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在绥阳县大路槽乡金坪村的应用

2009-06-30 09:07王朝会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12期

王朝会

摘要:烟水配套工程实施是缺水干旱的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通过对绥阳县大路槽乡金坪村在烟地灌溉及人畜饮水方面推广该项目具体实践的总结,更加明确了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在降雨量因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干旱缺水地区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干旱缺水地区;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农业灌溉;人畜饮水

中图分类号:TV5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045-02

1 自然概况

金竹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区位于绥阳县大路槽乡金坪村境内,距绥阳县城东北方向65km,项目区3个村民组,总人口1 078人,255户,项目涉及烟农124户,现有耕地5505亩(其中田1238亩,土4267亩),可保证灌溉田面积358亩。项目区2009年人均纯收入1306元,粮食总产量222万kg,烤烟种植面积1050亩,生产优质烟叶6.5万kg,项目区主要经济收入靠烤烟生产。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热量资源充足,烟区海拔最高1140m,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多年平均无温12.7度,平均无霜期269d,平均降雨量为1135.92mm。(6月份平均降雨量为218.89mm)月最大降雨量为398.7mm,平均蒸发量为782mm。非常有利于烤烟种植。

2 项目实施的缘由

金竹烟区地势呈阶梯状,坡地较多,地块较窄,土壤保水能力差,降水流失较快,易干易裂,容易受旱成灾。由于该地雨量分布不均,干旱一般发生于6~9月间,干旱最长时间为1990年连续干旱90d,春旱无雨最长17d,连续最长21d,夏旱最长(2005年)达34d,这正是烤烟生长期雨水量最大的季节,项目区因水资源稀少,已实施水改旱多年,发展田烟种植,成为大路槽乡的重点烟区,但该烟区烤烟生产一遇旱情必然成灾,是小旱欠收,大旱绝收,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种烟积极性和生存环境。

由于项目区烤烟地没有很好的水源点,烟地灌溉主要是靠天降雨,项目区现有渠道断面较小,极不规范,未作防渗处理,过水流量小,灌溉效益差,根本达不到灌溉要求,故当地农业生产往往都是靠天吃饭,受旱成灾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生产生活极为艰难。故急需兴建烟水工程。

还由于大路槽乡烟叶生产主要分布于金坪村、长阳村、文山村三个行政村,以金坪烟叶生产为重点,全乡每年生产烟叶均在20~30万kg之间,其中金坪村每年生产烟叶均在11~16万kg之间,而且常以生产优质烟叶而闻名全县。金坪村烟地以金竹烟区为重点,金竹烟区地处孔岩河、金竹河岸台地东岸,海拔在750~1050m之间,该地植被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积土深厚,土质均为黄粘土夹白云质灰岩风化质积层土壤,具有丰富的烤烟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烟区因河流沟谷切割较深,河岸台地水资源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缺水问题,农业生产总是听天由命,群众生产生活苦不堪言,烟区只能大力推广田烟种植,努力提高田烟等旱地作物的生产水平,以确保群众的生存之道。因此,金竹烟区烤烟生产经久不衰,烟区群众在烤烟生产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但因缺水问题仍然使烤烟等旱地作物生产常常受灾减产,缺水问题严重影响了烤烟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该地遇旱成灾、减产、欠收、绝收现象普遍存在,加之金竹烟区有部分村民组不通公路,长期用木材烘烤烤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故当地政府及群众早已期盼实施大路槽乡金坪村金竹烟水配套工程项目。

3 工程设计

大路槽乡金坪村金竹烟水配套工程经实地勘察、规划、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特性进行项目设计。

设计的依据《贵州省绥阳县烟水配套工程十一五规划》《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SDG12—78,《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农用节水灌溉技术》;《管道输水工程技术》;《旱作物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水工建筑物设计手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大纲拟定烟地灌溉定额为8.72m3/亩,水稻灌溉定额为423.6m3/亩,抗旱天数为28d,灌溉周期为7d,灌溉次数为4次,人畜饮水标准定为95L(人.d)牲畜最高日用定额采用30L/(畜.d),选定工程设计保证率p=75%典型水平年为设计水平年。根据绥阳县气象站48年的旱情资料选定工程设计保证率P=75%典型干旱年为设计干旱年。

大路槽乡金坪金竹烟水配套工程规划选定项目区13个小水源点,采用分片灌溉方案,解决工程用水问题,根据工程烟地规划,水源实测,水源集雨及绥阳县气象站52年的雨量观测数据作雨量进行灌区水土资源的平衡计算成果,工程水源年来水量远大于工程年用水量,工程方案可行,从而确定灌区面积为3 135亩。

根据工程规划,布置、拟定项目开发,选定13个小水源点,把烟区分成11个片区,利用小水源进行分片灌溉,工程采用渠道引水,管道输水,水池调节蓄水,田间管网供水等工程措施充分解决项目区3135亩烟地的灌溉问题。

工程建设规模:烟地灌溉面积2427亩,修建引水主渠7条,长度8.777km,田间支渠11条,长度2.625km,输水主管10条、长度9.68km,田间供水管网16条,长度为26.41km,修建水池13个,蓄水8350m3;工程水源处理10处。烟地年灌溉用水量4.52万m3;农田年灌溉用水量23.1万m3;人畜用水5.26万m3;设计年供水量32.88万m3。

4工程建后的效果

该项目建成后,可对项目区内3135亩烟地进行补充灌溉,并解决1078人/2500畜的缺水困难。使亩产明显提高;农田夏季以种植烤烟水稻和玉米为主,平均亩产110kg烤烟,单价按8.81元/kg计算;每亩收入110×8.81=969.10(元),每亩产玉米250 kg,单价按1.6元/kg计算每亩收入250×1.60=400.00(元)。根据遵义市烟草部门小区试验数据分析,同等栽培管理水平下,灌溉用水保证的烟田,平均亩产可增加30kg,效益区烟地年增值40.5万元;玉米平均亩产可增加100kg,效益区玉米年增值18万元,金坪村每年人均增加收入180.30元。由此可见,项目建成后效益十分可观,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达到粮食生产,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实施烟水工程后,项目区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群众生活、物资运输便捷,结束用木材烘烤烤烟的历史,从而,节约大量木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之项目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可实施退耕还林,集雨面积区将得到更加巩固,烟地推行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通过集蓄、引水、排水等工程措施有效解决烟区灌溉,同时减少烟区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生态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5结 语

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在该项目区的成功实践,说明该工程在降雨量因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干旱缺水地区推广是可行的,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烟水配套工程不仅是在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减轻了土层崩塌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内水源得到有效利用,结合我县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可使项目区内半高山以上地区植被免遭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自然植被覆盖率,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