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流才刚刚起步

2009-06-29 05:25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经济区枢纽

王 健

5月8日至10日,温家宝总理在福建考察中指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而现代物流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要素的整合、协调和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海西要发展,就要在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方面实现新作为。然而从整体看,福建物流业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但是,现代物流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与国内外先进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福建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福建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但是,由于各部门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还没有形成—个完整、系统的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导致实践中物流业还是分行业、分部门管理,彼此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合作和协调,特别是企业在提高自身物流效率时,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往往受到制度性制约阻碍。这些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构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其次,福建物流信息化是目前发展受限的主要问题之一,体现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信息平台之间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互通;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海关、税务、商业、贸易、检验检疫等各自为政,信息平台无法连接;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缺乏功能相对完备、符合物流需求的信息系统,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开展物流业务所需的公共信息,尤其是难以获取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码头、交通等实时信息,大量的物流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利用。与此同时,物流标准化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缺乏物流的基础性标准,地方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跟不上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致使物流标准化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

福建物流活动主要由供应商、制造商承担,大部分工商企业喜欢大而全、小而全,不愿意把物流活动分离出来,现代物流活动尚未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未形成主体地位,多数物流企业仍以传统的单一业务为主导,能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偏少,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例如,工商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退出成本较高,多数企业还在自营物流,阻碍第三方物流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多数物流企业自有仓库面积不大、自有车辆少、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面积有限,主营业务范围狭窄、品种较单一,物流业务辐射范围以本地区为主、多式联运技术尚未普及,难以满足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

此外,福建省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短缺,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一方面,物流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物流教育有待加强,高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起步较晚,研究生层次教育也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

海西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

通过这几年海西建设实践的推进,海西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今天,海峡西岸,春潮涌动,蔚为大观。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泉州为中心的湄洲湾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温州为中心的瓯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汕头为中心的韩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推进扩散至山区次中心城市,分别辐射带动闽东北和赣东北、赣东、闽西和赣南、闽中内陆地区、浙南、粤东地区,内联皖湘鄂,构筑起地域分工明显、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全面繁荣经济带,成为中国东南部重要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物流网络体系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重要载体,应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空间规划、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条件,采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战略措施,建立多功能、多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网络体系。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按辐射范围从大到小分为三个层次: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福州、厦门)、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泉州、漳州、莆田、温州、汕头、鹰潭)、城市物流枢纽中心(三明、南平、龙岩、宁德、丽水、衢州、梅州、潮州、揭阳、上饶、赣州、抚州),把海西经济联系网覆盖闽粤赣浙的20个城市建设成为两岸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体系细分如下:

(1)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是一种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货站集约在一起,把两种以上不同功能集成在—起的大型的、综合的、高效率的区域流通中心。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面向国内外、辐射范围广、综合性强、规模大,促进不同运输工具有效衔接,实现区域外向型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福州、厦门市经济实力强,外向型经济显著,区位条件优越,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完善,物流市场规模大,货物吞吐能力强,港口条件良好。特别是两岸三通后,在海运方面福州、厦门港有着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台湾直线距离最近,满足货物运输成本最低、时间最短,货物通过福州、厦门港中转后可通过大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迅速转送到全国各地。所以,福州、厦门市可以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端和南端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2)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是相对综合物流枢纽中心而言的一种区域流通中心。与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相比,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主要面向国内,辐射范围较窄,规模较小,具有一定的综合功能。泉州、漳州、莆田、温州、汕头、鹰潭市经济实力较强,专业化经济显著,区位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物流需求旺盛。可以建设成为涵盖福建全部、浙粤赣湘皖部分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3)城市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物流枢纽中心,又称为专业化物流中心,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城市流通中心。它主要辐射整个海峡西岸地区及其临近区域,具有一定的综合功能,其规模大小由物流服务需求决定。三明、南平、龙岩、宁德、丽水、衢州、梅州、潮州、揭阳、上饶、赣州、抚州市经济实力、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发展水平居于闽浙粤赣中游,物流市场逐渐扩大,可以建设成为涵盖福建全部、浙粤赣湘皖部分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枢纽中心。

海峡西岸经济区采用“金字塔”模式建设物流网络体系,有效衔接20个中心城市并将其建设成为物流中心城市,形成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三大层次物流网络体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国际接轨,衔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接台湾海峡两岸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网络体系,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物流业的重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经济区枢纽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偏好型产业
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城乡统筹视角下商贸流通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对策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