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福利国家的就业政策:成败与前景

2009-06-19 08:24李鹏宇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

摘要: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曾以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国家。随着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北欧模式的社会政策也几经沉浮,探究其成败原因,有助于我们对重新架构未来北欧模式政策发展体系的理解,同时希望对我国开展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北欧模式;就业政策;重新架构;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074-02

北欧模式通常被认为是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因为它将福利政策和社会公正的普遍性诠释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作为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内容之一的就业和劳动力政策通常也成为判断其福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经历过二战后的黄金时期和上世纪末的困境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北欧模式在艰难的重组中是否可以看到光明的明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辉煌成就中的艰辛

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辉煌成就以二战后最为明显,这一时期,北欧各国均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其中丹麦、挪威、瑞典的失业率均在3%以内。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欧各国乘上了资本主义战后黄金发展的快车,另一方面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相对平均主义在各国政策决定中的导向型作用,在传统的英国《济贫法》和创新的德国《社会保险法》之间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建立普遍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从农业经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到工业的现代化国家,一下子完成了“从可怜的救济”到“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的过渡。

进入80年代后期,石油危机后经济危机逐渐凸显出政策性、全球化、周期性等因素,自由主义思潮对于福利阻碍劳动生产积极性的批评,撒切尔和里根理论的盛行则说明在“永久性紧缩的白银时代”高税收的福利政策对于劳动效率、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1993年,一直在北欧各国中保持较低失业率并被视为消除大规模失业样板的丹麦失业率历史性地达到了11%,直到2003年,瑞典的失业人口仍在100万人左右。

近年来,北欧国家的一些执政党开始重新定位国家、市场、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构架福利社会的模式,其中2006年,连续执政44年之久的瑞典社民党的落败即是一个暗示,重新对福利政策体系的定位对于刺激积极的劳动效率和疲软的经济,恢复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如丹麦的市民再培训政策,通过对市民进行再教育,将政策关注到福利发放以外的家庭和积极就业上,改革的成效使得丹麦在2008年以不足2%的失业率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最热就业市场。

二、全球化的挑战和就业福利体系的重构

全球化带来的就业、移民和安全问题成为很多西方国家的心病甚至挑战着西方国家的国家文化和国家特性。欧盟东扩带来的经济不平衡的劳动力跨区流动,打破了民族国家福利制度的疆土概念和公民概念。北欧国家面临的挑战仍不止这些,由于较高的福利标准导致的劳动力平均成本较高,大部分应用于社会再分配领域的高税收同样制约着企业的活力和国家的竞争力。2004年以来,政府主动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使得丹麦和瑞典的失业率一直在逐步下降,虽然面临平衡不同的政治化的福利政策、历史传统理念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压力,但是在重新构建社会福利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的就业政策却无疑地对北欧较低的失业率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积极就业措施取代消极的社会救济。非全日制就业、派遣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性和变通性。丹麦政府最早开始通过将再就业作为公民的一项义务,岗位轮换是(job rotation)对公司中去进修或培训的雇员由另外一名短时间代替的制度,企业有了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还减少了因固定员工离开期间的成本损失。由于轮换制度的对象通常是技术水平不高的工人、在职青年员工等失业群体中的主要成分,正是这种同社会失业救济中的成分竞合,分流了福利开支中的一部分压力,减少失业率的同时保证了福利开支不影响企业的充分竞争。

2.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就业中的表现即:知识信息分布的不平衡带来的社会认可差距取代了工业化时代社会保障中的工伤疾病等失业救济。还是以丹麦为例,早在“里斯本战略”协定伊始便确定终身教育的理念,丹麦的资格成人教育包括劳动市场培训、普通成人教育、承认职业教育培训、开放教育等,市民可以在工作型、高绩效的文化环境中学到新的工作方式和技能,而不是在家等着分配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在政府、雇主、培训机构、保险等多方面的协作实际上是政府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来抵消难以周济的社会福利,瑞典就实行了这样的政府为培训埋单的措施,不但减轻了国家和政府在福利决策和执行中的“义务”,还刺激了群众积极的就业热情。

另外,北欧各国以就业为内容的福利决策在理念上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合理的税收应用,包括以积极的就业措施确保社会保险的合理支出,降低企业所得税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重视科教和大胆创新,以科技发展维持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瑞典正举国发展替代能源并号称在2020年之前建成世界第一个无油国;芬兰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科研经费支出不断提高都是很好的说明。北欧各国通过重新审视和自我校正,一致性地重新以基准较高的发展模式走上全球化的道路。

三、 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北欧模式发展的沧桑表现,我们看到在积极的就业政策下,北欧国家出现了一定的经济恢复和竞争力的上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福利国家的困境。虽然无法对北欧模式的前途做出长远的预测,但是我们知道,以全球化和欧洲化为理由来估算北欧模式寿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全球化对市场经济主导的福利国家有影响,但是,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政策的发展是其国内外的政治和文化因素。这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对北欧模式展望的因素,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开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我国作为全球化浪潮中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成为关系民生、事关和谐的中流砥柱。充分学习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但这绝不是简单生硬的照搬,因为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可以毫不保留地移植到一个陌生的土壤中并且顽强生存的。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继续完善程序性步骤、保证落实的有效性,在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和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等方面给予扶植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趋势等成为上佳之选。北欧模式中的积极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给我们的提示有助于我们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并且客观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以何种积极的就业刺激姿态应对挑战。这将为我国更好地建立健全和谐社会下广泛的社会保障体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Torben M.Anderson 《The Nordic Model》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ish Economy Publisher:Taloustieto Oy.

[2]杨叙.北欧就业政策的经验及借鉴[J].北京社会科学,1999,(3).

[3]Esping-Anderson &Korpi,1987,P39.

[4]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unempl-

oyment_rate.

[5](美)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新华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鹏宇(1987- ),男,河北邢台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国际法、社会保障等;徐洪强(1987- ),男,江苏无锡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法理学、经济法学。

猜你喜欢
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与博物馆再定义的几点认识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完美打造全球化数据平台
经济全球化面临4个重大挑战
木门企业全球化采购之痛
论全球化视野下劳动者转职就业力的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