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也变得多彩——生活情境与历史教学

2009-07-04 05:03章凡凡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新课程生活化

章凡凡

摘要: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新课标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为此,教师将努力使学生体会历史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习历史的价值,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情境”走进历史新课程,让学生可以拉近和历史的距离,从而主动去亲近历史。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情境;新课程

问题的提出——产生生活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初衷。

在几年的课堂教学经历中,我扮演的多数是传授者、主讲者的角色,讲历史基本知识、构历史知识网络、做历史习题。每节课差不多重复着同一种教学模式。听完学校的名师余孝忠老师在省送教下乡时上的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我向往着语文课多样的教学方式,感悟到原来教学也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于是我开始在历史的课堂上不断地尝试。

“在高一学生中开展‘谈谈你对中学历史传统教学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时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偏弊,主要有:①中学历史传统教学的划划、抄抄、读读、背背,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②历史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实行“满堂灌”,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甚至抱无所谓态度;③历史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一、过程乏味、内容枯燥、课堂死气沉沉;④历史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高建华,《在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新的尝试的决心。

一、生活情境中“发现”历史

为什么要学历史?因为生活中需要历史。生活中哪些地方蕴涵历史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把历史知识从看似普通的日常情境中提取和抽象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历史也是无处不在的。

当然不是什么课都适合生活化教学的,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教学生活化,我挑选了比较适合穿插生活内容的一节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做尝试。

课前准备:利用学生放假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项调查,要求采访自己的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邻居),年龄越大越好,让他们回忆吃、住、穿、风俗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然后根据调查到的内容,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回校时尽可能多地带回收集到的有关调查内容的实物。教师上网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

其实有很多课在课前都可以采取类似的准备工作,这样课堂开展起来才会事半功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陆刘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

二、在课堂情境中“体会”历史

在课堂上,我把考虑很久的方案拿了出来。首先,我把准备好的油条、面包、牛奶、馒头、茶叶蛋等食品放在讲台上,让部分同学上讲台品尝,并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吃草皮、啃皮带、挖野菜等历史事实谈一点感受。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一张表格。围绕表格内容教师逐个讲解,同时展示学生带来的部分实物:有的同学带来他爷爷结婚时(1943年)的长袍;有的同学还主动当起模特儿,穿上旧社会时的长袍;有的同学带来她妈妈的旗袍,并穿上展示;还有的同学带来她爷爷奶奶的结婚照和她爸爸妈妈的结婚照,进行了对比。还有全国各地的粮票、布票等的展示。

最后教师宣读筛选出来的两篇调查报告,并进行小结:近代中国社会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历史的进步。你们的爷爷奶奶从旧社会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他们自由了;你们的爸爸妈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富了。你们是幸运儿,不该忘记过去的历史,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让我们每人喝一杯苦咖啡,不加糖的、不加咖啡伴侣的苦咖啡,记住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这堂课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们的参与性很强,都非常主动,老师上起来一点不吃力,并且穿插了大量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不肯下课。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历史

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范围内去解决相关问题,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努力将生活融入学习,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一个历史教师的努力方向。

通过类似的几节课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时教学的轻松与快乐,以及最终教学产生的效果之明显,这让我更坚定地要把改革走下去,对此,我有两点体会:

(1)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讨发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地启发解惑,当好学生的助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盲目地创设教学情境,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的。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既然改革的大纲都这样要求,我们更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四、在实践情境中“品味”历史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教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陶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特征,从生活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学生要想真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历史学习,就离不开历史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情境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并由此向课外延伸,触发学生生活的灵感与智慧。

之后,在不同的历史课上我又进行了多次类似的尝试,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历史课堂也不再枯燥,新课程的理念也终于体现出来了。

取之于生活源于生活,历史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我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逛了一个个博物馆,看了一部部精彩的小品剧,然后坐在假想的茶馆大家一起品味,议论今天的所学所获,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历史课也能上得同样地精彩。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研究(下),1997(4).

[2] 人民教育评论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J].人民教育,1998(9).

[3] 黄小波.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J].历史教学问题,1998(6).

[4] 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8(12).

[5] 李彦军.中国当代教学流派[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6] 祝华卫.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J].历史教学,2002(2).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新课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