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的数学教学

2009-07-07 07:36刘小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育

刘小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数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困惑、有收获、也有思考……,“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公平教育,它给学生带去的绝不仅仅是会解更多的数学题,而是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数学教学工作者,曾经听过一些数学专家的学术报告,也听过一些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讲课,同时也经常参加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和本校的教研活动,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也发现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他们的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使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一些简单的建议。

出现的主要问题

1)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下,许多数学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数学知识的认识,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点,掌握了多少解题方法,最后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与否,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正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学习也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唱主角。这样的教学是教给了学生“一桶水”,并没有教会学生“取水”。

2)教师的教学也是程序化的,有的甚至过分依赖于教案。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教育的应用也仅仅是一块“小黑板”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现代技术教育的内在作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流于形式,有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没有真实的效果,传统教育诸多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目标片面。过去的“应试教育”只顾少数人,一切为了升学服务,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多是以题海战术为主,到头来升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在建设现代化的事业中,在与世界竞争中势必没有后劲。大多数没有近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一切都还需要从头学起,既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人才的培养。

采取的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总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常言说没有反思,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进步。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教育事业,需要在实施中不停地总结、反思、升华……因此,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教学,要认真研究,决不能囫囵吞枣。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