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教育

2009-06-19 04:26
新闻爱好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案例体育

刘 娟

当前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忽视体育新闻评论自身的特色,陷入有新闻评论而无体育的尴尬境地,过于局限于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范畴;2.忽视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评论的新发展,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式单一,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的前沿理论和观点关注欠缺。

鉴于目前相关教育研究的空白,针对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现状的不足,对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教育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建立并完善符合当代中国社会需求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体育新闻评论回归本体后,有关体育新闻评论的研究开始为中国学界所关注。1999年到2008年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仅有36篇,教学教材仅有1本,即《体育新闻评论》(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作者万晓红)。在现有研究中,多数学者着力于分析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传播特色,梳理体育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探讨多媒介形态的体育新闻评论在传播实践中呈现的不足并试图提出对策。如瞿巍《论体育新闻评论风格流变》(《新闻界》2006/04)、刘娟《浅析报纸体育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新闻界》2008/01)等。部分学者注意到运用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体育新闻评论本体,主要是从语言学层面探讨体育新闻评论的语言问题,如《体育新闻评论的构成要素和言语策略分析》。现有研究中不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建构和完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的具体研究还属空白。本研究尚属首次研究。本研究是综合性跨学科的,应融合哲学、体育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理论资源,才能有所理论突破。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创新教育理念: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并举。其一,重视体育新闻评论案例教学,建设教学案例资源库。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其后在法律教育、医学教育、商业教育和管理教育等领域广泛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炼学生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办法。案例教学重在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教师的讲授,不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力求把学生已有的理论素养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新闻专业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主干课,致力于培养体育新闻评论的应用人才,学生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评论课程36课时的时间中可以学习62~108个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一直保持和实践前沿最新动态的对接。确保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体育新闻评论一线的最新动态,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处理体育信息、发表体育评论的方法和技巧。

其二,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与科研并举。科学研究中着力于理清体育新闻评论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和是非,并共同探讨改进的对策。

创新教育内容:体育新闻评论与专项体育知识并重。其一,创建丰富互动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动向与趋势为指导,以体育传播学理论、体育新闻评论理论为基础,及时补充适时的经典体育新闻评论案例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有序的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新闻事件或体育问题准确的判断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列举讲解“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风格”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步:全面介绍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所呈现的技术化、散文化、娱乐化三种风格的现状、代表性评论员以及评论作品。技术化评论重在对体育项目的技战术分析,此类评论员以张路、张卫平、周文渊、陶伟等人为代表。散文化评论带有浓厚的文学或历史色彩。旁征博引,显示出极强的文学色彩,受到了普通受众的喜爱。这类评论员以李承鹏为首。娱乐化评论言词大胆犀利,不拘泥于各种形式,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甚至与主流媒体的声音是冲突的,不注重技术分析,从侧面的角度来展开评论。这种风格类型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上,受到网络受众的宠爱。

第二步:细致分析精选的代表性评论作品。以张卫平的一篇篮球评论《火箭之进攻篇火箭依靠外围属无奈之举》为例来解析技术化的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以李承鹏的《创伤,刺青般历久弥新》为例来分析散文化体育新闻评论的魅力;以张晓舟的《神与渎神——评乔丹VS马拉多纳》为例来分析娱乐化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

第三步:比较国外相似选题的体育新闻评论作品,分析其特色。

第四步:比较学生相关选题的体育新闻评论习作,找出问题,分析差距,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其二,讲深讲透相关的专项体育知识,突出体育院校的教学特色和优势。体育新闻评论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其体育的专业性,缺乏对体育专项的历史沿革,技战术特点、运动规则、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知识的深透了解,就无法真正理解体育新闻评论的评论内容,更谈不上解析和写作体育评论了。在教育实践中,应设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体育评论人士、退役球员、教练员给学生现身说法,从体育专项角度为学生深入解析体育评论。

创新教育方法:课程教学CAI课件应用与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开发并行。其一,开发、应用体育新闻评论课程教学CAI课件。体育新闻评论的教学CM课件有精致的操作界面,严谨的逻辑结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能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刺激,激发灵感。运用多媒体提供体育新闻评论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体育新闻材料、处理体育新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写作体育新闻评论。然后当场将完成的体育新闻评论通过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自我总结、教师评讲、运用多媒体链接相关名家评论作品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问题所在,使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得以及时顺利解决。其二,建立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在网络课程交流平台上设置网络课程区和讨论交流区等交流空间。网络课程区分为网上课堂、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网络资源库五个方面。网上课堂是教师在此将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细则、教学CAI课件、教学要点、教学参考资料、习题等进行网上公布,供学生课下学习。网上答疑是学生可在此向教师请教学习中的难题,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与教师进行实时的或非实时的交谈,达到因人施教的教学目的。网上作业是学生可直接在网络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也可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作业的批改,作业情况可自动地反馈出来,以供师生分析。网上测试是利用考试系统,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上生成试卷,供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资源库是利用互联网这个浩瀚的信息库,当然网上的知识良莠不齐,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人师”责任,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与坚定的信念影响学生。

讨论交流区按照讨论主题分为专题讨论区和自由讨论区。专题讨论区是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在此设立若干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由讨论区是学生可就该课程的学习在此自由讨论,交换学习心得、学习体会,互帮互学,进行互助式学习。网络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较开阔,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综合运用哲学、体育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使研究结论更为深入、科学。如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方法,梳理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传播实践现状,学术研究现状和培养教育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案例教学及研究性教学等前沿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新闻评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等。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致力于构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需求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着力于培养学生体育新闻信息的处理能力、体育新闻评论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多维研究可极大地拓展原有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体系,为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案例体育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