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活起来

2009-07-07 07:36杨敬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哪些地方小羊课文

杨敬敏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想方设法让语文课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目的。

让学生容易地学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围绕每组读写训练重点,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用渗透或明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找近义词法;2)找反义词法;3)拆字理解法;4)联系上下文法;5)联系生活实际法;等等。概括自然段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法;2)改句法;3)串连联意法;4)概括法;5)抓重点法;等等。教给了方法,还要反复训练,逐步形成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己面对的学习内容自由地选择恰当的学法,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忍有余,就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动情地读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感知、感悟、思考、想象逐步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体验饱蘸着作者情感的语言文字中的喜怒哀乐,在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在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读时,可以摇头晃脑,可以边读边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可以配乐朗读……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学习语言的情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品味、感悟语言之中,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

让学生自由地说

修订前后的大纲都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即说话。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营造说话的环境、捕捉说话的时机,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乐于说,善于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

利用课文插图说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注意表达的准确、到位。然后对照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说话能力,也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结合课文空白说在阅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于无字处探索作者思想,凭借语境展开想象,进而填补,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又是对原文的发展和超越,十分有益于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学习《小儿垂钓》一诗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一句时,围绕“遥招手”一词,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此时钓鱼小孩心理活动。有的说,小孩能在心里说:“不要说话,别吓跑了鱼儿。”有的说,可能在说:“别出声,轻轻走过来,我指给你看。”还有认为可能在说:“稍等会儿,等我把这上钩的鱼钓起来再告诉你” ……这些对空白处的猜想显得多样而又基本合理,这不但增进了对诗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增加了课堂情趣。

学习课文前后说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课文哪些地方感兴趣?哪些地方不懂?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这种说话练习,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抓住时机及时说正上课时,一名学生“啊”一声吐了。有的学生捂鼻,有的学生蒙嘴,但一同学却主动拿工具来打扫,这不是说话的好素材吗?机不可失,就让学生说说这件事的经过,也可谈谈对同学不同表现的看法,还可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教师抓住说的时机,给学生提供说的环境,使学生在说中表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让学生尽情地做

这里的“做”,不仅指动手做一做,还包括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等等。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乌鸦喝水》一文中的石子与水的关系不好理解。就让学生拿着小石子放进装有水的瓶子里,看着水逐渐升高,他们自然懂得了“小石子占了水的空间,从而使水上升了”这个道理。学习《三棵银杏树》开头一段,可让学生用笔画一画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加深对课文理解。学习《金色的沙滩》《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实践证明,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必须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争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到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事。

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想象力

人们常说“童真与想象是同步曲”。能把天上的一朵白云想象成一匹奔腾的骏马,充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之一。一篇精彩的文章,特别是童话故事,结尾常常令人遐想、耐人寻味。如《狼和小羊》结尾:“说完狼就向小羊扑去。”狼扑向小羊是吃了小羊呢还是小羊想出了什么办法逃出了狼的魔爪呢?这些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去争辩。

品尝快乐

诱发学语文兴趣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赞许和掌声”,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基于此,笔者把奖励当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学生一次次地课堂发现、探索、获得,一次次地写作,总能获得笔者如实的评价、赞赏,这对于激励学生永葆学习语文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学习语文保持沉默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石门镇常庄子小学)

猜你喜欢
哪些地方小羊课文
软萌小羊诞生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毛茸茸的小羊
暑假去哪儿
背课文的小偷
狼和小羊
自由快乐的美人鱼
背课文
眼力对对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