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课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07 07:36朱爱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动画课件课堂教学

朱爱民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地理CAI课件进入课堂已经比较普遍,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运用CAI课件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CAI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台湾省》《黄河》《长江》等课件的片头加入“阿里山的姑娘”“黄河颂”“长江之歌”等视频影像歌曲,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眼前,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亲临其境,乐而忘返。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运用CAI课件教学,能达到“化繁为简,

突出重点”的目的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台湾省》《广东省》《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分区课件的设计制作中,把位置、地形、气候、矿产、经济、人口、城市、旅游等各个地理要素分开显示,能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类似“土地类型”“中国降水”“人口迁移”等图幅,则制作成类似复合投影片,如“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则把它分解成: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沙漠等图幅,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逐一显示。又如在“世界人口迁移”则可分解成二战前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二战后人口迁移路线图,这样,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水循环》课件中,把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分别制作成3个动画,在讲解的时候一一显示,最后又把3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上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循环类型的环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3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运用CAI课件教学,能收到“化静为动,

形象直观”的效果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CAI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视频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做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

此外,在很多自制CAI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地形雨形成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地配上雷声、雨声;在《中国降水》课件里,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江淮中,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这样,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运用CAI课件教学,能创设“化远为近,

生动逼真”的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者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在自制CAI课件中适当插入AVI或MPG格式的视频影像,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底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领略各种大自然的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

例如在《太阳系》课件里,以热字连接的方式插入了“太阳活动”“九大行星的自转运动”“月球漫步”“太空实验室”“登陆火星”“木彗相撞”等视频片段,在上课过程中,不时把学生带到星光璀璨的太空遨游,对揭示宇宙的奥秘,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都起到宏观、生动的效应。

CAI课件中的视频影像与一般的录像大不相同,它不但可以避免倒带的麻烦,而且能够随时击活、随时插入,并且能同时打开多个视频窗口。例如在《人类与环境》课件中,在讲自然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多个视频片段;在讲人为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大气污染”“油污染”“破坏自然资源”“森林火灾”“酸雨”等多个视频片段。这样,把多个视频片段连接在CAI课件里,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视频片段,既可把遥远的地理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又可大大节省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大多数地理教师都已经具备编制地理CAI课件的能力,几乎所有学校已联上Internet网,能更广泛、及时地获得新资料。因此,可以把课件制作成数据库型的CAI软件。首先,通过扫描、下载、制作等途径,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然后根据章节分类,把与某一章节有关的各种素材内容编辑在一起,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相应的素材快速地编制一个实用CAI课件。这样编制出来的CAI课件内容更新,针对性更强,实用价值更大,并且可以随时对课件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常规化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CAI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是深远的,更符合学科特点,恰当地使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CAI课件应面向地理课堂教学得以大力提倡和推广。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一中)

猜你喜欢
动画课件课堂教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我是动画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