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女人》看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打造

2009-06-19 04:26彭军辉
新闻爱好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杨澜类节目谈话

彭军辉

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经过全面的准备与策划,于2004年由阳光文化集团和湖南卫视携手推出。它立足于清新、脱俗、睿智的风格,以独特的视角、人性化的选题和极具生活气息的谈话内容,汇聚焦点人物、争议人物、新锐人物、潮流人物、女性问题专家、观众,互动情感、碰撞智慧,揭示现代女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分析《天下女人》,能为当前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受众定位、节目选题与录制、嘉宾选择及主持人评论技巧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节目的受众定位

“受众对大众传播所传达的各种内容也会加以选择、判断,他们一般只接受一些与自己的信念相符合的信息”。因此,准确的受众定位是品牌栏目独特性最基本的要素和最重要的特征,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栏目的方向,是节目获得长足发展和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节目的受众群体,明了目标观众的节目需求。

女性是电视媒体的重要消费者,在分众化的趋势下,以女性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外引人注目。只有确定好节目受众定位,才能在竞争残酷的电视界立于不败之地。《天下女人》从推出以来便以“中国的都市女性”为目标受众,探讨女性话题、分享性别体验、关注都市女性精神世界。

从节目的创立到现在,基于明确的观众定位基础上,她还尝试开辟更多新的谈话角度,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天下女人》都是创作和灵感的凸显,她都是进步的,并且在锁定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同时,引出了更多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和视角,于是吸引了女性之外的大部分男性朋友及社会的关注。同时,该节目还结合了主持人杨澜本身的定位特征,将《天下女人》目标受众群进行细分,锁定在有知识和思想、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女性。

选题的研究与思考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魅力主要在于其交锋性,强调的是思维的多向发展,一旦失去了多向性,节目的存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天下女人》栏目就十分注意选题在观点冲突上的空间,绝不回避且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从而加强节目的价值含量,使整个节目跌宕起伏,营造出热烈的现场气氛。比如《中国式离婚》,该话题涉及中国式的感情、中国式的婚姻、中国式的离婚,这是一道无法不去触碰的迷墙,也是一座“走进去还是逃出来”的围城,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交锋之激烈,营造出现场浓烈的氛围。

《天下女人》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上十分重视观众的意愿,确定选题前,在湖南卫视的官方网站进行主题征集,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来确定节目的选题方向与大致内容,从而使谈话内容更贴近观众的需求。当节目采编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了人们关心的和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可能增强节目的可信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节目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天下女人》的选题十分贴近女性生活:涉及情感婚姻的,如《怎么嫁给你》、《孩子要什么》、《红杏为何要出墙》、《男人埋单》;涉及自我认知生活方式的,如《我的工作很特别》、《三十不嫁》;涉及女性自身体验的,如《面对性骚扰》、《我们的身体》、《该用什么化妆品》等。这些选题均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讨此类话题,对于女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性地处理生活当中的矛盾极具指导意义。

此外,能否不断创新是经营任何一档节目能否保持恒久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天下女人》栏目从形式到内容,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在更新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即使相似的内容,也要不断变换角度和思维方式,运用不同的电视手段,让节目出新,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比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很多谈话类节目习惯于探讨女性如何过节等居家生活类的话题,而《天下女人》在2009年3月7日播出的《妇女节里看“榜样”》,传播了中国职场女性榜样的力量,倡导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职业发展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女性的求知心理。这种选题上的创新,既确保了收视率,同时也打造了栏目的高品质。

节目嘉宾的选择

一般意义上的“嘉宾”,指的是坐在主持人身边,参与谈话最多,也最为观众关注的某位或几位。谈话节目的嘉宾要经过节目制作方的认真选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宾选择是否适当往往成为观众对谈话节目喜爱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当然,选择什么样的嘉宾主要取决于栏目的定位与“话题”的性质,其中也会参照受众心理和假想的传播效果。作为一档定位于都市女性的节目,《天下女人》在嘉宾选择上既稳妥,又不乏创新。一方面,应尽可能邀请到各行业出类拔萃的女性成功人士。另一方面,节目并没有把嘉宾邀请局限于女性范围。在《天下女人》录制的前八期,前来参加谈话的有杨立新、濮存昕、刘仪伟、洪晃、蒋雯丽、王海等演艺界名人,同时还有女性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

《天下女人》栏目在嘉宾选择时,既考虑了嘉宾的权威性,又考虑了他们的代表性,并根据每期主题的不同,对嘉宾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从栏目创办之初发展到现在,《天下女人》在挑选合适的嘉宾时,主要参照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嘉宾的表达能力。其次,就是人格魅力。《天下女人》所邀请的嘉宾不一定要长得很漂亮,但一定要拥有某种让人喜欢的特点和气质,当出现在镜头前时,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再次,嘉宾应该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或代表人物,具有说眼力。就笔者研究所得,《天下女人》所邀请的嘉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较为突出的文娱明星和节目主持人,比如宋祖英、宋丹丹、孙红雷、赵薇、谭晶、王小丫、何炅、刘仪伟等。二是一些领域的“金字塔顶尖”人物,比如曾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首位的张茵女士,还有2009年全国“两会”代表、珠海格力空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明珠女士等。三是在一些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女性,如女特警边梅。四是文化界名人,如吕植、于丹等。正是因为这些人所特有的身份、地位、名声或事业上的成就,《天下女人》有了她们的参与,才能激发现场观众更多的参与意识,满足了大家与成功人士交流的愿望,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信誉度与品牌影响力。

突出现场感,合理安排节目时间

谈话类节目一般是录制后播出,因此,如何确保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受是极为重要的。笔者认为,《天下女人》栏目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其一,合理安排席位,营造生动的现场氛围。为营造自然的谈话环境,在录制节目时,《天下女人》栏目制作组选择了折中的方法,就是把圆形与直线相结合,把主持与嘉宾的席位排列成弧线形,或是略微变体成直角形、雁阵形等。同时,由于大多数谈话节目都是在演播室中录制的,一

般而言,场地的位置与现场观众的参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天下女人》节目制作方在安排观众席位时,观众区离主景区比较近,观众就坐在离嘉宾和主持人四五步远的地方,方便了观众的参与,营造出一种嘉宾与观众之间很亲密的氛围。

其二,后期剪辑注重保持原味。大多数谈话节目均采取的是录制播出的方式,虽然现场谈话过程并不十分严谨,但要让节目在播出时有“现场感”,后期剪辑仍需重视和保持谈话现场的完整性。正如《天下女人》的制作者所认为的那样,“谈话节目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的延伸,谈话节目更应该反映日常谈话的状态,后期剪辑要忠于谈话节目的真实性,因此在剪辑时不能做太大的变动,保留现场的原汁原味最重要”。因此,剪辑时可以保留一些能够体现现场特色的细节,如嘉宾的口误、用语的反复、谈话中出现的停顿等,对这种现场进行保留,就更具说服力、更具亲切感。《天下女人》在播出对李宇春的访谈节目时,李宇春对杨澜谈到自己的妈妈时,由于过于激动,李宇春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很流畅,但在播出时还是保留了下来,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此外,《天下女人》在节目时间规划方面拿捏得也较为妥当。每一档节目的录制时间一般在一个半小时,经剪辑压缩后,时长基本控制在4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大众能接受的时间,并且这样的时长,一方面能反映出现场的谈话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使观众保持较高的节目收看兴趣,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再者,《天下女人》的播出时间段很少变动,而且为了避开都市女性的上班时间,由晚上9点半调整到周六23点45分播出,并在星期天早P8点开始重播,很好地培养了节目的固定受众群。

主持人的评论技巧

作为节目主持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把握好节目现场的整体走向,引导嘉宾达到最佳的谈话状态,使主题的表达更加趋于完善。尤其是节目的录制现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现场录制时仍然会产生各种意外。面对现场的这些变数,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主持人。从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状况来看,凡是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都必须具有极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必须注意与嘉宾、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把握好评论技巧。

《天下女人》被定位为“中国都市女性的意见领袖”,主要是关于女性的话题,由女性来担当主持人更加游刃有余。杨澜作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知识女性,其大众形象正好符合节目要求。在整个节目的录制中,都是以杨澜为轴心来组织话题的,杨澜充当着现场谈话的话题发起者、讨论的组织者的角色,她负责分配谈话的时间,控制着话题的转移、谈话的节奏和进程。杨澜主持《天下女人》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现场掌控能力出众,评论技巧娴熟。

其一,注重“访”与“谈”的,协调。把“访”、“谈”形式运用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是电视评论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增强节目现场互动,拉近与观众之间距离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更要注重访谈结合,边访边漾。当然,访谈的内容要适度,穿插要恰当,既不能访多谈少,也不能只谈不访;既不能没有叙议,又不能叙议穿插过多,冲淡正题。杨澜主持《天下女人》栏目时,凭借多年的主持经验和自身的语言修养,在这方面把握得比较到位。比如在访谈李宇春的节目中,善于提问,发表看法恰当,语言表达简练灵活,现场观众反映强烈,播出后也获得了众多好评。

其二,借助现场声画,进行“画龙点睛”式评论。目前,诸如《鲁豫有约》、《天下女人》等很多谈话类节目在节目开始或中间都会播出一些和嘉宾有关的短片。在短片播出的同时,主持人适当地予以解说或评论,让嘉宾感到轻松。觉得亲切,同时也能刺激现场观众的新鲜感与好奇感,加强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效果。在2008年3月22日播出的《天下女人》中,当费翔谈及母爱的力量时,现场的大背景屏幕播出短片,在短片播放结束时,杨澜说了一段极为经典的话:“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这个家庭就不会快乐;同样的,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坚强、独立的母亲,这个家庭就会充满生命力。直到今天,费翔的母亲都还是他的精神导师。”这样的一段评论性语言让节目的主题在开场时便非常明确,可见主持人恰当的评论技巧作用相当重要。

其三,语言幽默化。一直以来,湖南卫视一向以综艺节目作为招牌,而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的杨澜,自入主《天下女人》后,虽然还是职业装扮,但是却给人一种明显的轻松感。我们从节目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杨澜也在潜移默化地呈现出她生活化的一面。在节目中,她不但介绍杰出女性,也采访普通女性、当红体育娱乐明星,而且不时发现她还哈哈大笑、拍桌子、冒出几句冷幽默,一扫她过往给人的高不可攀的感觉,更具亲和力。正如《上海青年报》记者李清所说的那样:“《天下女人》就是专为女性服务的,定位为知性和娱乐性、通俗性相结合。她的目标就是更加生活化,轻松活泼,更多的口头语和生活化表情,烘托出更多的幽默情境。”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杨澜类节目谈话
樊登:出版是一门反脆弱生意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