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促进五年制高职办学质量提高

2009-06-21 01:48朱晓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

朱晓辉

[摘要] 五年制高职学制长,学生入学年龄小,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面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学生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因此,深化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取得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良好效果,有助于促进五年制高职办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文化基础课 课程改革 办学质量

五年制高职教育最早出现在欧洲,上世纪60年代兴起在日本。作为一种办学体制,它与高中、中职和普通的高中后专科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在办学效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江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已成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体制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五年制高职教育长足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这种教育体制在我国推广较晚,办学成果不及历史悠久、体制成熟的其他高等教育体制,限制了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五年制高职的教育的热情,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再加上部分学校办学不够规范(比如校外办班),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这都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除了规范办学,加大软硬件投入,提高入学门槛以外,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已成为五年制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共识。

但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同于高中后高职的学生起点。这就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待文化基础课不能像中职那样偏重实用,也不能像高中后高职那样有针对性地突出其工具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在文化基础课的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求适应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深化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五年制高职办学质量

1.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效果制约着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因此,学生入学时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发育、价值观和知识水平均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这一点完全不同于高中后的高职教育,而长达五年的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于学制较短的中等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初中文化基础上,如果不加以巩固和提高,直接进行专门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当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并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学制内就很难达到“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学习效果是不可忽视的,没有语言文字、数理逻辑、信息技术等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支撑,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效果,制约着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心智发展又制约着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深化文化基础课改革,保证文化基础课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有助于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把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技术确定为五年制高职必修文化基础课,并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制了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因为这些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职业能力的与提高,关系到五年制高职的办学质量。

2.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任何教育都要目中有“人”,五年制高职也不例外。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社会发展离不开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首先是要培养“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文化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工具,其本身也具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功能。

职业教育突出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但也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完善以及情感发育、精神境界提高不仅决定着人对社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人价值观。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只懂技术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血有肉、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孔子也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因此,我们的五年制高职培养的是现代社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新时代的劳动者更不能像机器(器具)一样,只发挥劳动工具的功能就行了。人生离不开职业,但人生决不仅仅是为了职业。

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和谐发展的人,文化基础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职业学校如果只看重职业的需求,而忽视了社会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怕只会事倍功半。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而不是以就业为宗旨,这还是颇值得深思的。

二、深化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应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不能闭门造车,它既需要继承传统、遵循规律,也需要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不仅要有科学的理念指导,更要有良好的执行者(教师),来理解、贯彻和实施;还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导引学习的目标。

确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观,处理好尊重规律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是深化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具体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学界把课程看作与学科等同,使得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沿袭了普通教育的课程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灌输和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学以致用,尊奉教材为圭臬等等,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同于升学导向的普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要求职业教育更注重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文化基础课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是构成课程的基本成分。确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观,要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全面地看待课程,不能仅局限于教材选用和处理。而且,明确的育人目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方式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求。

确立科学的课程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前提。但是,多年来文化基础课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内部也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应尊重教育规律,继承现有的学科体系的某些长处,既利于和义务教育相衔接,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然而,五年制高职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也不同于高中阶段带有选拔性质的教育,文化基础课的功能定位和教学要求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点。“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也应较明确地体现在文化基础课课程学习中。因此,在文化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又要求有所创新。比如,教学中突出能力目标,加强师生互动,结合职业实践进行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在处理文化课的结构和内容上,较容易主观化,甚至有的为了突出职教特色,效仿专业课改的模块化、任务驱动等做法,对原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破坏课程体系内部的科学性,带来邯郸学步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后果。

2.课程实施和评价是深化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关键环节

课程实施是教育的关键。再好的课程体系如果得不到比较理想的实施,最终也是枉然。对文化基础课而言,它的实施受限较少,学生已有较多的接触,因而更容易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往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恰当处理课程结构和内容,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成为课程实施关键。

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校大多是原中职学校升格而成,教师对原中职文化课程的实施轻车熟路,多是沿用老的课程教学模式。再加上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和因素,文化基础课教师进修提高、外出交流机会较少,师资紧缺又缺乏竞争机制,这都限制了新课程观下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能力。因此,加强文化课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激励教师践行新的课程理念,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是深化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

同时,五年制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评价也是改革的重点,因为评价体系能有效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选拔功能,其评价体系应体现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而职业教育则更能体现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丰富的专业选择,能让学习者各扬其长。对于文化基础课,也应改革那种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课程评价方式,近年来,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等课程的“过程考核”方式,就是这种改革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浅谈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64-66.

[2]曾宗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高职教育研究,2007,(1):19-22.49.

[3]杨学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90-91.

[4]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34号).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6]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34.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