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2009-07-06 03:54许红芝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模式德育教育创新

许红芝

摘要 职业发展教育与德育是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核心,在大学生就业和未来事业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实现德育教育的功能,需要通过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生理想。

关键词 职业发展教育 德育教育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应与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其他因素相结合、相促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进入社会现实职业领域前的重要准备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体现高等教育重在教育、重在育人的基本宗旨。本文对在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功能,使两者有机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德育教育中,一般以课堂教育为主,偏重高层次道德要求和一味高姿态的说教,很容易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意识。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则是顺应了教育环境的变化,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和方式的多样化。一位哲人说:“美德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而不是空谈与说教。”德育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符合个人成长和人才竞争所必需,尤其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因此,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把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

1.1 传播职业规划理念,培养职业发展意识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只专心于知识学习,一心为高考,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上学前对职业问题及其知识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正是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的根本目的。通过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择业观念、择业动机及价值取向,使其具备较高的择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积极的职业行为,不断地向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向努力,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不断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使德育教育的目标和职业发展教育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1.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职业能力

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专业能力的两大要素,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为专业能力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况、国内外发展态势、就业前景等,这样才能发现自身对实际胜任这项工作存在的差距,才能不断地学习充电,学无止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培养优良职业素养,养成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现代社会与职业市场的迅速变化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规范的学习,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坚持知行统一;勇于开展职业道德评价,严于律已;学习先进人物,不断激励自己,为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坦荡地驰骋于职业疆场。

2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

高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是职业发展教育的支撑,而德育机制的建立也依赖于职业发展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因此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这就需要在工作中针对学生多样性、多层次的实际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寻求职业发展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2.1把职业发展教育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

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切实列入教学计划,针对大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内容系统。第一阶段为职业意识的确立,是帮助刚入校门的新生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教育内容,它使大学生对职业认知、职业评价、职业理想有一个基本了解,通过专业介绍和专业适应,促使新生把握专业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阶段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以帮助大学生理性职业观的树立、诚信行为习惯的形成、就业心理的准备、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第三阶段为求职就业时期,是以帮助大学生选择合理的就业渠道,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准备各种求职材料,进行模拟就业训练为主要任务,促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了解,学会准确定位,理性择业。

2.2注重培养专兼职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力量

培养配备一批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就业指导工作培训,支持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教学效果;要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理论和教学研讨,总结工作实践,探索工作规律,不断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伴随职业发展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应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力争按照1:500的比例和“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配备专兼职老师。兼职教师可以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辅导员,教务部门的管理者、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心理指导老师等,对他们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以实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专兼职相结合、新老结合,最终成为推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生力军。

2.3 加强职业发展教育课课程评估

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教育课课程评估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课程的评估体系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和发展,对课程在执行过程出现的新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评估,以保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管理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同时,应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教育课课程体系,落实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条件保障,充分认识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以推动建立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在课程评估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抓手”。

3 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职业发展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最有效方法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现实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职业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注重不同方法相互配合,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德育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和潜在竞争力。

3.1 把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在职校德育实践中具有“唤醒、陶冶和体验”的功能,把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与学校德育整合起来,可以使德育目标更为明晰、内容更为具体、方法更为多元、自我教育的功能更为突出。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的认知、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观的探索、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心理的调适、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目标设定与实现、求职技巧等各个方面。职业发展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未来职业方向作规划,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德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发展教育把不同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使高校德育中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一体化。

3.2把加强大学生职业实践环节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职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由于对社会实践的意义有了逐渐深刻的认识,所以现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呈逐年上涨的态势,社会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包括社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职业体验活动、见习实习安排。一方面,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更深地感受和结合,体验职业要求,感受企业氛围,同时在职业体验中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更有助于毕业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充分展现自我,磨炼意志,培养积极乐观的职业观、创业观、择业观和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职业发展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德育的根本所在。

3.3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于每一个从业者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职业竞争力和进步成才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教育。学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行业特点,帮助学生把握政策、分析形势。二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针对有些学生忽视自身能力、素质水平的现实,热衷于找“工作条件好、工资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单位的现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切忌好高骛远。鼓励学生服从国家需要,到农村、基层去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三是树立正确职业发展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使职业发展教育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要,高校德育体现社会的客观要求,把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统一,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发愤图强的自觉性。

职业发展问题是人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每一个进入校门的大学生都不容回避,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不同阶段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相一致。因此,要充分利用职业发展教育目标的特点,创新德育工作目标,根据学生不同职业发展的要求,尽可能地缩小学生自我条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以使其尽快由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转化,实现德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钟初森,吴石佳,陈秀琴.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33~34.

[2] 李详永,马增彩.职业发展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J].邯郸学院学报,2008(3):90~92.

[3] 高洁静.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德育工作新途径[J].科技信息,2008(8):211~215.

猜你喜欢
模式德育教育创新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