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航后两岸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2009-06-29 05:25杨开煌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两岸人民生活圈三通

杨开煌

自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形势出现显而易见的变化。先是去年4月份博鳌论坛促成的“胡萧会”,6月两岸两会恢复协商,7月启动周末包机,10月连战代表马英九出席APEc经济体领袖非正式高峰会,11月陈云林会长来台进行两岸两会协商,并签订包机直航;12月初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新的惠台10大措施,12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发表“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大陆来台观光人数骤增,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系列政策”,第三次的两岸两会也在4月南京举行,如期完成多项协议。

以上一连串的变化,为两岸关系铺写了和平的基础,以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完成了以往30年两岸关系变化的总和。而且在未来的两岸关系改变的层面,还会扩及到所谓两岸关系的“深水区”。

而从一般的两岸人民而言,改变最大、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这是自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积极推动而又迟迟未能全面实践的政策,尤其是“通航”,台湾方面始终抱持着疑虑和顾忌,几乎阻止了30年,终于在2008年底双方同意以包机的方式往来直飞,而今年4月的“陈江会”,就完成了定期航班的通航协议,两岸自此进入越来越正常的“班机直航”新时代。此一重大的突破必然影响两岸经济关系,也影响两岸人民生活、两岸的社会重构。

首先,两岸经济关系将逐步—体化,最终有助于海峡经济特区的建立。大陆学者王建民认为,两岸直接“三通”将使生产、经济要素在两岸之间更加便捷、高效地流动,实现有效的合理配置,两岸经济合作潜力与能量逐步得到释放,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新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也认为两岸直接“三通”,除了有助于两岸克服金融危机之外,未来对两岸服务业的合作将带来新的增长点,构建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提上了日程。而台湾的研究机构很早就确定,开放两岸直航,将有利于台湾制造业者在两岸投资布局,更有效利用大陆成本低廉及广大市场腹地的优势。

其次,两岸直航之后逐步形成一日生活圈。所谓一日生活圈,即两岸的大城市之间得以一日内往来,取代以往单程就费时一天的状况,从而扩大两岸各个层面的交流,自然出现无数的新商机。对商务人员来说,“两岸一日生活圈”的成形,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他们开拓两岸事业新版图;对于两岸文化界、娱乐界以及创意产业界人士来说,他们藉此可以更好地整合在两岸的事业发展,不会再顾此失彼。随着两岸人民的往来增加,将有助于两岸的社会的发展融合,特别是有可能出现新的“两岸通勤族”,从而逐渐影响两岸民间相互的印象与意识形态。

第三,两岸直航之后,由于经济一体化、一日生活圈等现象的形成,逐渐使得两岸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从两岸之间来看,意味着两岸之间的交互影响,将更直接、更快速、更明显;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两岸就是—个整体的区块,荣则俱荣,损则俱损。大陆学者也认为: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大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愿景,也是对两岸关系性质的又一次清晰的战略定位。

总之,两岸学者基本上都肯定两岸直航对两岸关系的正面功能,也有人更预期“三通”后经济交流平台的长期确立,将会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政治谈判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可以大胆地说“大三通”的现实,终于成为两岸和平相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两岸和平统一的强力纽带,是两岸关系的新启点,也将带给两岸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两岸人民生活圈三通
城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划定方案研究
广州市黄埔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
大运河的年轮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台当局要处罚厦门台胞社区助理
赞中国军演
语文教学要实现“三通”
天山游牧圈与绿洲圈融合的分析
解放前夕鲜为人知的国共南北“三通”始末
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