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破坏性复苏的后果

2009-06-29 05:25时寒冰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房价破坏性按揭

时寒冰

没有谁不乐见股市、楼市的复苏,但是,这种复苏一定要是良性的,而非破坏性的。

何谓良性复苏?以房地产为例,在楼市泡沫连续十多年快速累积,高房价民众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听任房价下跌,挤压泡沫,使房价下跌到与民众购买力相对接的地步,重新激活成交量,就能促使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对60余个行业的拉动作用,也能重新发挥出来。

并且,买房者资金的节省,可以促进其在其他领域的消费,激活内需。同时,也可以减弱广大民众对未来高房价预期的担忧,这同样有利于激活内需。

何谓破坏性复苏?反映在股市,就是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抽血”作用,使大批宝贵资金涌入股市追逐短期利益;反映在楼市,就是通过放松信贷,利用垄断的信息对民众进行欺骗、引诱甚至威胁、恫吓等手段,在维持高房价的情况下,扭转房屋的需求者对未来房价继续下跌的预期,使他们不得不在高位买房,接受既得利益者的盘剥。这种做法虽然暂时激活了成交量,但后患无穷;

其一,在房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放松信债,强化银行资金对房地产的支持作用,容易为假按揭创造条件,加大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次货危机就是由于金融机构在房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过度介入其中有关。在全世界都对由此导致的危机和灾难后果心有余悸的情况下,中国对高房价的支持行为违逆了基本的经济规律和最基本的避险原则。

其二,在房价仍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得不为买房付出更高的成本,这容易加大高房价对消费的吞噬作用,即在房屋成交量重新被激活的同时,其他领域的消费被压缩。

由于中国的房地产领域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开发商对房屋具有强大的定价权,他们可以随意操纵市场、控制价格。由于没有自建房等供应渠道对开发商的垄断地位发出挑战,民众的住房需求绝大部分都不得不通过商品房市场来满足,这种无奈的现状导致中国的房价和住房供应长期被既得利益集团操纵,导致国民长期痛苦地承受既得利益集团的敲骨吸髓,使他们沦为21世纪住房的奴隶。

因此,中国近期的房价上涨,无论是假按揭也好,真实需求也好,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的是成交量的放大。

这种畸形的经济现象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其他国家都是在房价自由落体的过程中,实现与民众购买力的对接后成交量才重新上来的。追根溯源,就在于垄断。

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共同操纵下,部分存量住房被消化。戴德梁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沈阳、武汉、长沙、成都及厦门等十大样本城市库存消化量已超过2006年~2008年新增库存总量的25%,二线样本城市库存消化量也达到20%。

存量住房是被什么力量消化的?一季度,我国个人按揭货款总额达到984亿元,同比增长13.2%,而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0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显然,信货政策对高房价下住房成交量的放大,起了决定性作用。

问题是,这种破坏性的复苏是否能够持续呢?

猜你喜欢
高房价破坏性按揭
电子元器件的破坏性物理分析
厦门“高房价”原因解读
创业新闻:新闻人才培养的“破坏性”创新
我国商品房按揭法律关系研究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不要按揭你的烦恼
学习调查要“四会”
房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