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房价退烧,先减利益方

2009-06-18 09:30
环球时报 2009-06-18
关键词:无序楼市房价

成 城

老百姓如今身处楼市犹如雾里看花,难以对房价作出合理的判断。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的楼市牵涉了太多的利益群体,地方政府需要土地出让金增加财政收入,部分学者、媒体成了地产商的左膀右臂,使得市场内有关楼市起落的判断失去公信力,再加上拆迁户和专管拆迁的,还有建房的、开发的、贷款的、推销的、买房的、炒房的等等。恐怕只有设法减少利益方、还商品房以“商品”的本质,才是给房价退烧的关键所在。

自去年起,有关方面对房价实施了一系列平抑措施,加上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明显,人们一度乐观预期,房价回落有望,自己安居可期。而今年新年伊始,所谓“楼市小阳春”便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升温,一些地方政府、银行、房产商和一些专家也不遗余力地为房价上涨唱着赞歌,为房价的进一步无序化推波助澜。房价无序已是社会普遍的认识,持续高涨的房价不仅影响民众生活质量,妨碍刺激内需的国家经济战略目标,更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已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

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对症下药。有关方面曾试图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满足低端住户的需要,结果却是在很多地方,“经济适用房”变成了变相的商品房,甚至成为一些房地产商廉价圈地、一些部门和个人以权谋私的口实,而廉租房则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成为许多无房户看得见、吃不着,甚至吃不着也看不见的虚拟大饼。人们也曾用限制二套房、提高交易印花税、控制房贷等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力图平抑房价,结果房价却是退两步、进三步,起不到实质作用,无法抑制真正的房地产投机,反倒令不少购房者感到不便。

还有专家主张,应成立非营利性机构主导房地产价格的话语权,不给哄抬、炒作者以机会,但迄今为止,这种想法仅停留在愿望层面,市面充斥的,仍是给房价“抬轿子”的声音。

事实上在国外,房地产泡沫也不小,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氛围也很浓厚,在美国、加拿大,二手房市场甚至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奥妙正在于相当大一部分购房者是买来炒、而非买来住的。

在国外,银行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也同样骇人,“次贷”惹出如此大祸并非偶然,不论是银行对房地产商的贷款,还是对购房者的房贷、“次贷”,其胆量之大,都非国内所能比拟。

给房地产商“抬轿子”的“专家”也并非没有。在加拿大一些省份,每当媒体刊出看空楼市的文章,一些房地产经纪便会致电编辑部,声称再刊登类似文章,便停止在该媒体投放广告,手笔虽然不大,脸皮之厚,手段之直接,怕比国内也绝不逊色。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房地产市场虽也会出现泡沫,出现无序化现象,但大抵上都遵循有涨有跌、与时俯仰的市场化面貌,而不会如中国这样出现只涨不跌的单边市,更不会毫无顾忌地一路狂拉,以至于将平均收入远远抛在脚下。

关键在于利益点。在国外成熟市场,与房价涨跌利益直接相关的只有房产商、房屋中介,银行不关心房价高低,只关心能否卖掉遭抵押的房子,回笼资金;政府也不关心房价高低,因为除了契税,他们有利于交易利益之外,而契税的多少更多取决于买卖是否活跃。至于专家、评论员则更游离于房价涨跌以外。而在中国则不然。地方政府把握批地大权,批租土地的生意好坏,直接关乎地方财政收入的高低,而房价是否高涨,开发房地产是否有利可图,又是土地批租“生意”是否红火的直接因素,正因如此,房价上涨对于地方政府不再事不关己,而是利益攸关,越涨越好。

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给房地产商并非纯商业行为,有时带有政策优惠性质(如近来一些地方放宽房地产开发商还款期限,就是政策所致),但贷款的收益和安全却需要自己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寄希望于房地产市场越火越好,涨得越多越好,只有这样,它们的放贷才会安全无恙。

在这种情况下,给房市抬轿子的舆论和专家自然会变得多起来——毕竟,来自几个方面的声音,会比国外单纯来自房地产商一方的声音,要响亮得多。

由此可见,正因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背后有太多的利益攸关者,他们都希望房价上涨,因为非如此他们难以得利,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适用房”等只能治标,而独立的房价评估机构怕也是效果有限。

只有将“多余的”利益攸关方剥离,从制度上确保地方政府财政与批地收益脱钩、切实改革银行经管体系,还商品房以“商品”本质,让政府、银行、学者专家等从房价利益中超脱出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无序的问题。没有那么多有权有钱的“看不见的手”,房产商纵使再贪得无厌,凭一己之力也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狂拉房价。▲(作者是加拿大华文媒体评论员)

猜你喜欢
无序楼市房价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1月,无序中仍能保有些许期待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云的自传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读者观点
剪刀+穿越+迷宫+……
2016房价“涨”声响起
远行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