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必须温良恭俭让

2009-06-29 05:25马惠明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期望值财产博士

马惠明

有多少钱才算富有,100万?1000万?一个亿?针对这个问题,美国著名学者《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作者威廉·丹库博士对美国富裕人群做了一项调查。

丹库给调查对象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被调查人有多少钱。答案从1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不等。很明显,他们都算有产者。问题二,再需要多少钱才觉得知足?受访者无—例外地表示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更多的钱,没有一个满足现状,表示不需要的。

上边两个问题表明,人们总希望自己的钱多多益善,只是满足财富欲望时所需数量存在很大差异。富有程度越低的人对财富期望越高;而富有程度越高的人,财富欲望却有限。远不像鲁迅小说里所描述的,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亳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对不同财产状况下,满足富有所需财产数量,丹库博士还画出一条曲线,描述了三个人的看法。1、现在有50万元的人感觉再有25万就算富了,期望值是自身实际财产的5倍;2、现有250万元的人认为有500万就行了,是自身财产的2倍;3、身家为500万元的表示有800万便满足了,财富欲望只是现有财产的1.6倍。

这份调查表明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但对财富的期望存在差距。财产越少者期望值越高;财富越多者期望值越低。进而推断,由于财富欲望趋势,财产少、绝对风险承受能力差者,却愿意在市场上冒更大风险;相反,财产多、风险承受能力强者,或许不愿意看到已有财产付诸东流,不想承担更大风险。库丹的调查结果不但符合穷则思变的观点,多少还有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感觉。

人所共知,积累财富过程中,投资是必由之路。如何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既快又稳,是投资理论界探讨的话题。各种方法、观点、专著拿车载,用船装,归根结底没有摆脱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几条原则。但凡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人,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这个原则,对自有财富做出合理安排。

投资过程中财富欲望过于强烈,往往注重收益,忽略安全。进而无视风险,引起投资行为偏差,最终导致失败。回顾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一切都明白了。本次金融海啸由财富欲望引起。那些没有创造足够财富的人,过度放大信用,勉为其难地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为了赚取更多财富,金融机构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设计出众多虚拟产品,故意放大风险。虚拟本身就是狂躁,不但将使金融体系千疮百孔,世界受到拖累,更惨的是卷入者财富化为乌有。

面对尚在演绎中的一幕,广大投资者应该学到点东西。这便是投资过程中适当降低财富欲望。千万不要把积累与暴富划等号。前者是致富过程,来自日积月累;后者则是投机行为,宁愿刀口舔血。丹库博士描述的那些财富欲望超过实际财产5倍的人,多因期望值太高,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说好听点这种价值取向是承担高额风险,说难听点便是准备鱼死网破。

在市场上承担高额风险,好比把投资理财当成一场革命,往往需要赤膊上阵,疾风暴雨地干一场。确有个别成功者,但是绝大多数造反无理,被无情市场镇压。投资行为实则是财富改良过程,必须温良恭俭让。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应积累心态,合理配置资产,兼顾资产安全、收益和流通,杜绝铤而走险。

猜你喜欢
期望值财产博士
智者不入爱河,你要对你的财产负责
漫画婚姻
森博士作战室
神奇的帽子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研究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Q博士课堂
快乐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