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巨资迁股市

2009-07-18 07:30宋元东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成交额李先生债市

宋元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敏感感知到经济基本面微妙变化的大量资金已从债市撤出转向股市。

资金向来生有“势利眼”,哪里利润丰厚,它们就会往哪里集中。你看,一批批的资金现在又从债券市场运动到股票市场了。

牛年伊始,上证国债指数以单日暴跌04%的惊人跌幅创下了38个月来的新低。与此同时,股市放量上涨,节节高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敏感地感知到经济基本面微妙变化的大量资金已从债市撤出转向股市。

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是,持续数月的债券牛市能否持续?牛市“接力棒”会否就此传向股市?资金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点“搬家”?当然,更重要的是,该如何把握市场的轮动变化?

债市创新低股市迈“牛蹄”

2月2日,牛年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与债市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反差巨大。上证企债指数、国债指数当日收出阴线。而股市却以上涨1.06%迎来开门红。

如果说第一天两个市场的分歧尚属正常,那么第二个交易目的情况多少令人意外。2月3日,上证国债指数指数以大跌0.4%报收,创下了继2005年11月9日以来38个月内的最大单日跌幅。

但债市下跌并未就此止步。债、股两个市场接下来的走势继续沿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延伸。2月3目,上证国债指数继续下跌0.22%,跌破60目均线。该指数上次跌破60日均线还要追溯到去年7月7目。

从市场表现来看,信用债好于利率产品,短期债好于长期债。在个券品种上,成交相对活跃的国债中,中长期品种跌幅相对较大。如2月3日和2月4日,“21国债171”连续两天跌幅超过1%,跌幅分别高达1.53%和1.34%。

与债市的阴雨连绵相比,股市却艳阳高照,不仅以开门红迎接牛年的来临,并有继续迈开“牛蹄”的趋势。上证综指节后连续三日收出阳线,以放量上涨的态势拉开了牛年的第一波反弹。

李先生的资金腾挪术

“节后两市的迥异表现正是‘跷跷板效应的集中体现!”大通证券债券分析师徐虹表示,债市和股市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资金量在两市之间的流动来实现的。今年1月份,伴随股市的反弹。包括基金在内的资金大规模抛售债券转向股市。导致债市资金部分流出,从而助推股市出现反弹。从债市到股市,资金“搬家”直接导致两市出现了这种“跷跷板效应”。

“‘跷跷板效应在去年8月发生过一次!”投资者李先生表示,去年8月份开始,当债市开始走牛的时候,股市却加速下滑。当时,由于股指节节败退,市场普遍期待的奥运行情迟迟没有到来,忍无可忍的他将余下的所有股票全部清仓,全仓杀入波动性更小的债市避险,以博取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

也正是从8月底开始,随着cPI回落、通胀压力逐步减弱,央行降息步伐越来越近,一向稳健的债市开始狂飙突进,疯狂演绎了长达数月的牛市行情。在债市演绎疯狂岁月的同时,上证综指正向1664点俯冲而去。

9月16日、10月8日、10月29日,在央行连续宣布降息后,李先生在去年10月底高位抛空所有债券,随后分批建仓股市,最终于春节前全仓进入股市。李先生总结认为,由于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资金在两市之间的流动节奏,他才能在股市与债市之间熊掌与鱼兼得。

资金搬家揭示牛熊秘籍

李先生在债市与股市之间的往返操作只是市场资金动向的一个缩影。近半年来的数据显示,正是资金在两市之间“此消彼涨”的态势主导着跷跷板向何方倾斜。

2008年8、9、10三个月份,股市低迷,股指加速下滑,成交清淡,上交所月成交额分别为8086亿元、8362亿元、755g亿元,成交均处于全年低谷水平;同时,债市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债指不断攀升的同时,成交量急速放大。同样在2007年8、9、10三个月份,上交所国债月成交额分别为141亿元、153亿元、202亿元。据业内人士透露,期间确有部分资金撤离股市,流入债市避险。

债市与股市的轮动关系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出现转向。当月,受国家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的推动,股市人气开始恢复,当月成交额大增至12146亿元,比上月整整高出60%。随后,股市成交量连续维持在高位。而交易所债市此时的成交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上交所国债成交量虽仍保持200多亿元的高位,增速却已大幅减缓,而上交所企业债成交额已由2008年12月的260亿元减到120亿元。

债市与股市成交量的变化,在节后显得更为明显。春节后短短5个交易目。股市放量上涨,上交所累计成交额5222亿元,日均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而上交所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成交量分别仅56亿元和41亿元,债市整体呈缩量下跌态势。其中,上证企债指数牛年连续5日收阴,上证国债指数则连续4日收阴。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基金所持债券托管量与2008年末相比减少达878亿元,为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减少。同时,从银行传来的信息显示,随着股市向好,火暴的债券基金销售已大不如前。种种迹象表明,包括基金在内的资金已开始大规模撤离债市,转向股市。

经济基本面已生微妙变化

市场资金为何选择这个时点搬家?投资者如何把握市场的轮动变化?分析人士指出,资金“搬家运动”只是表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基本面近期发生的微妙变化。

1月份,2008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出齐,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好于市场预期,经济出现转暖的迹象。2008年全年GDP同比增长9%,符合市场预期,但近期公布的货币信贷、发电量、工业增加值、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指标出现反弹迹象。其中,发电量同比下降7996,较11月的同比下降9.6%略有回升。央行1月中旬公布的去年12月份贷款增加7718亿元,远高于11月按照可比口径统计的4769亿元,人民币存款额增长则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为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1月份央行继续降低资金回笼力度。而一季度央票和正回购解禁资金将超过1.3万亿,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

分析师徐虹指出,由于宏观经济数据转好,加上流动性充裕,股市信心受到提振,而债市的情形似乎相反。去年,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时候,市场避险资金蜂拥流入债市,助推债券价格一路走高;随着政府一系列救市举措实施后,宏观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如今在利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债券投资面临着利率风险问题。一方面。去年连续5次降息后,今年降息空间预期已经有限,投资债券的收益空间已经变得很狭窄;另一方面,一旦利率回调,债券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资金开始撤离债市。

业内人士认为,1月出炉的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了反弹迹象,但还需要后续数据的进一步确认。即使这些指标企稳,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仍需要一定时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最新动向以及市场资金流向,确定较为灵活的投资策略。

猜你喜欢
成交额李先生债市
M1与债券市场相关性研究
2019艺术榜
谁是最佳选手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我国债市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启示
房地产泡沫研究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上市公司2014上半年涨(跌)幅、换手率、成交额前50名
2013年A股换手率、成交额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