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美丽动人”的女性——我看玛蒂尔德

2009-06-16 08:11张守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美丽动人玛蒂尔舞会

张守金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大家对它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很少有作品以如此短的篇幅散发出如此长久的魅力。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也是脍炙人口的。一般认为这个故事讽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年来有评论注意到在主人公含苦如辛赔偿的事实中也流露了作者的同情。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也正是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因此,要认识这个形象,就有必要对小说的情节作一番梳理。

小说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她还有“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由于玛蒂尔德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身份,没有一笔陪嫁金,只好委屈地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小职员路瓦栽。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平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年轻的玛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玛蒂尔德的幻想的是:富裕、闲适、情人、雅趣。贫穷的家庭、封闭的社交,还来不及成熟就匆匆结婚,正值如此境遇下的玛蒂尔德不想这些想什么呢?这些看似荒唐实则合乎情理的想法实际上是那些即将成熟却又没有成熟的女子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和展望,是那个年龄段女子的一种最单纯的生命特质,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女子差不多都是这么过来的。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何况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在舞会上,玛蒂尔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着她,打听她的名字,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她的倾国倾城之貌迷住了所有人。她陶醉在成功里,沉迷在欢乐中,忘掉了一切。

人生在世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爱情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作为小职员太太的玛蒂尔德,家里有微薄但较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女仆,她可以与地位相同的妇女一样,满足于生理需要的基本解决。但是,“她一向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追求”。她追求的是社交的成功,尊重的满足。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定阶层或群体的感情和愿望,希望自己成为其中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对于女人,特别是美丽动人的女人来说,这种要求尤其强烈。

可是快乐的时刻何其短暂,就在这个夜晚,玛蒂尔德在匆匆忙忙走下台阶离开舞场时,弄丢了项链,一下子从兴奋的云端坠入绝望的深渊。不防为她设想几种可能:一是逃走或赖账。如果这样逃避责任,一走了之,那他们就是极其自私、不负责任的一对。二是向朋友说明真相。但玛蒂尔德没有,因为她担心被人看不起,可见其自尊的一面。三是出卖色相。她在舞会上乍露头角就引起了男人们的注目与兴趣,此时她完全可以陪部长或傍大款,从而轻而易举地还掉债务,而且可以马上享受她所向往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没有这么做,她没有出卖人格与尊严,她选择了勤劳还债的道路。“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玛蒂尔德不是英雄,她所做的,正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每天都在做的。还清了债务之后,她还会想起那个舞会,“那个晚上,她多么的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是不是所有过来的女性都有这样的回忆呢?人年轻时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很多年后蓦然回首,我们发觉那些可爱可笑的东西大多已离我们远去,尽管其中不乏美丽,但大多却是荒唐可笑甚至是愚蠢虚假的,可是所有这些都曾如此真切地陪伴我们长大。毕竟经历的总是美丽的。

“有一个星期天,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玛蒂尔德要上前去跟她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了,可以告诉她事情的真相了。为什么不呢?我们似乎看见年轻的玛蒂尔德每看望了佛来思节夫人以后,常常整天哭泣的情形。“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我们仿佛看见了她孩子般的笑脸。她笑了,她笑得如此真切。为什么不笑呢,一切都完成了,而佛来思节夫人还不知道,这该多有意思啊!它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的呀!故事结尾没有告诉我们路瓦栽夫人得知那是一挂假项链的时候,她有怎样的反应。但我相信:她不会哭了。

应该说玛蒂尔德这个形象经历了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她的性格内质是不变的。

首先她不仅美丽,而且爱美。小说是从“妇女天性爱美”的视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开端为读者解读女主人公预设了一把钥匙,那就是《项链》刻画的女主人公具有妇女爱美的天性。小说进入情节之后全面地展现了玛蒂尔德是个爱美的女性。做新衣、借项链不就是她爱美的具体表现吗?把玛蒂尔德爱美的特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的是她挑选首饰的那一节。面对着一个眼花缭乱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随后又看”的“犹豫不决”的心态,她看到钻石项链时“心也跳起来”的高兴,她戴上项链照镜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跑”等一系列狂热动作,把一个爱美女性刻画得惟妙惟肖。晚会跳舞时的兴奋、陶醉把她的爱美推至高潮。回家后她在卸妆前“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爱美达到恋恋不舍的境地。即使因为自己贪恋美而酿成悲剧,陷入困境,她“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玛蒂尔德爱美爱到无怨无悔!

再就是天真单纯。当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珠宝老板明确告诉他们“这挂项链不是我出卖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的情况下, 玛蒂尔德仍然没有推想过这项链可能是假的,更不消说还一挂假项链!玛蒂尔德还项链时竟在担心,如果佛莱思节夫人打开盒子,“如果她发现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从中我们看见的是美丽少妇天真单纯的性格,纯洁善良的品德。她做梦都想不到从富有的女友处借来是一根假项链,也没有想到以一根假项链去悄悄还朋友,更不会想到利用舞会上刚刚取得的成功,走上层路线,用色相去挣钱。面对不幸,她没有躲避,没有逃之夭夭,没有采用欺或瞒的手段,而是很守信用地还一串每一颗粒都是真的项链。为了还清债务,面对着残酷的困境,她不气馁,不悲观,不走歪门邪道。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双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打定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这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女性啊!

爱美、纯真,构成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内核。丢失项链这件小事能成全玛蒂尔德而不是败坏她,不正因为她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吗?这也恰恰是她的“美丽动人”之处啊。

山东省日照第六中学语文组(276800)

猜你喜欢
美丽动人玛蒂尔舞会
餐桌上的风景
芳华
舞会
长腿舞会
秋天的舞会
文咏珊 人美话不多
花房派对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圣诞舞会进行时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