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文本内涵及其音乐阐释

2009-07-20 10:06周冰琦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贺岁片非诚勿扰贺岁

周冰琦

一、引言

贺岁片是指在辞旧迎新之际,为贺岁档期而量身定做、专门打造的影片。由于贺岁片搞笑戏谑、喧嚣热烈的表现形式浓重了喜庆的色调,吻合贺岁的吉祥气氛,符合当今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成为人们欢庆新年的构成元素,这使贺岁片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贺岁片已经从最初新春之际逗人开胃的文化小菜,逐渐成为人们在岁末之际需要享用的文化大餐。特别是近年来,贺岁片文化内涵的不拘一格呈现,不仅开始启发、开拓当代观众的生命意识与觉悟,也展现出了思考、批判、审视与总结的人文精神。桂青山(2008)甚至认为“贺岁”内容的多样性已经构成了当代“贺岁”精神的多元共存并相得益彰。

无疑,冯小刚是中国贺岁电影的肇始者。1977年开始,冯小剐相继拍摄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1999)、《没完没了》(2000)、《大腕》(2002)、《手机》(2003)、《天下无贼》(2004)、《夜宴》(2005)、《集结号》(2007)和《非诚勿扰》(2008)。由于这些贺岁片是符合观众审美趣味的电影消费产品而取得票房成功。当前贺岁片成为冯小刚电影的品牌,而冯小刚也成了贺岁片的广告性标识。

实际上,冯小刚贺岁片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票房上,更重要的是,他的贺岁片所给予中国电影市场的空前的活力,在摸索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类型片的本土特征及其诉求的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冯小刚十余年的贺岁片历程,其“贺岁”风格在发生一定变化,已经有学者罗阳富(2006)指出,在人物选择上,从“小人物”向“大人物”转变、在风格上,从独特的喜剧向情节化正剧转变;在电影语言上,由语言的狂欢向“电影化”语言转变;从游离秩序向尊重秩序转变;而余文秀(2005)也指出,从文化转型的角度看,冯小刚的贺岁片完成了电影叙事与想象的中心由乡村向都市的转向,同时又在叙事立场与风格上存在多元与对峙特征。而桂青山(2008)则进一步深刻指出,冯小刚贺岁片中实际潜润着的时代脉搏、历史趋向与美学变奏,而无论一般受众还是目前的影评界对这一具有某种人文内涵与审美品格的新异变化的现象尚缺乏挖掘与认识。

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较多集中于社会性心理因素(王鹏,2005)、文本分析(沙蕙,2005)、文化解读(于文秀,2005)以及文化消费(李道新,2005),而鲜有从文本内涵与音乐视角共同切入的针对贺岁片研究,本文将聚焦冯小刚2008年最新贺岁片《非诚勿扰》,对这一个案的文本内涵及其相链接的音乐进行剖析。

二、《非诚勿扰》的文本内涵

《非诚勿扰》的剧情其实并不复杂,葛优饰演的秦奋由于其天才发明被范伟饰演的风险投资人出天价买断而一夜暴富,于是秦奋开始了“征婚”旅程。漫漫“征途”上,各怀心事者纷至沓来,而爱情与友情的共同交织,也秀出了一段世间百态。没有了往年的炮火与硝烟,也没有了盖世武功,更没有了空洞的历史背景,真诚与淡定成为影片的动人之处,这部2009贺岁作品,没有所谓大片的霸气,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温暖和阳光灿烂的气息。《非诚勿扰》中骨子里刻着的真诚和放下的淡定,营造出了一种毫无保留与观众一起平等自醒的交流心态。冯小刚为这2008多事动荡的一年提供了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贺岁电影。

总之,《非诚勿扰》中最纯粹的依然是葛优的经典台词,最直接的还是冯氏幽默,最深刻的则是骨子里对生活诚意的期许,然而带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解读空间。冯小刚将这许多,都放到了《非诚勿扰》中。无疑,贺岁片需要娱乐和搞笑,因为作为文化产品,贺岁片让观众开怀畅笑自然是其不可违背的基本原则。但显然,娱乐和搞笑并不应该是贺岁电影的全部。《非诚勿扰》中不仅仅关注了时下的战争、和谐、地震、熊市、牛市、两岸关系、新年祝福等社会热点,对一见钟情、同性恋、婚外恋、一夜情、性冷淡、喝花酒均有触及,这契合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观众更需要的是与社会生态相契合的人文关怀。

《非诚勿扰》的故事前半段很喜剧,后一半导演却给故事包裹了一股淡淡的失落、甚至绝望的气息。特别是电影后半场秦奋和邬桑的这段戏把朋友之间那段感情描述得很亲切、自如,没有太多的语言,但却有更感人至深的一面。当秦奋在车上送给邬桑一笔钱让留给他老婆孩子用时,很真诚地说道:“钱对我不算事,就是缺朋友。几个最好的已经各奔东西。我现在真想你们,我真的很孤独。”从中不难窥探出当今快节奏工作中的生活心态,即对朋友与感情的珍重。尤其是邬桑自驾车歌颂友情时的那段长达一分多钟的悲咽之歌,不能不使观众在怅然中去重新体悟人生的意义。而直到最终的温馨结局,影片才变得像寒冬中的一杯暖茶,抚慰着银幕前所有失意人的心灵。冯小刚凭着对友情、爱情的真挚阐述,感染着平凡的世界、忙碌的人们。

三、《非诚勿扰》的音乐阐释

而《非诚勿扰》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的音乐表达。音乐元素与电影艺术多元存在关系,使其成为电影造型、叙事的重要表现元素,从而使得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显著加强。在本片中,冯小刚显然没有忽略音乐乃至声音在影片中的意义而应当成为我们进一步关注的重要环节。

冯小刚提出的《非诚勿扰》音乐概念之一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这句话也直接成为主题曲《信以为真》的一句歌词并与电影的内涵密切呼应、耦合,体现出“眼泪与欢笑的双重震荡”的人生画卷。塔尔科夫斯基指出“音乐必须与视觉影像完全融合,倘若将它从某一特定情节删除,视觉影像将不只是被削弱其理念和冲击力,它必然产生质变”。《信以为真》作为片尾曲在影片的末端出现,呈现出由幽暗伤感逐渐过渡到明朗激昂的风格,通过音乐表现笑与泪,表达了影片跌宕起伏、悲喜交融的画面感。而《非诚勿扰》的电影的音乐创作也别具匠心地采用了华谊音乐众星同创模式,其主创核心有以伤感、舒缓为主要创作风格的刘沁,也有擅长动感与节奏的刘锐。正是由于这对华语乐坛姐弟组合的创作风格与《非诚匆扰》中的情绪主线不谋而合,而成为主题曲《信以为真》的精彩之处。

音乐是一种细腻、直接和丰富的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由于音乐对于影片情绪与主题的表达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音乐可以为影片表达形象的塑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歌手的演唱风格也将深刻影响影片情绪。《信以为真》的核心歌词如下:“信以为真,痛出了眼泪,没有后悔可以退,可以退,醒来又醉。时间是个天才的编剧,我就是你的下一集。还未与你相遇我早已入了戏,没人能猜出结局。你扮冰霜冻出距离,我是阳光驱散忧郁。想赌晴天我却等来一场雨,如果没有雷阵雨,哪来的好天气”,显然,在《非诚勿扰》的文本内涵中的“真”和“诚”的元素表达,也在主题曲《信以为真》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由于歌曲创作者及其音乐风格与影像结合在一起产生

的融合作用,已经产生出新的意义与内涵,而产生某种质变,影片表达的意图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了观众,并与电影期望表达的诉求进行了绝佳的呼应。

“时间是个天才的编剧,我就是你的下一集”。这句爱情宣言来自主题曲《信以为真》。由于“深情”与“励志”元素的需要,冯小刚巧妙地运用了尚雯婕、羽·泉、杨坤各自在音乐领域的闪光点而有力的托举起《非诚勿扰》音乐的清晰脉络。歌曲开始部分由尚雯婕用类似于歌剧的人声清唱开始,唯美动听,透露出主人公伤感、深沉的情绪。随后的钢琴与弦乐的加入,羽·泉的演唱部分则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明朗与激昂,音乐速度与节奏的逐渐加快将整个歌曲的情绪推至高潮。尚雯婕在声音特点上的唯美细腻与羽·泉的动感粗犷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却恰到好处的将电影的氛圈烘托到极致。虽然二者之间有强大的情绪反差,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主题曲《信以为真》以其跌宕起伏、悲喜交融的画面感非常适合影片最后的温暖情景。而这首歌一曲双意境的特点成为《非诚勿扰》音乐与影片影像表达的交汇点。

此外,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提出的另一个音乐概念是友情与怀旧。“……离别的时刻终已来到,和我分手就在今宵,你跨过了高山峻岭,又来到这知床半岛。劳燕分飞时过境迁,切不要把我忘掉,我这白色的海鸥啊,别让她泪雨潇满……”在影片的最后,当秦奋与邬桑在北海道分手后,邬桑驾车唱起的那首日文老歌《知床旅情》伴随着邬桑的无声而泣,整个影院的人都沉默了。

和剧烈的时代变革相比,社会变迁之中的失落、无奈、彷徨与孤独已经映射在影片塑造的人物和我们的身上,但如此的失落与无奈,这般的彷徨与孤独,也非有如此大变革时代的投身与亲历而不能有。《知床旅情》的曲调、场景与感触,成为最能触动人们,并在心底尘封之处掀起波澜的另外一首主题曲,因为它的出现使人们回忆起无法掩饰忧伤涌起的年代。影片中邬桑悲歌的情境,似乎与电影的戏谑、喧嚣主题对立冲突,然而《知床旅情》歌曲在电影尾声中的出现,流露出祖国、爱人的眷恋,也正是电影《非诚勿扰》所希望传达的主要情感,影片中邬桑吟唱时的山坡、天空、云朵以及他眼中噙着泪水的霞光已经使他们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四、结语

《非诚勿扰》的电影风格是喜剧性的,它力图展现时代变迁中所塑造角色的夸张与滑稽、挣扎与温情。而普通大众对真诚、淡定与坚持的内心渴望被冯小刚巧妙地抓住、放大,并通过《非诚勿扰》中影像冲突与音乐的呼应而使人们得到了想象性的满足,并由此提供了有效的宣泄和抚慰。这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与心理的急剧变化过程中,个人理想也有可能转变为社会理想,而《非诚勿扰》中的影像文本表达与音乐诉求迎合了这种社会变化的脉搏而获得了观众由衷的认可和喜爱。

猜你喜欢
贺岁片非诚勿扰贺岁
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
电影摄影机
新春贺岁,迎接挑战
贺岁片
春天来了
——新年贺岁歌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
更牛的贺岁攻略 新网吧宝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