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工程 花的事业

2009-07-04 05:03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课外阅读

许 红

摘要:本文在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师生阅读现状和素质教育的差距的基础上,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论述了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需要,并结合班级读书会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师生、家长的读书态度的变化来强调说明读书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关键词:阅读现状;课外阅读;母语教育;班级读书会

一、引论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这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认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现任总统布什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

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得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

……

当前,读书的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问题。最近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再来看看学校的读书情况:学生们目前的阅读现状让人担忧,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人做过统计,一套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只有340篇课文、3000多个生字。当我们穿过凝重的历史走廊,面对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传授给孩子的难道仅仅是这些单薄的知识,或者说这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全部?显然,仅仅靠一套教科书,是无法使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

让母语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二、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学生读书的意义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花朵——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

亲近母语的课题研究是从我国母语教育的反思和改革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理论方面和实践领域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母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母语教育地位下降;把一本语文教材看作是语文课程的全部;母语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儿童普遍对语言学习缺乏兴趣;儿童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地位;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有待改善。

究其根本,问题还出在对母语教育本质认识上的偏离。母语教育的客体是母语,是以一个个的“言语”形式展现的语言文化。母语教育的主体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学生”,不是一个个学习的机器。母语教育的传递者——教师,是应该既有着良好的母语素养和人文素养,又有着独特生命体验的文化传承者。

现在,我们的孩子可以为了考试得高分猛啃教科书,却不愿花一些时间去阅读一本好书,哪怕欣赏一篇短文,除非老师补充说“这个会考”。长久下来,我们的阅读领域变得极为狭窄,所能接受的只有漫画或言情、武侠小说之流,这种现象不仅可惜也十分可悲。

《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过,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还是太局限。例如,教语文就是教语文教材,一个学期只“磨”一本教材,还抱怨教不止;知道课外阅读很重要,可是推荐学生读哪些书、如何指导学生读,却没有办法;也了解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量的规定,但一般都是当成“软任务”来处理,很少有教师认真落实。可以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情况没有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得到根本改变。

曹文轩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江苏籍作家。走访过100多所中小学的曹文轩教授,曾经给台州的小读者们说过三句话:“财富不在远方,就在自己脚下”“好文章离不开折腾”“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简单的几句话里,深藏着这位走下“塔尖”的儿童文学领军者的心声。“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很多都生活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有些人高谈阔论、愤世嫉俗,甚至忧国忧民,但始终在宝塔的尖上,他们的声音是朝向天空的,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回音壁,来回震荡。这些声音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宝塔下面的社会而言,却是十分珍贵的。”曹文轩说自己想从那个高处走下来,到下面来走一走,甚至是去贫穷的农村。“将一些教育理念、文学理念、语文理念、作文理念以及阅读理念,直接传到中小学的校长、老师以及学生们那里。”

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要。曹文轩十分重视阅读,在他看来,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小孩的阅读姿态是需要培养的,并非天生,而姿态有高低之分,必须培养小孩较高的阅读姿态。“这一两年来我走过了100多所中小学,有机会了解这些学校的阅读生态,发觉目前是个阅读生态严重失衡的时代。阅读生态混乱,最严重的不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现在的小孩不是没书读,相反地,因为出版业的蓬勃,五颜六色的书很多,有很多书是可读可不读的,值得读的书不多。”曹文轩说,很多时候看到孩子们手头拿着的,无非就是搞笑的,热闹的,说话痞里痞气的书。许多作品,甚至连一段像样的风景描写都没有。曹文轩认为,风景描写很重要,尤其是写给孩子看的书,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风景描写也是让读者感受文字魅力的最佳之处。一段好的风景描写反映了一个作者的文字能力和审美境界。鲁迅、沈从文、萧红,外国的如契诃夫、川端康成、黑塞、海明威,都是一流的风景描写大师。记得小时候读书时抄了很多风景描写的段子,这对于我后来的写作来说,真是获益匪浅。孩子们可以在你作品中看到一棵树,一股从田野上吹来的微风,既让自然教养着他们,又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字能力和语感。”曹文轩认为,目前的阅读生态还不如他的少年时代,过去出版业虽然不那么蓬勃,但是他读了许多好书。

因此,建立“书香班级”,形成一个“书香小社会”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在实施班级读书计划时,我指导学生们背诵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还定期开展了班级读书会,依照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和喜好选择教材,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曹文轩的系列丛书《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优秀的儿童图书就是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的最好教材……

作为语文教师,我之所以推荐这些书给孩子们读,是希望学生能利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母语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牢牢刻在心灵深处,融化到血液里,努力让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的作品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让学生们在生命长河的源头筑起水量充沛的都江堰。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孩子的日益长大,图书释放出的源源不断的清流,能滋养他们的思想,升华他们的人生。

三、静听自己成长的拔节声——我们的班级读书会和亲子阅读活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方式和途径不断改变着新生一代的阅读习惯。电影、电视、多媒体、上网等视听媒介使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来源大大丰富起来。有人说,21世纪是眼球经济,视听,使孩子眼球运动频繁,声觉系统灵敏,对于以安闲静憩方式为主要特点的读书,其兴趣显然降低了。

呼唤静读,远离尘嚣,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和充实,宁静而致远,惟其阅读能达到之。在人生黄金时期孩子们太需要真正的充实和滋养了,读《论语》《孟子》可以帮助孩子们重塑民族精神。记得庄子曾说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个从事教育的人就应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博大胸怀,就让我们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热情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相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会再次证明:现代化不拒绝课外阅读,现代化需要课外阅读,关键是我们应当怎样创造性地指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阅读。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荫来”,在涌动的热情中,我一直在考虑该在自己的班级里做些什么。无意中,我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里看到儿童博士王林提出的“班级读书会”概念,这个新鲜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冥冥之中,我感觉眼前铺开了一条路——这是一条引领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之路。我认真阅读了周益民老师和岳乃红老师写的《上读书课啦》和《班级读书会ABC》这两本书,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活动。

一年来,在班级读书会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内涵让我越来越清晰: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相关主题的书),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和延伸活动。我在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选书—阅读—讨论—延伸活动。

1.阅读首先就要解决书源问题

我做的第一步就是争取家长的认同与支持,积极引导,把家长会变成读书会,我给他们讲述图画书《爱心树》,很多家长都被感动了,家长愿意给孩子买书了,家长爱上阅读,并亲身感受读书会的好处,大力倡导的“亲子阅读”活动在家长的支持、鼓励与督促这股教育合力下初见成效了。同学们在阅读课里静静地捧着书,一副手不释卷的样子,甚至有点如饥似渴,抱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太短了,望着他们沉醉的笑靥,看着他们执著的眼神,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深藏于我心底里最美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也让我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喝彩:“真是太棒了!”

2.第二阶段——主题阅读

阅读前,要硬性提出完成阅读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设计了一些阅读记录表让学生填写,一般我会布置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

3.第三阶段——讨论

讨论则是班级读书会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培养团体探索的习惯。有的老师说班级读书会应找到一种“聊书”的感觉,教师要以读者的心态、读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对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尝试着通过大声朗读的形式向孩子们推介一本新书,效果真的很好!著名作家梅子涵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他说得真好!我在指导学生看《青铜葵花》时,紧紧抓住作家的创作理念与追求,在师生共读,整体把握小说印象后,就以“美”为话题,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你觉得这本书中的美表现在哪里?在小组讨论后,组织交流:

美的情节(情节美)——美的事物总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选一个美的事物,说一说它感人的故事。

美的人物(人物美)——感受美的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美好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谁。

4.活动延伸部分成了点睛之笔,成了班级读书会的新时空

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我从网上下载了根据原著改版的电影《草房子》,利用教室里先进的电子交互式白板放给同学们看。因为有了前期的阅读指导,再加上一个多月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孩子们对故事情节如数家珍,每每一个新人物出现,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喊起来:“秃鹤!桑桑!杜康!纸月!”电影看完后还意犹未尽,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使孩子们获得了崭新认识,从而把阅读活动推向了更广阔的时空。

由此看来,班级读书会是对儿童阅读权利的最大程度的尊重,对于形成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思考精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家庭的“亲子阅读”部分,家长的感受就更深了,陈立的妈妈是惠大的老师,她和儿子一起阅读了《草房子》,看后,她给我发来了手机短信:“许老师,谢谢你推荐了这么优秀的书籍给孩子们阅读,这是真正为孩子而写的儿童作品,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些书籍将帮助孩子们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侵蚀……”杨子妈妈和曾颢妈妈看完作品后互相讨论故事情节,杨子妈妈问:“小孙,你知道你家曾颢像《草房子》里的哪个孩子?——像桑桑!特淘气,特聪明,还富有正义感!是个好孩子!”平时,曾颢妈妈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经常会盯着孩子的短处数落个没完,听了这么一说,她感动地说:“真没想到儿子还有这么多优点,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还没发现,真惭愧!”作品对人的感染力就像作者曹文轩所说的那样:“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对于读书我们依然心存美丽的期待。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过《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中华上下五千年》……就这样,在油墨的芳香中,在纸页翻动的声音中,在文字的遨游中,我们体会到难以表达的满足和富有。孩子们认识了安徒生、张天翼、余秋雨、张乐平、曹文轩……在安徒生、格林创造的童话世界里认识坏心的巫婆、狡猾的狐狸、可怜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学生们在脑海里无形中对童话书里人性的善恶、是非的判断,建立了基本的雏形与价值观。

记得在指导孩子们看《三毛》系列丛书时,有的孩子哭了,他觉得三毛太可怜了!是的,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实,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以及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些,在阅读三毛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够得到。三毛已经永远地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我们引领着孩子们光顾那个一望无际、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茫茫书海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天的高远、地的广漠、阳光的灿烂、空气的清新、自然的奥妙、宇宙的神奇……就这样,我们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得源头活水来。”,我们在倡导班级读书会的同时,也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家长读书、社区阅读活动,希翼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籍由阅读,教师成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亲子阅读,父母和孩子不仅仅获得了知识和快乐,而且融通了亲子的感情,家不仅仅成为一个物质的存在,而且真正成为精神的栖息地。籍由经典阅读,儿童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认同。阅读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认为,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幸福的事。

森林从哪里来?一棵棵树。

大树从哪里来?一粒粒种子。

种子从哪里来?一个个果实。

果实从哪里来?一朵朵花。

幸福永远来自根部,最美丽的永远是花。人类是根,母语是花;家是根,童心是花;童心是根,未来是花。无数个书声琅琅的家庭,又会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我想,每个人都能得出明确的答案。当读书将成为了他们一生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国民素质将会发生根本的改观。那是我们民族的福祉!也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最后,就以一段台词作结吧: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让阅读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读吧,让我们一起为儿童——这根的工程、花的事业而努力!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让阅读奔跑起来
电子书来袭大学生纸质阅读现状的研究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