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带“得”的述补结构

2009-06-16 06:52周靖雨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趋向补语用例

王 跃 周靖雨

摘要:述补结构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带“得”的述补结构是述补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学者们对其研究在很多方面已达成一定的共识。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对《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例子进行分类描述,从而对该结构作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得 述补结构

述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汉语史上的重大问题,对近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中古以后出现的许多语法现象都与述补结构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了”。也正因此,述补结构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且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有新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加深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近代汉语中,带“得”的述补结构发展迅速,不仅在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且成为汉语述补结构类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这种结构的产生时间,目前学界多数学者认为是在唐代才真正出现的。“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以‘得虚化为作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为前提条件”(《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对于该结构中“得”的来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结构助词“得”是直接由“V得O”式中“获得”义的“得”发展而来的;还有些学者,如王力先生、蒋绍愚先生,则认为状态补语结构的“得”和可能补语的“得”二者来源相同,都是“由原来的‘获得义转化为‘达成义,由‘达成义更进一步虚化而成为动词的词尾。”“当‘动词+得后面不是带体词性的宾语而是带谓词性成分的补语时,就产生了带‘得的述补结构,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中的‘得来源相同,作用也相同,都是起联系述语和补语的作用,它们本身并没有表状态、表可能的不同。”

抛开“得”的来源问题,大家的结论一致认为:当“得”虚化为词尾后,标志着该类型述补结构的产生。根据述补结构补语谓词语义指向的侧重点不同,本文把该类型的述补结构分为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三类。这三类带“得”的述补结构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表结果的补语从广义上看,表状态的和趋向的补语都在它的语义范畴之内,只是各自突出的重点不同而已。状态补语主要表现描摹结果呈现的状态;而结果补语主要是陈述某一动作所导致的预期或必然结果。“趋向补语可看作是结果补语内部的一个小类,由趋向动词充当。”“可能补语可看作是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在特定语境(未然或假设)中的一种语境变体形式,在结构形式上与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结构基本相同。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它在近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有语法化的趋势,‘得已逐渐成为一个专门表示能性意义的助词。”

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带“得”的述补结构为例子,具体看一下这几类述补结构。

一、结果补语

这种语义类型结构充当述语的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本文把趋向补语算作结果补语的一种,是把趋向补语视为动作的一种位移结果。)根据述补结构内部是否带宾语,可以分为两类:

(一)“V得C”类

不带宾语的结果补语 “V得C”,作补语的成分一般为单个动词或少数形容词,例如:

1.见伊莺鹉语分明,不惜功夫养得成。《卷二·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2.缘诸人,各有故,问得遍曾遭触误。 《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

3.此时计较得成,持世修行必退。 《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

4.莫逞聪明夸计校,计校得成身已老。《卷二·无常经讲经文》

5.若化救得再活,煞身乃不敢有违,其尊师命矣。《卷六·叶净能诗》

6.陇有道,出鹦鹉,教得分明解人语。《卷七·百鸟名君臣仪仗》

7.因兹息苦得停酸,免受倒悬三恶道。《卷二·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不过也有的补语结构比较复杂,由主谓短语等充当,如:

8.争得今朝降重,将身入我贫家。《卷三·难陀出家缘起》

9.太子既生之下,感得九龙吐水,沐浴一身。 《卷三·太子成道变文》

10.致得岁时丰稔,管境谧宁。《卷三·破魔变文》

11.目连引得阿娘住於王舍城中佛塔之前,七日七夜,转诵大乘经典。《卷四·界道真本记》

12.感得学内并皆无有非法。《卷八·搜神记》

13.父母抛石压舜子,感得穿井东家连。 《卷八·舜子变》

这种格式在晚唐五代是很盛行的,补语谓词主要陈述述语谓词所达到的结果。宋元以后,这种形式虽有使用但用例大大减少,主要是因为宋以后结果补语 “V得C”更倾向于表示动作实现的可能性,逐渐淘汰了表结果实现的功能。“也许就是因为它和表示结果和趋向的‘VC太接近,因而成了一种多余的格式。”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V得C”的消失实际上是“V得C”向“VC”的归并。这种归并是以补语标记“得”的进一步虚化为前提的(进一步虚化的结果使得“V得C”格式中“得”的位置可以是一个零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V得C”的消亡又为结果补语“VC”增添了一个新的来源。宋以后,即使用“V得C”格式表结果或趋向,一般也往往需要在补语成分后带上另一个更为明确的表结果实现、完成的标记成分“了”。但更多的情况则是直接用“VC了”,现代汉语中继承下来了这种“VC了”的形式,而且很常见,如“水流干了、衣服被风吹开了”等等。

(二)V得OC

唐五代时期,带宾语的结果补语“V得OC”的补语一般多由本身表完成或实现的动词(包括少数形容词)充当,如:

14.唤得园人来借问:“园主当今是阿谁?”《卷三·降魔变文一卷》

15.见儿将得饭钵来,望风即生惜。《卷四·界道真本记》

16.织得锦成便截下,揲将来,便入箱。《卷五·董永变文》

17.不经两三日中间,後妻设得计成。《卷六·舜子变》

18.尊师救得妻子再活,恩重岳山,未委将何训(酬)答?《卷六·叶净能诗》

这种格式在唐代逐渐向“(S)VC(了)”或“VC(了)O”归并,宋以后这种用例更少见,现代汉语普通话基本上已不再使用这种句式。

二、状态补语

不带宾语的状态补语“V得C”,述语动词即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还包括形容词)。补语的情况比较复杂,除单个形容词或形容词重叠式外,还可以是各种短语结构,如:主谓、述宾、偏正、并列等,甚至谓词性指示代词。

19.骏马雕鞍穿锁甲,旗下依依认得真。《卷六·庐山远公话》

20.夜望西北,晓望东南,取路而行,故望得脱。《卷五·李陵变文》

21.男女病来声喘喘,父娘啼得泪汪汪 《卷一·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

22.倍加弹得感人情,终不分疏出姓名。《卷二·报恩经第十一》

23.迁延不去,望得脱头,乾言强语,千祈万求。《卷七·燕子赋》

24.西施婬摩(淫魔)得人怜,迷得襄王抛国位。《卷二·维摩碎金》

25.千约万束不取语,恼得老人肠肚烂。《卷七·齖书一卷》

26.毗耶大煞因缘重,感得千般异事生。《卷二·维摩碎金》

27.瞽叟打舜子,感得百鸟自鸣,慈乌洒血不止。《卷六·舜子变》

28.舜子是有道君王,感得地神拥起。《卷六·舜子变》

29.化生者,北(比)入寺中听法,得一句妙法,分别得无量无边。《卷六·庐山远公话》

例22和23是动宾短语作补语,例24到28是主谓短语作补语,例29是并列短语作补语。

不带宾语的状态补语 “V得C”古今变化不大,上面列举的这些类型,现代汉语都继承了下来。宋以后,在一些补语之后出现了加事态助词“了”的用例,使整个“V得C了”结构更倾向于强调状态结果的完成、实现。

三、可能补语

由于可能补语在本质上是表结果或趋向的,只是在特定的语境(未然或假设)中才具有能性意义,因此早期的用例一般都受到语境的制约。(由于变文集中例子稀少,这里引用一下近代汉语时期的其他例子)如:

30.我儿若修得仓全,岂不是儿於家了事。《卷六·舜子变》

31.若也无人弹得破,却还老僧。 《祖堂集卷二》

32.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全唐诗·题庐山双剑峰》

“宋元以后,随着整个格式语法化的加深,能性意义的表达逐渐摆脱了特定语境的制约,‘V得C和‘V得OC已成为一种独立表达能性意义的格式。”(《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综上所述,带“得” 的述补结构在《敦煌变文集》中的用例大体如上所述,这种结构还有其他的情况,如状态补语中还可以有“V得OC”类,因在《文集》中没有用例,在此就不论述了。但是此结构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 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