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强:收藏是最安全的投资

2009-07-18 07:30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程 香

在资本市场,收藏的稳定性一直摆在各类投资之首。收藏对路以后,一旦抓住了机遇,它的价值是任何金融投资无法相比的。

李凤强是谁?

在收藏界、艺术界,李凤强有相当响亮的名字。

1972年出生于传统的木雕世家,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其雕刻作品有30多件被评为国家级金奖现任美诚达(李氏)雕塑研究所所长、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澳大利亚ARTEC(雅艺)木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李凤强花了1500万从新加坡拍得一根沉香木,轰动收藏界。如今,那根备受瞩目的“沉香王”还未创作2008年完成的另一件世界上最大的沉香木于子观音就以上亿元价值被江苏收藏。

2007年初,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播出“沉香奇缘”财富故事。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中文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两集介绍李凤强创作的唯一入选首届中国民间国宝的当代作品《瑶池集庆》大型檀香木雕创作因缘。

2009年1月22日,李凤强在深圳开个展,在大年三十前后,迎得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和国家相关领导人亲临现场参观。

2009年农历正月十六,位于莆田工艺美术城的“美城达艺术会馆”隆重开业,馆内珍藏着数以千计艺术含量极高且价值高昂的艺术珍品,安防设备是“完全参照银行系统的”,众多领导及商业精英亲临参观。

2009年3月27号,世界佛教论坛将在江苏举行,届时李凤强和江苏合作的沉香艺术博物馆即将正式启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将亲临现场为开馆的第一尊沉香佛像千手观音开光。

2009年,李凤强投资5000万元的艺术家研发中心开始兴建。规划中的面积21亩的华林工业园已经动工。

危机也是千载难逢的商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原本一片看好的木雕市场,因为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萎缩,一夜之间掉入冰窟窿里。“都卖不出去了,几个月都接不到一个单子,很多人改行了,有的去做石雕、玉雕,有的去做点小生意,还有的去学修理摩托车。”

在一片大萧条中,李凤强独辟蹊径找到了市场。从“来料加工”,再卖给台湾和东南亚客户的低附加值模式,转变为自主研发建筑雕塑,以高端文化策划的视角,进军顶级收藏市场,短短三五年,“产品供不应求”。

经济危机已经变成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亚洲金融危机前,我们的客户主要在台湾市场,仅仅是台湾的市场,我们做了好几年都做不完。那你想想看,如果大陆的经济腾飞了,这个市场有多大?将是几十个台湾、上百个台湾甚至更大的市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要抓紧时间学好手艺,树立自己的理想,收藏一些好的廝才料、好的资源。待到中国大陆经济腾飞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发家致富的时候。”李凤强回忆说。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李凤强以低于市场价40%~50%甚至数倍的低成本,大批购入沉香木、檀香木、海南黄花梨等名贵木材。“那时候去买黄花梨。还是十几块钱一斤。”

十年过去了,当初低价购入的木材,价格已经翻了几番,也有涨了几十上百倍的。李凤强从名噪一时的“沉香木大王”变成了莆田知名的文化人和实业经营者。

收藏是金融危机下最安全的投资

十几年前,李凤强做了几年企业,并略有积蓄的时候,也考虑过做商业,比如说做房地产。

“人生在于选择,在于得失之间。”

这个选择的关口,有一个收藏界的长者出现了。他讲了“水涨船高”的道理,劝他继续走文化之路,继续个性化的收藏和创意之路。

长者是这么劝他的:“以你的能力、人脉和思维方式。你去做房地产等,也会做得很好,但是会很累,一方面不熟,浪费自身的艺术天赋;另一方面大型投资容易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旦受到资本影响,资金链一断,很多负面影响就来了,弄得人焦头烂额,非常不好玩。但是做收藏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在改革开放以前,那时候最贵的民间国宝可能就是几百块,最多几千块。最有钱的人家可能有数万块钱,我们想一下,等到那些万元户变成现在的亿万富翁的时候,那些国宝,也跟着水涨船高,卖到几百万、几千万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凤强很庆幸听从了这位前辈的忠告,坚守了下来,从不断提升个人技艺水平,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艺术家,能留一些作品给历史”,发展到现在,早已抛却了以前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开拓建立平台,以图为艺术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及金融危机,李凤强认为,在资本市场,收藏的机遇附加值和灵活性,一直摆在各类投资之首,它可大可小且不受地域和时空影响。收藏对路以后。一旦抓住了机遇,它的价值是任何金融投资都无法栢比的。“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无价之宝来形容真正的艺术藏品?其它任何物质的东西,没有人用无价形容,只有艺术品。战争年代。普通士兵们掠夺的是金银珠宝,而上层的帝王将相最想掠夺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因为他们懂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理解了收藏的真正价值,懂行的收藏家,就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低估收藏。就算经济不好,“那就先放着,自己留着也赏心悦目。”有实力的藏家,还可以趁着低价抄底,待到经济向好的时候,和李凤强一样,就到了“发家致富”的时候了。

而且,收藏是无国界的,无论发生什么变迁,都可以随身携带。“不像房子,美国卖不好了,你就拔到中国来卖,你拔不走啊。”

李凤强真心鼓励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家,应该在经济不景气时,尽自己的所能适当投入一些在收藏市场,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一些传世的国宝和当代的艺术珍品。

对话李凤强

《市场瞭望》:牵总斥巨资为艺术家修建研发中心,目的是什么?

李凤强:我一直有一个价值观念,就是“人尽其才”,你最适合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我最早的人生定位是,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艺术家,创作一些传世精品留给历史,成为后人见证反映盛世的历史文物,那是我最大的愿望和目标。后来我发现,哪怕我个人做到极至,那也只是我一个人的成绩,如果能成就一批人的话,人生价值就乘倍数地升华了。我想除了我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更应该创立一个平台,成就更多的艺术家。

《市场瞭望》:确实,现在很多人才无用武之地,而很多企业缺乏可用之才。

李凤强:我们民间有句话叫“筑巢迎凤”,如果你没有梧桐树,是留不住凤凰的,凤凰也不会过来歇脚。我认识的很多艺术家辛苦了大半辈子,连个像样的工作室都没有,我们的艺术家研发中心,为艺术家免费提供现代化的舒适的工作场所,提供非常全面的艺术图书馆和电子书库,试图激发艺术家最大的能量,将他们的时间和艺术生命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加以资源整合品牌运作,将艺术产业化。

研发中心除了聚拢艺术家的同时,还

是一提供给市场平台,让更多需要高品质藏品的企业和藏家,能一站式淘到高质量高做工的东西。

这种模式,应该可以把当前工艺美术相对随波逐流、艺术含量不高,以及“艺术工业化”的现壮改变。如果定位对了以后。就可以把“工业艺术化”,往更高、更具创意的文化曾名升华,为社会、为这个时代留下更多具有历史文化符号的作品。

把工艺品艺术化,和更大的产业接轨,它的生命力就可想而知了。

《市场瞭望》:李总现在已超越了自己,想的更多的是为这个行业,为后人留下艺术财富。

李凤强:工匠和艺术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创造和制造。中国国土辽阔,就我们莆田来说,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城,我们不缺能工巧匠,缺的是有创意思维能力的艺术家。

我想在大浪涛沙的历史潮流中,不要抱怨古人没有为我们留下什么,而要想想自己能为后人留下什么。

《市场瞭望》:李总怎么理解收藏?

李凤强:收藏是一个大的百科全书,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从中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藏品。收藏本身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国度背景,还可以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一个人的经历、成长和提高综合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收藏就是一种对话,用自己的思维和古人对话,同时也是在和未来的人对话。为什么这么说?古人早就不在了,但我们在研究古董艺术品之时就是在和古人的思维方式对话,同时收藏是不断传承的,所以也必将和未来的人对话。

众所周知,只有在文物、藏品和文献书籍中才能探索应证历史,但是书籍毕竟还是比较平面的,而艺术藏品是最直观的、最能引起共鸣的……

链接

沉香是自然界中极为稀少、极为珍贵的珍宝物质。其原料珍稀、功效卓实、香品高雅,十分难得。作为香料,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香中极品。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不等,最高价格曾超1万美元。

沉香树在遭受到雷击、分析、虫害感染或人畜危害等各种伤害时,自身会分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真菌,受伤部位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因此开启了为治疗创伤持久的、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的过程。甚至经历数百年漫长岁月,才诞生了珍惜的优质沉香。

即便如此,近年来沉香拍卖的成交率还是较高,且成交价格往往是估价的教倍甚至数十倍。据悉,世界上盛产沉香的越南,2007年全年的高品质沉香产量只有18公斤。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最高价格曾达到一克沉香超过1万美元。在拍卖市场上,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均推出过沉香。而国內的瀚海、嘉德、古天,均成功推出沉香艺术品及香文化艺术品拍卖。其中北京市古天一国际拍卖公司自2006年以来,多次沉香拍卖都取得了100%的成交率。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