参与社保、内部退养、艺术创作人员分类管理、重新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等办法,对用人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经过近两年的改革,机构精简了,机制灵活了。对于推向市场的职工,长影没有撒手不管,而是鼓励他们以长影的名义成立个人工作室闯市场。如今,四五十名返聘职工领衔的“工作室”,正在把长影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也在全国各地为长影的无形资产增值。

“没钱不可怕,观念陈旧最可怕”,长影人在10年改革中得出了这样的切身体会。10年改革,长影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创造了中国电影界的诸多“第一”:在全国电影厂中第一个开办电视电影频道,第一家建造电影主题公园,第一个提出建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这里的关键是,长影领导班子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电影生产厂家的技术、资金由人来使用,体制由人来创造,设备要更新,人尤其需要“更新”——他们在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补充新生力量上下了大功夫。

长影改革的第一步从正式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彻底告别事业体制,走上了企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长影变国有独资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16个车间和经营单位组建了“产权多元化、责任有限化”的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制片业变为大电影产业,以电影制片为龙头,向电视、旅游、发行放映业拓展和延伸。

由“等靠要”到自己养活自己,尽管这个过程中充满苦辣酸甜,但是“早下水,早学会游泳”。目前长影的16家子公司。垒部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006年,长影出台新的拍片政策,鼓励已经走向市场的老职工带着项目“回家”。长影此次人才集结与过去不同,按项目运行,项目结束人解散,完全采用现代电影工业的项目制用人模式。

新一代长影人应该是能够理解传统、发扬传统和革新传统的人。他们不会忘记老一辈人走过的艰辛道路,他们不会忘记几十年来每一位为长影埋头苦干、做出贡献的人,不论是大艺术家还是普通工人。而他们,从党委书记、总经理、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师、美术师、会计师,到照明、特技、剧务、服装员和场工,也都肯定能尽快强化自我,成为无愧于时代使命的新型的电影人才。

长影改革带头人的感悟

赵国光和刘丽娟,来长影上任前,他们分别任省广播电台台长和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吉林省委组织部领导第一次找赵国光谈话,希望他到长影工作时,他一口回绝了。省委组织部领导第四次找赵国光谈话时,他同意了。赵国光说:“长影像一片雷区,改革是冒着枪林弹雨前行,搞不好就会粉身碎骨。在文化国企搞改革,要当先驱,也要准备当先烈。”

改革之初,一直困扰赵国光和刘丽娟的问题就是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出路何在?

长影偏居东北,与中影、上影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长影领导班子认为,只有敢为人先才可能更好地活下去。近年来,领先一步、超前谋划让长影尝到了很多甜头,目前长影频道和长影世纪城主题公园的影响力和收益逐年扩大,已经成为长影的支柱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而当时长影已经连亏6年,亏损数额高达3000多万元,单纯走拍电影的老路必死无疑。在考察了好莱坞等国际电影公司运作模式后,长影决定采取主业、副业相互带动、联合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用新思维为长影注入活力。

从累积亏损3000万元到每年盈利3000多万元,赵国光、刘丽娟二人带领长影这个老牌文化国企一步步走出低谷,铸造了一个崭新的电影企业集团。赵国光总结在长影改革的经验时说,在文化艺术企业搞改革,上级党委政府要有决心,不动摇。企业的领导团队要选得好。决策者要站得高,思路要清楚,意志要坚强,遇到风浪要稳住神,扛得住。领导者的作风要正派,自己要干净。没有这些综合因素形成的合力,文化艺术企业改革这个“雷区”谁也不敢进,走进去也闯不出来。

回首10年来在风口浪尖上的酸甜苦辣和收获,现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丽娟说:“很痛苦,也很幸福。”言简意赅,深沉动情。

猜你喜欢
长影
张允宾
长影(海南)文化产业公司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龙受聘出任长影集团总导演
十七年时期长影工业题材影片扫描
昨天 今天 明天——长影70年风雨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