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研究与探索

2009-06-29 02:39康承雄郭旭峰李虎兵鲁范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题新课程人文

康承雄 郭旭峰 李虎兵 鲁范萍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社会提倡“人本位”,主张个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人,是未来希望的创造者,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塑造的是有个性、鲜活的人,要有“全人”的概念,把教育教学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文主义再次被提出并运用到教育领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人文性,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以实验课题的形式对小学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主要措施

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主题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脑发育水平,关注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1、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新课程初始,我校课题组确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题主题,大力推行新课程理念,把课题主题融入到新理念中。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内涵。2006年的起始时期,用较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专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特别是有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关系,组成了《语文课标30问》,既转变了教师观念,为实验进行打下了理论基础。实验中期,除让教师自学外还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了《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的探索》、《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碰撞下的多彩课堂》、《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享受人文化的生活》等文章,让教师不断了解研究的变化,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实验后期,学习《浅谈新形势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和衡南第五中学《语文课件人文性研究》等文章,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添上了更为厚实的一块砖。

2、教研科研整合,落实过程

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和教研组的常规管理结合起来,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组要指导学校学科活动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课题的主题确定为教研活动主题,让教研活动有目标,课题活动也有操作性,这本身也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一种合理手段。在教师的正常工作中,研究成为了一种习惯,案例、论文、优质课等成果的形成也是水到渠成。

3、培养典型,带动全校

在研究活动中,优质课展示成为了我校的一个亮点。每学年都有一位教师经过不断提炼,成为历届优质课竞赛中的有力竞争者。2007年许凤琴老师被定为重点培养对象,课题组通过典型的成长,给年轻教师以启迪和鼓励,让更多教师加入到实验队伍中来。许老师年轻,有一定个人素质,有强烈的上进心,对教研教改有浓厚兴趣,但一直不知从何入手,我们结合她的情况,大胆让她尝试,她边实践边学习,课题组除提供相关指导外,还推荐相关书籍,鼓励她上网,每一个活动都让她参与,通过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导处多个环节的提炼,不但她个人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她所承担的课在课题研究的主题方面也取得了较好发展,她的优质课《大树的孩子》从文章的内容挖掘,到与学生的共同探讨,最后学生得到的个人发展,都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这个主题,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获省级一等奖。这些变化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激起了许多教师参与实验的兴趣。

二、主要成绩

三年的实验,让老师们感受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人文就在文本中

学生要更好地理解文本,就要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文零距离,与文共舞。新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作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生搬硬套带入自己预设的思维,而应让学生放开想象,听他们的心声,让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如许老师在教《高大的皂荚树》和《大树的孩子》时就是就是这样做的。在教《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秋天的皂荚树落叶纷飞,许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听老师范读,然后思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片刻之后,孩子们的小手举起来了,“老师,飘飞的落叶像蝴蝶在飞舞”;“老师,我看到了蚂蚁想拖一片树叶当小船”;“老师,我仿佛看到落叶像花瓣一样铺满了一地”;“老师,……”学生的思维像开闸的洪水涌跃而出。这时许老师让学生拿起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的写下来,于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跃然纸上。实际上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无处不可进行人文教育,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导书写中懂得谦让、和谐,口语交际中学会做人,阅读课文中明白道理、启迪智慧,探究中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团结精神。

2、人文融入教法中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层次掌握知识,又让所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如在同一内容的新授和巩固课中,教师的教学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新授课中,优生接受较快,那么重点就在让优秀学生都能掌握,提问和活动时优秀学生参与面要广一些,而对学困生的要求是能听懂所学内容,并不要求他们能举一反三;在巩固课中,学困生的要求就是要能掌握所学内容了,可以适当进行强化练习,而优秀学生就要提高要求,让他们进行一些适当推理和延伸,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这都是教师们通过多次的教学演示,归纳总结出来的。

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我校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感觉首先要让学生消除对英语的陌生感。蒋云芳和韩美琴老师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怕学生听不懂用中文帮忙的教学形式,在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时,老师上课就直接用英语表达老师的要求,才开始学生感觉比较难,只能回答“Yes”和“No”,在听的次数较多后学生就能适应教师在英语课上直接用英语表达,再根据英语课的情境教学法,学生学习英语就有了较大变化,学生在英语课中就能边跟老师说边做动作进行,加上老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我校教师蒋云芳老师的英语课《AttheZoo》通过层层选拔,于2007年7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

3、人文凸显学法中

祖国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怎样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表达能力呢,这是语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低年级的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描绘看到的情景,给以很大鼓励;到了中年级,不只能说,还要初步归纳。到了高年级时,特别是六年级时,就对各种各样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看谁的积累丰富,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也形成了良好的收集和记忆的习惯。

4、人文常在激励中

学生需要鼓励,这样才会学的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激励手段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我校李学龙老师在上协作研讨课《电磁铁》时,在小组活动中,个别表扬,在集体评讲时,突出表现出色的同学,总评时给以综合鼓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活动参与面广,学生学的活跃扎实,在全市的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好名次。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多种不一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也是一个对学生的语言熏陶过程。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要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我们要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满着人文精神的温馨。

5、人文延伸课外中

人的学习只靠课堂很有限。怎样让学生的课外学习也成为一种习惯,并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呢?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后,老师就应用了新课程的推荐读书法,推荐相关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利用本校住宿学生的特点让他们逐个上台范读,范读学生很重视,其他同学也收益很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调节学生的生活节奏,在2008年下学期,我校专门安排了一次学科活动,全校进行一次《我和拼音有个约会》的语文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每班选派代表参加拼读活动;高年级部分学生口头作文;其他学生现场互动。这次活动可以说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学生水平的一次展示,同时也是学生一次学习兴趣的激发,收到了良好效果。

通过近三年来的实践,我校教师能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其中许凤琴老师的语文课《大树的孩子》和蒋云芳老师的英语课《AttheZoo》获得省级一二等奖,还有王菊老师的电教课和李学龙老师的科学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史胜男老师的作文课和韩美琴老师的数学课获得县级一等奖。李玉梅老师的案例《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得省级二等奖,陈志涛和韩美琴老师的《让需要作主》获国家级奖励,王丽娟和孙锋老师的论文《人文性与小学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创新教学》发表在《素质教育论坛》上。另有几十篇论文获得各种奖励,学校也评选了十多篇较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学生在网上和报刊上发表了作品几十篇,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在2007年被评为省科技大赛先进组织单位。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有限,加之研究者多是一线的教师,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导致研究和总结都难免有不够准确之处。但课题实验是我校教师学习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本实验的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一如既往地向更多学校实验组学习,力争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教改新路。

猜你喜欢
课题新课程人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人文绍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人文社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