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字道深意

2009-07-02 08:36李发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封建思想祥林嫂恐惧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素来脍炙人口,其笔下的祥林嫂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浩叹,她的凄然惨死更是给那个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唱响急如繁弦的挽歌。这篇名作,对于祥林嫂的死因,作者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只一个“穷”字便道出个中深意。

祥林嫂之“穷”,除了物质方面的贫穷,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深处的贫穷。

祥林嫂一生在屈辱的牛马生活中度过。她一嫁再嫁,尤其是再嫁,那是最大的耻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灭绝人性的封建思想洪河猛兽般地向她扑去,毒蛇的毒液源源不断地侵入她的血液,直至她的灵魂,毒害越深,她就越精神萎靡,心怀恐惧,“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年纪轻轻就两次守寡,祥林嫂的精神世界狂风骤雨不停地肆虐,她精神上背负着沉重的大山,度日如年。所幸丈夫死了,还有儿子,这给她苟延残喘的生命带来些许希望,甚至给她带来短暂的满足。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儿子独自玩时被狼吃掉了,她再一次掉进冰冷刺骨的水窟,暗无天日。而这凄惨的遭遇本应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抚慰,却处处碰到比狼口还大的血喷大口。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咒骂她是“谬种”;鲁四婶强烈不满,对她警告,将她扫地出门;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对她备加歧视,男人像遇到瘟神一样的“走了开去”,女人们竟然对她“烦厌得头痛”了。这一切,正如小说中的“我”所想的那样,“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应该说,祥林嫂讲述阿毛被吃的故事时,还寄希望于鲁镇人的善良,此时此刻才知道,自己未免太天真了。就这样,祥林嫂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变得疑神疑鬼,恐惧无比,在听了柳妈“完美”的建议后,兴致勃勃而又倾其所有地捐了赎罪的门槛,但还是不能洗脱自己不可宽恕的“大罪名”。善良无心的、毒恶有意的人们一齐逼迫她,将她一步步赶向死亡的悬崖边上,祥林嫂本就脆弱的心灵轰然崩裂,她的精神彻彻底底地崩溃了。

物质的极度贫困和精神的已然崩溃,犹如雷霆轰顶,势大力沉,曾经是那样善良,那样勤劳,那样虔诚,那样拼命的祥林嫂就这样毫无悬念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就像一片枯黄的叶子被无情的旋风荡然扫落。品斯文,细思量,悲愤交集,感受鲁迅先生批判封建思想的强大力量,“战斗正未有穷期”,令人慨然莫能释之。

李发兵,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猜你喜欢
封建思想祥林嫂恐惧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