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与开发性金融合作研究

2009-06-28 03:34苏志明
消费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转型

[摘 要]近期,山西提出要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也即将批复,2010年将很快启动。因此,如何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与开发性金融的对接,开展互赢合作,促进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快速、健康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 开发性金融 转型

作者简介:苏志明(1980.2-),山西省临县人,金融学硕士。

2009年5月,国家副主席到山西视察工作时,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安排中财办副主任带队两次到山西省对山西转型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深入市县、企业、工程项目的详细调研,提出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这对山西省来说是一件大事,如果实施成功,对山西省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继上海、天津、武汉、深圳、长株潭、成都、重庆后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内容独特,试验成功将对全国资源型经济省份也将有示范意义。

山西要实施转型发展,就面临着转什么、如何转和如何着手的问题,在这几方面开发性金融可以有所作为。

一、转什么:山西省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

长期以来,山西作为以资源开采为主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资源的超强度开采和无序开发现象严重,资源型支柱产业单一化生产投入过多,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枯竭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山西省产业结构比例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抵御经济风险的应变能力和再发展潜力严重不足,解决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压力很大。

山西省委、省政府为谋求实现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转型,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跨越,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跨越,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路,做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走出四条路子和实现三个跨越的重大战略部署。山西转型发展从最初的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为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二是发展方式转型,由粗放式、被动型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稳健式增长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转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经济环境转型,由低水平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五是体制机制转型,由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六是社会全面转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层层递进,依次推进,从各个层面上有效地推进了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山西省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比较清晰的,这就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和明确了方向。

二、如何转:开发性金融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对策

开发银行在贷款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不同,商业银行只是负责提供资金支持,而开发银行则致力于帮助思想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业绩建设。资源型经济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企业比重过大,企业运作机制大多都是通过行政手段、计划手段进行管理,运行到现在,体制转型还很滞后,市场建设还很落后,市场观念也很淡漠,导致现在资源型经济地区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开发性金融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可以有大的作为。开发性金融在融资、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信用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与当地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开发银行资金的进入,可以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带动效应、投资拉动效应和资金放大效应。

为了有效的利用开发性金融,山西宜在两个方面先行操作。

(一)开发性金融支持环境治理的对策

山西省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水资源破坏严重、空气质量差、粉煤灰较多、土地破坏严重、沉陷区较多。这就影响了当地吸引外地资金的能力,导致经济转型缺乏资金支持。因此,山西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应该首先考虑整治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增强人们的投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针对这种情况,山西省应该借鉴《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对沉陷区进行治理,每治理好一处,经验收合格,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土地或者只要出较少的代价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对于清理由于开采煤炭造成的煤矸石堆放造成的土地占用,企业可低价获得土地使用权;对于进行城市绿化一定面积的,同样给予购地优惠的政策。

为了有效治理环境,对于进行环境治理的企业开发银行可以给予贷款,开通绿色通道,政府同时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贷款补贴。

对于造成沉陷区的采煤企业要征收一定的治理费用,形成谁破坏谁掏钱的制度,形成一批市场主体和相应的市场,摆脱以前依靠政府治理环境的习惯。

煤矿开采产生大量矸石,每年还排放大量水煤灰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这些废渣既侵占农田又污染环境。堆积裸露的矸石山是重要的扬尘源,所以矸石山的治理也是当务之急。煤矿开采后的土地塌陷问题是困扰煤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利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可以以废治废,恢复破坏了的土地资源。

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有,体制机制不顺,目前,绿化工作任务主要由市园林局、市大环境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城建局绿化队和一些企业承担;在职责上各自独立,有时在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的整体推动上,难免出现一些难以协调、难以统一口径、难以统一行动的问题;绿化经费难以保障,既没有纳入市财政的预算,又没有专项资金,主要依靠城市维护费,但城市维护费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近年来城市道路等其它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大,绿化方面的投入就更少。

上述三方面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的引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借助开发性金融建立一套城市绿化长效机制。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传统产业改造的对策

山西省各国有煤炭企业人员、企业办社会、税费等负担重,社会保障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断沉淀和积累,矿区职工下岗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工再就业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煤炭企业没有财力对企业的技术设施进行改造、无法在生产安全和环境治理方面投入。而当地政府也不可能拿出多少资金来投入企业,所以开发性金融的介入是这些城市非常难得的一个机遇。

关于传统产业改造从两方面介入: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经历了长期计划经济与近十几年的经济转型,国家发展煤炭工业思路更加清晰,企业自我发展目标和措施更加明确。注重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生产集约化、产品多元化,以及加强自律,不断完善和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新的发展理念,并已从不同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政府通过出资人代表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府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实行股份制改造,从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对于重大投融资项目(包括兼并收购企业),公司制企业由公司董事会集体决策,并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其他企业由经理(厂长)会议等形式集体决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必须对所作出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并由出席会议的人员签名确认。对于违反法律、国家产业政策致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决策,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改革用工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实行母子公司体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当通过法定程序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对内部各单位实行统一结算。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依法保护环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

2.企业职工的分流

每个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在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下成立一个小型信用社,对于自谋职业的职工,企业培训后可提供给职工小额贷款进行创业。企业负责培训职工,转岗的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快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信用社应办成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将来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要求以小组为基础组成职工组织,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职工定期还款。信用社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帐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购买信用社的股份,从而成为信用社的股东,将来转化为城市商业银行。

三、着手转:首先应做好的七方面工作

山西在利用开发性金融之前,首先应当先行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为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积极作用打好基础:

(一)加强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机制。与煤炭资源相关的各类产业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推进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山西实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力抓好煤电油气综合开发,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做好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给开发性金融进入铺好路。

(二)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按照严格控制产能,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的基本思路加强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深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山西人文历史、文化遗址、文物古建、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具潜力的产业。开发性金融将来可以在这些领域大量进入,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市场机制。

(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从“再造、提升、加速”三个层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煤化工、高新技术、特色农业与食品医药以及以旅游、物流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

(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山西实现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以推进经济转型为目标,以共性与关键技术创新、技术集成、产业化技术专项为突破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争取在洁净煤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体系。要按照“明确空间功能,整合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开发,促进区域协调”的原则,以基础设施系统为支撑,城市功能空间为主体,外围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太原经济圈的资源整合和经济融合,加强工业化与城镇化走廊建设,促进人口、资源、产业与经济的空间融合,形成“一圈一带,通道式,网络化”的空间开发体制和格局。

(七)重视完善循环经济、节能改造和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建设。国家已把山西省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今后要以推进煤炭、冶金、电力、焦炭等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延长产业链为路径,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首先,继续完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2007年4月试点正式启动以来,煤炭行业管理得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炭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转产转型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煤炭开采的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转产发展等外部成本逐步纳入煤炭开采成本,在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转型转产发展援助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2010年上半年向全国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实行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山西转型发展。山西的资源型经济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煤炭、焦炭、冶金及电力等传统支柱行业提供的税收收入,而这些行业提供的税收大部分上缴了中央财政,山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及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从现在起到2015年,中央财政增加的转移支付额应按每年的前三年山西净上解平均数实行返还。以弥补山西资源型地区发展的历史欠帐。

第三,在确保山西6000万亩耕地红线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通过土地整理和置换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用地计划总量有限和工程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对沉陷区失去耕地功能的土地,实行土地用途变更确认,允许将其转为建设用地,并在确保山西6000万亩耕地总量不少的前提下,准许通过对沉陷区和废弃工矿地的土地整理、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突破建设用地瓶颈、推进山西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对于废弃工矿地整理再利用和劣质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当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废弃工矿地和劣质地的整治利用;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下,增加山西废弃工矿地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第四,坚持把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开发性金融有巨大的融资优势,必须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项目建设成功和制度建设跨越式发展,有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袁祝杰,《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新金融》2006年第2期,[M]

[2]陶冬,《中国银行业革命悄悄来临》,《经济研究资料》2005年第9期,[M]

[3]振兴东北办,《共建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 促进辽宁振兴》,2004年6月,[J]

猜你喜欢
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转型
价格认定的创新转型
IBM世纪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