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

2009-07-16 09:33李晓军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农民

李晓军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中共十七大报告以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手段,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开启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时代。从2000年开始,我国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时至今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为了更好地缩小工农剪刀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我们必须以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城乡一体化为原则,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一、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和进程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建国后的一个时期实行城乡分治理,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时的中央文件明文规定,限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城乡分治的结果一方面是大中城市的人口保证了就业和稳定,另一方面是城市与农村斩断了血与肉的脐带关系,并直接导致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另外,建国初期,为了保证工业的发展,开始将资源、政策向城市的工业倾斜,并对农村的粮食价格和城市的工业产品价格实行了剪刀差,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改革的并不是农林行业,而是工业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有拉近的可能性,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政策的原因,使得乡镇企业在短暂的春天后迅速枯萎。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改革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收益主体,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大中城市里的人,中国广袤的农村,占人口八成的农民却没有从中获得与城市人一样的待遇。

面对“三农”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做出重大调整。中共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再三强调。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把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作为当今主题,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

纵观改革开放30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十分重视,共出台了十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重点是调动农民积极性。2004年至2008年又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基本精神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丰碑。

二、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解决城乡差距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美国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城乡统筹,其成功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经验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其城镇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城市化和郊区化。工业革命后,美国的电力、钢铁、汽车等制造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美国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美国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形成大量的中小城市和几个超级大城市后,美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纽约等几个过度集中的城市集群采取了郊区化的战略。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援助公路建设等政策,使美国的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发达的交通网络在带动公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方便了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与城乡间便捷的交通相配套的措施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的有利于向郊区扩散的住宅政策,这使得大量工厂、商业中心和居民住宅区向大城市周边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城市群。

2.韩国

韩国是亚洲国家中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的典型,但是韩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也曾一度出现忽视农村、农业,城乡经济悬殊的阶段。为了缩小城乡差距,韩国走出了一条由政府推进的、扩散型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自上世纪70年代起,政府发动了由政府主导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全民运动即“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主要措施有,(1)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1970年11月—1971年7月的新村运动的重点)。如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农民贷款以秋后向国家卖粮,按比率逐年返还的方式进行);提高农村电力应用水平;推广饮用自来水等。(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如桥梁、村级公路、河堤等建设投入。经过近10年的努力,韩国基本构筑起了乡村公路网,实现了村村通车。农村的水利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改进。(3)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低素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密集型工业成功实现了就业,从而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均等。(4)在发展各地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注意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5)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统筹发展策略。1988年新村运动进入国民自我发展阶段。韩国政府适时地将政府主导推进作用转变为规划、协调与服务的作用,并且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与流通业。(6)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发展农村经济。1961年成立的韩国农协中央会是韩国农协的全国性联合组织,也是韩国农业领域最大的民间组织。其职责是通过改变农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韩国农业的竞争力来确保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7)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政府特别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地农村兴建大量的村民会馆,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此外,村民会馆还经常组织各种演出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农民致富的热情。

3.印度

同是亚洲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但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印度却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其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措施有,(1)从1978年开始实施乡村综合开发计划,对低于贫困线的乡村贫困居民提供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为其创造就业机会。(2)从1981年4月开始执行国家乡村就业计划,在乡村地区创造带来大量收入的额外就业,目标是每年达到3至4亿个劳动日。对无业和非充分就业的乡村穷人、无地乡村穷人、乡村残疾人优先改善其营养状况和生活标准。(3)从1983年8月开始实施乡村无地人口就业保证计划,该计划保证每个无地家庭至少有一个成员一年能获得100个工作日。(4)实施乡村工业化政策。首先,在全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着重对乡村工业化项目在资金和人才培训上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其次,从1967年开始规定一些产品只能由乡村企业生产,以免乡村工业在起步阶段受到大工业的竞争排挤难以生存。再次,国家长期贷款向乡村工业和乡村中小企业倾斜,并对乡村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最后,政府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文盲进行文化教育培训,以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5)印度的乡村治理,除政府管理之外还有民间组织参与。这些民间组织非常重视农业建设,深入乡村,帮助村民解决了如义务教育等现实问题。

4.巴西

巴西和我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因而探讨巴西在统筹城乡差距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由于城乡差距过大曾给巴西带来惨重的损失,巴西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逐渐开始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1)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度的农业投入,使巴西的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2)通过“土地银行”式土地改革(即:巴西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的方式)来推动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3)实行移民垦殖,鼓励开荒。巴西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移民垦殖计划,不仅促进了落后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农村的土地冲突,也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4)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的发展。巴西政府为鼓励资本流入农村开发,对前往农村开发的企业采取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5)优化城市布局。巴西政府为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特地设置新城以带动边远农村的发展。1967年巴西政府在远离海岸线1000公里的亚马逊大森林中的马瑙斯建立增长极以带动整个亚马逊地区的发展。在增长极的辐射下,亚马逊地区形成了带动整个区域开发的发展网络。(6)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巴西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花大力气修建公路。交通的便利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从而有利于城乡间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