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二度编/解码

2009-07-20 10:06陈一愚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全球化

陈一愚

[摘要]电影具有承载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特点。“冰山模式”是跨文化电影传播的三层模式。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电影对解读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海明威的“冰山模式”理论对《功夫熊猫》进行分层解读,是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受众能动理论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

全球化意味着什么?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家们通常如此认为:霸权信息在“西方核心国家”以及具备一定力量的“东方国家”预先包装后再运往非核心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并被该地区所接受。然而,每个文化群体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与信息进行协商的方式——不同类型的解读、不同形式的卷入以及不同机制的自我防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0年发布的《麦克布莱德报告》(MacBride Report,UNESCO,1980),激发了人们对文化发展的忧虑,同时加速了国际化大众传播的理解范式由文化帝国主义到全球化的转变。我们发现,全球化并非意味着“西方核心国家”以及具备一定力量的“东方国家”,如日本将其文化强加于非西方国家;全球化也不意味着“核心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技术的传播导致了文化同质化,正如斯图亚特·霍尔所说的,“有许多互相抵消的趋势保护着世界不会沦为同质化的文化空间”,文化异质化现象也同样存在;全球化意味着受众对在垒球范围内流通的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能动性使用。典型的实例是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运用自由多元主义传播中受众能动的理论对美国电视剧《达拉斯》在不同国家收视情况的研究。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起源于美国的殖民主义语境,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从现实中的殖民主义、理论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出发,研究如何使西方的殖民主义政策在东方得以顺利推行的学科。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向,由单纯服务于殖民、控制,转向文化之间的彼此理解。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念为:现代世界是一个由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力量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创造生成的系统,离开了这个系统,任何所谓普遍有效的假设,诸如理性或进步、自由,都不足以成为历史的尺度。跨文化传播只有架构起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对话,在对话中求同存异,才能达到本土文化意义的增殖与文化中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模式”——作者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文化作为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在关系的总和,人们从外部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它的显性部分,由服饰、语言行为及建筑等等构成,犹如冰山露出水面的表层,中层是需要通过阐释方能理解的文化视点和价值体系,如信仰、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等,这些视点和价值并不那么明显,犹如藏在水下;最底层的是澡层结构,包括人们从小习得的有关人的本性、人与人的关系、时间、空间等世界的基本假设,这些都是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之中,指导人的表层言行和对世界的态度。

跨文化传播是动态的、多维的、交叉的。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中介,同时参与着文化符号的解码和编码活动,而电影的编码过程是不同文化符号之间的信息功能转换,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其根本属性就是文化传播。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观众通过电影解读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这一过程便是意义构成的过程,不同的人解读同一部作品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霍尔在《编码/解码》一文中认为,编码与解码之间没有必然的一致性,意义不是传送者传送的,而是接受者制造的,因为传播交流过程中,编码者与解码者各有一个也许互不相同的“意义结构”。“这种观点不否认传播过程中代码必须共享才能传达信息,但又承认解码过程中的偏差是由于传者和受者之间参照体系的差异。”这一参照体系要受文化、语境、个人经验等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就是符号和价值体系的传播,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跨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电影具有承载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特点。“冰山模式”是跨文化电影传播的三层模式,它包括:一、视听层,建立在直观元素之上,包括语言、行为、景观、构图等视听符号;二、故事层,建立在第一层之上,通过视听语言构成一个连贯的、具有意义的故事;三、深层结构,文化背后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电影跨文化三层模式提供了电影的解读层次,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编码解码不一致为不同语境下解读电影提供理论支持。下面将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结合理论对其作具体分析。

《功夫熊猫》是一部典型的使用中国元素包装的美式励志动画片,讲述了怀揣武侠梦想的贪吃熊猫阿宝的成长故事。在视听层面上,片中许多建筑的设计都严格遵循中国武侠片中的样本,比如在红瓦屋顶上奔跑飞翔,各司其职的虎、猴、鹤、蛇和螳螂五侠代表标志性的中国功夫,也有师傅和阿宝抢食的场面很有成龙嬉笑武侠之风,到了反派大龙与阿宝决斗的地方,其上天落地夸张的天马行空又应该是以周星驰《功夫》为范本的,其他如指不倒翁、掌劲灭烛、夜幕飞檐这些情节也都是来自香港动作片。阿宝梦境结合了中国国画和水墨画风格特点的画面,也运用了很多中国美术风格的明暗对比。而闪亮出场的侠客熊猫阿宝,不仅戴斗笠、挂披风,拿着筷子吃包子,更有一句经典的中国侠客台词“侠骨柔情无需回报”。塑造了经典的中国侠客形象,然而却以一句典型美式幽默作为结束,“什么时候出去放松放松”;故事层面上,《功夫熊猫》就不像我国武侠小说那样以男主角跌落山谷。偶遇神功,练就神功,终成高手,为民除害的五部曲作为模板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在片中一览无遗。故事是以阿宝做的传统武侠梦开始的,然后编剧并没有让熊猫经历正统的中国侠客磨炼而变成一个真正的“功夫熊猫”,反派豹子太郎的迅速到来催熟了熊猫阿宝,虽然熊猫对师父说他希望自己能够接受正统的训练,但剧情逻辑让这种意义上的“训练”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中国功夫在电影中虽然显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但五大高手都被太郎打败,说明用美轮美奂的“功夫”来对抗邪恶已是不可能的,熊猫必须运用另一套更有效的方式来拯救大家。此时传统的中国功夫神话被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式平民英雄的成长神话,也意味着美国文化的主导文化模式个人主义对中国侠客的重新解构。“神龙宝典”是一卷无字经,但是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个宝藏或神功秘笈类的东西让人们去抢夺。这传说中的“香饽饽”可能确有其物,也可能什么都没有。问题在于在我们的武侠中,秘笈或宝藏被证明为“无”的时候,大侠已经功成名就,秘笈是否有效已经不重要了。这里梦工厂稳准狠地抓住了中国武侠神话的“命门”,将“师父”与“秘笈”成功地搞笑了一番,因为当阿宝打开宝典大叫“没有字”的时候,不但师父傻了眼,我们也傻了眼,而此时修为最高的乌龟大师最爱说的那句话“世上无意外”对故事后半程的发展就有很深的反讽意味了,“神龙宝典”也不灵光——传统功夫片里十拿九稳的保障全不管用,这下子怎么办?故事在美国人的文化主导模式下再次峰回路转,阿宝通过“宝典”的反射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最终打败了太郎。在这里,阿宝的成长是对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一种折射,它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中介,同时参与着文化符号的解码和编码活动,而电影的编码过程是不同文化符号之间的信息功能转换,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分层解读是把电影的解读看作一个不同层次互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受众常常停留在最直观的视听语言层和故事层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重构电影。霍尔模式对编码解码过程的解读再生产再创造过程,“二度编解码”过程要受操作主体所置自身文化的无意识的影响,电影解读是一个意义再造过程:人们对异文化电影的解读虽然不能脱离第一层次的理解,但又受到自己所属的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制约。如果要求受众深层次地解读异文化的电影,就必须为他们构建相应的语义环境。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