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例谈

2009-07-16 09:33章小英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班集体班级

章小英

鲁洁教授说:“新教材是你的‘拐杖,是你进行教学的一个话题,是你组织教学的一个范例。”“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材才能处于被‘激活状态,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因此,品德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让品德教学成为一池活水。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一、调查分析式——在亲历中深化认知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因此,我们要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们亲身调查、深入分析,从而获得感性的认识,生成丰富的体验,在亲历中深化认知。

《心中有规则》(苏教版,下同)是五年级“我的权利和责任”单元中的一课,教材选用了“非典”事例,旨在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但SARS肆虐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当时学生尚小,那令人恐慌的生活并没有在他们心头留下阴影,要通过这个事例来让孩子感受规则,可说是勉为其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简单地照搬这个内容,而应该把它当作一个范例,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个主题相匹配的事例,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习情感。于是我大胆革新,抓住“三鹿奶粉”事件,安排了“调查分析式”教学活动——

1走进医院。三聚氰胺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走进医院,与医生和病人家属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亲眼目睹了患者的无奈和痛苦,亲耳聆听了医生的详细讲解,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强烈谴责起不法分子的可恨行为来。

2走进商场。学生发现商场内有些品牌的奶粉不见了踪影。通过采访得知,商家执行了“问题奶粉”产品下架的措施,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及液态奶展开全面清查,并张贴告示:对已售出的问题奶品照原价退款。由此学生明白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经营者来说,不掺杂,不使假,不违章,不留隐患,就是责任,就是规则。

3模拟法庭。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我又组织学生成立了“模拟法庭”,让他们当起了“小法官”,引导其从政府、企业、奶站、奶农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各自失责、不守规则的表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就像一台运转的大机器,各行各业的人就是它的一个个零件,如果某一零件违规、失责,机器就会产生故障;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遵守规则,人们的生活才能安定,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发展。

4立足自身。当学生充分体会到规则的力量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归自身生活,认识身边的规则,萌发遵守规则的决心。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心灵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规则定会铭记在他们心中、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

二、展示汇报式——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在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和整理,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的班级》是五年级“我是班级的主人”单元中的第一课,由“我们长在同一棵树上”“咱们这棵树长得怎样”“我在班级中的‘特殊贡献”三个板块构成。该课教学目标是:知道班级与个人的关系,懂得班集体离不开个人,正是由于个体的贡献,才使得集体光彩夺目;同时,个体也离不开班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班集体中获得了知识和快乐;培养主人翁意识,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大胆创新,全年级九个班统一行动,采用了“展示汇报式”教学——

1激发情感。通过诗歌朗诵、故事引路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我荣班荣,班荣我荣;共同回顾班集体的成长历程,重温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评比班级明星,讲述他们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畅想班级明天,激发为未来而努力的信心和豪情。

2制作展版。各班老师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制作凸显本班班级特色的展示板。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画画、写字、拍照、编辑文字,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3展示交流。一个星期后,全年级九个班的展示板闪亮登场了:有的将全班学生的头像分别做成树叶,组成一棵色彩缤纷的班级树;有的模仿CCTV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本班的“感动明星”,一张照片加上一段颁奖辞,特别吸引人;有的呈现出富有创意的班级代号、班色、座右铭、班徽等,体现了奋发向上、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这些展示板都陈列在学校儿童剧院内,老师们组织学生按班级轮流参观。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情不自禁地交流着,脸上写满了自豪、兴奋与钦佩。

4总结提升。待同学们参观完毕,老师再组织他们讨论:(1)和别的班级相比,我们有什么优势和弱点?(2)今后将如何扬长避短?前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班集体,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后一个问题则引导学生以集体主人公的身份,为班级献计献策,与集体共同成长。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融入了集体,真切体验着集体的民主、智慧、团结、温暖,充分享受着合作、讨论、劳动、超越的快乐,对班集体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单元整合式——在交融中拓宽视野

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建构方式。但长期以来,品德教学都是以“课”为单位进行的,缺乏单元整组教学全程研究,常常出现“课”与“单元”脱离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感知单元内容的前提下,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

六年级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由四篇课文组成,分别介绍了印度、埃及和希腊这三个文明古国,旨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学习分享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逐步形成全球化时代的现代人的思想素质。因此,我打破常规,采用了“单元整合式”教学——

1整体感知。在教学本单元前,先安排一节导学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然后让学生各自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国家,并引导作出相同选择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2小组学习。指导各学习小组确定学习话题,合理分工,有效合作,通过不同途径搜集相应的资料。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

分地占有资料。比如,学习《金字塔下留个影》的同学,他们就从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风光、走近金字塔、埃及博物馆这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3资料整合。引导学生分析、运用资料,确定合适的方式准备汇报交流。

4个性汇报。组织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汇报时,按地理概貌、迷人风光、国家特色、文化宝库等内容,相机引导学生归类、比较。汇报“地理概貌”时,有的小组借助了地球仪,有的小组做了拼图,在动手中加深了印象;汇报“文化宝库”时,有的小组采用了知识竞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知道,地理历史类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现实时空存在着较大距离。但是通过单元整合,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有效地在学生的“好奇”与学习对象的“未知”之间形成一种“引力场”,通过这个场域把儿童从“未知”引向“已知”,从“知之甚少”引向“知之较多”,能使儿童自己的视域和他人的、公众的视域得以融合和拓宽,并逐步建构起他们对生活世界新的理解、新的态度,构筑起一座走向广阔世界的桥梁。

四、导学交互式一在碰撞中升华情理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导学交互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它主要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实现学习的个体化。这种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教学中存在的“注入式”、“一刀切”、不能照顾个别差异的缺陷,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维、学会自我教育。

《我心中的那颗“星”》一课以杨利伟为典型,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名人,了解“明星”们艰辛的成长历程及其优秀品质,明白应当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朝着目标迈进。教学时,我抓住“2008北京奥运”这一激动人心的盛事,采用“导学交互式”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奥运人物知多少。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让学生猜奥运健儿,并说出其参赛的项目及取得的成绩,观看他们接受奖牌时令人激动、兴奋、自豪的镜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敬仰之情。

2奖牌背后故事多。其实,每一个奥运健儿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有说不尽的苦与乐。因此,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奥运健儿的故事,举办了故事会。同学们兴趣盎然,大多讲得声情并茂、真挚感人。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从小立志、勤学苦练、勇于挑战、不怕失败、忍痛拼搏、合作进取等精神品质立体可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成功秘诀大家谈。在聆听了众多奥运健儿的真实故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提升:从这一个个故事中,你发现奥运健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观点,说得有理有据。

4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应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归宿。因此,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请来了本班一个参加全国拉丁舞比赛获金奖的学生的妈妈,让她讲述孩子练舞过程中的故事,并请该学生现场表演。随后同学们自主采访了这位学生和他的妈妈,身边的榜样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接着,我带给学生一份意外的礼物:爸爸妈妈给自己写的一封信。在信中,父母们按老师的要求,选择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上表现出坚强、进取、乐观等品质的真实事例,给孩子提出殷切希望。当孩子们手捧爸爸妈妈的亲笔信,读着信中情真意切的话语时,心中的情弦再次被有力地拨动了。我随即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信后写一段话,向家人真诚地承诺:我的未来不是梦。

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鲁洁教授的话:“教育要触及人的心灵,使人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只有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使心与心在这里得以相遇。……这种时候会使人感到人的心灵是如此的可爱!课堂生活又是如此的美好!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创生者转变,学生也要由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品德课堂教学要凸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平等交流、多向互动、合作探究,让课堂涌动着师生生命的灵性,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碰撞,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品德班集体班级
班级“无课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品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