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学生教育新载体的应用

2009-06-19 04:26王秋茸
新闻爱好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王秋茸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创新教育模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将Blog、BBS、IM和E-mail作为网络化教育新载体,并对其特点、作用、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释,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治思想教育网络载体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生学习、就业压力的增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党政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主要力量,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下,主要是以“形式与政策”为主题的教师单向知识传授或面对面谈心为主,学生所接受信息和教育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新时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社会群体,对信息鲜活、内容丰富的网络也赋予了极大的热情并参与其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总体网民中的30.3%属于18~24岁的青年,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用户占31.2%。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中,青年大学生占据了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教育创新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新载体的内容及特点

追随互联网电子公告板的发展脉络,我们将Blog、BBS、IM和E-mail这四种主流的网络交流方式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载体。Blog(Web log的缩写,即博客)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网络媒体和交流工具,如同一个免费免维护的个人网站,通过其特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形成了一个公开的言论场;BBS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的场所,以时间为顺序聚合信息。IM(即时通信工具)目前常用的有ICQ、QQ和MSN等,是一种点对点或点对面通信的软件,可以提供即时文件、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格式的媒体数据,沟通方式快速便捷;E-mail则通过电子通信系统进行书写、发送和接收的信件,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且最常用到的功能之一。基于这四种网络载体,可以为师生共同构筑起心灵交会的桥梁,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其特点如下:

简易型:E-mail、BBS、IM和Blog不需要用到太多的技术支持,使用简单方便,操作门槛低,只要申请一个用户名就可以参与其中,浏览、发布信息。

平等性:替代了讲台上、下的模式,辅导员或班主任和同学都以网名登录,彼此平等,使每一个参与讨论的人都既是施教者,又是受众,从而达到教育双方的“共鸣”。

时效性:网络具有运行快捷性、同步性的特点,用户可以将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不再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其他用户也可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匿名性: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免去了许多面对面的尴尬,可以在轻松平等的环境中表露真实的自我。

新载体的作用

国外有专家曾提出:“19世纪是火车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则是网络信息时代。”无可置疑,是网络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有效地借助网络载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展现教育内容展示多样性。通过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料,过去一些单靠语言描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替代为图片、图像和声音,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也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辟了沟通思想新途径。大学时代的学生有很多成长的经历需要与人共同分享,或表露喜悦或倾诉烦恼或抒发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随时随地找到可以倾听的对象,而在网络世界,学生可以自由展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显露的真实人格,来源不同的思想交会在一起,或碰撞或共鸣。网络载体起着连接老师和学生的作用,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网络载体就成了他们思想交流的信息快车。

有助于排忧解难,缓解压力。当代许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出现自卑感、茫然感,在人际交往、学习、考研、就业去向、情感等问题上存在困惑和疑虑,需要一个释放的场所和受人点拨的平台。在网络新载体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困难自由真实地表露出来,经过老师的指点和其他学生的共同帮助走出困惑,这种双向互动式的“疏导”教育模式更具亲和力。

新载体的应用

BBS和Blog系统的建立可以有两种方式:在网上申请免费的BBs空间和免费的Blog空间。无需任何费用,不需要架设任何系统,注册后简单配置一下就可以。为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在BBS和Blog中设立几个主要模块:(1)时事政治:将国内外时事新闻、重要政策、重要文件及时汇集在一起,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2)校园新闻:包括校园内的重要通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通报批评、通报表扬,切实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圈;(3)热点话题:在热点话题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在同学们中反响强烈的政治事件或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考研、求职或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一起成长,在群体交流和探讨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道德判断、审美等个性特征得到涤荡提升;(4)心灵交流:学生可以以匿名的身份敞开心扉诉说心里话,教师则以朋友的身份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回复,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5)生活助手:高校学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其中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了一段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活,必然会遇到不少生活上的问题,在这人生的一段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利用网络载体发布出来,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帮助出谋划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宝贵经验;(6)快乐驿站: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提供内容丰富的休闲娱乐的影音、智力小游戏等,使学生在课余有一个驻足休息的

去处。

目前各大网站都有免费为使用网络的人提供的邮件信息E-mail服务,邮件账号申请非常方便。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电子邮箱,电子邮件的使用率也与网民的学历密切相关。网民学历越高,电子邮件的使用率越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中电子邮件的使用率超过87%。并且E-mail使用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鼓励学生使用E-mail与老师交流。这样在师生之间也同时形成了一个对等的关系,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并且电子邮件有心理咨询与表达的独特的一面,比如可以用页面的形式制作出图文并茂甚至多媒体的内容,来展现提问者与回答者的内心思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目前的中国,IM的使用率已经非常高,2008年6月达到77.2%,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IM通信工具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使用率甚至要高过电子邮件,几乎每个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QQ或MSN账号,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联系方式。考虑到学生多数有趋好上网的习惯,可以建立班级群进行教育管理,一些通知内容都可以直接发布到群上,学生上线后马上可以知道,并且老师可以和学生私下利用QQ很好地沟通,这样也避免了面对面的一些尴尬,学生也能适当地放下压力。另外,QQ空间也是一个缓解压力的网络手段,通过学生的QQ空间,老师还可以了解到最近学生的思想状态。

Blog、BBS、IM和E-mail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把它们进行有效整合可以避免单一的交流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弥补了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不足和缺陷,为师生提供了多元互动平台,使他们针对不同的情况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由交流。

利用新载体应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尽管网络平台的优点很多,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真实性、可信赖性和情感性,在虚拟世界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可能与现实存在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效果,所以应充分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互动模式相结合。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洞悉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生活、感情方面的困惑,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也可设立心理咨询电话与学生真诚沟通、聘请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定期讲座或辅导,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精心经营虚拟平台。借助网络环境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能主要取决于能否吸引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构建虚拟平台时就要有长期服务学生的思想意识,精心经营虚拟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我们的网络载体,通过文字、图片、影视等形态自由发布个性化信息,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组织师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要及时响应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在与学生交互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提供思想教育的指导及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得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把网络载体营造成学生政治思想上的精神家园。

净化校园网环境。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承载着人类的科技与文明,又包含了暴力及腐朽思想的内容,必须有效监管校园网环境,学制要定制统一校园网内容安全管理策略,基于时间、用户、内容关键字多种条件组合查询过滤不良网页、非法敏感信息,对邮件收发、论坛、即时通信、文件上传下载等进行信息外发管理,实时告警、阻断,记录网络事件内容,通过“防火墙”、加密、数字签名、信息追踪等技术,净化网络空间,防止损害国家利益、消磨侵蚀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有害信息侵入,构筑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

注重提高教育工作者技能水平。在利用网络交互模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答疑解惑”者,还是信息传播体系的建构者,这对教师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有驾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功能不断推陈出新,所以作为新载体的主要构建者和参与者,我们首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或网上交流的方式,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工具切实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在应用网络载体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培养他们对网络世界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做到不当网虫、不做黑客,不浏览、上传不健康信息,使文明上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结论

总之,新时期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政治思想教育平台,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Blog、BBS、IM、E-mail等新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模式,这些新载体虽然承载的是文字、图形、图片、图像或声音,但传递的却是思想、精神和信念。积极主动参与网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平台建设,并将其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