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素养在艺术设计与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9-07-20 10:06张春秘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缺失艺术设计

张春秘 宋 聪 王 宇

[摘要]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现行的专业教育体系,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与不足。学生对于文学、美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对于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人类文明成果缺少必要的驾驭能力。在其设计的作品中,技术因素无懈可击,人文因素却严重缺失。拓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现代艺术教育必须面对与重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文化素养;缺失

一、文化素养及其意义

文化在汉语中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文学、哲学、历史等。龙应台1999年5月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中说:“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识,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那么,我们可以把文化素养理解为是人在涉猎了这些“共业”,即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之后,所具有的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体现出来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的内在品质。

文化素养的灵魂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准则。龙先生对文化素养的意义还曾有过一段精辟的阐述,她说: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美学),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地对“美”的顿悟;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困惑;历史,沙漠玫瑰的开放。你没有看见沙漠玫瑰从第一天到第七天的复活开放的过程,你就无法理解它的美丽与价值;鉴往知来,对于任何东西,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如何判断它的未来?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文化素养于社会、于人或人生的意义由此可略见一斑,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素养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1、文化素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竞争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素质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基础。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与提高文化素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增强其精神力量,进而培养其民族凝聚力与民族精神。

2、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深厚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和认知水平,使人具有较强的辨是非能力。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在人生的旅途上才可以坚忍不拔地执著追求,才会怀有对人的终极关怀而无私地付出。这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人格保障基础。

3、文化素养可以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是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学应当遵循的规律之一。艺术设计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除了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法,还要具有相关的社会经济基本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典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等领域的知识。这里还包括对美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等。掌握了这些,可以很好地解决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文化等关系。

4、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设计构思的灵感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以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直接体现,是诗、书、画与哲理的完美结合:苏州的沧浪亭,取意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李商隐的“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等等。由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铺陈,不仅容易使作品生动、深刻、有内涵,且有事半功倍之效。今天,这些优秀文化仍然作为设计师设计的渊源甚至灵魂。

5、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助于设计者得到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或一名设计师,能够清楚明白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目的、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与精神,是最基本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文学与社会知识。中外的艺术大师们,大都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和文化底蕴。靳埭强曾做过十年裁缝,后在香港大学中文部攻读设计课程,从其影响设计界的《平面设计实践》、《商业设计艺术》等著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助于设计者向社会展示自我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二、文化素质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美学、艺术、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历史的渊源是艺术设计者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而就目前艺术设计和教育的现状来说,暴露出来许多问题需引起社会、教育者和设计者的重视。

1、设计中民族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之一。而这种发展的表象之一就是各个国家设计的民族性特征在逐步消失,被国际特征取而代之。而缺乏民族性、主动性、多元性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如充斥大街和媒体的犹如孪生姐妹般的各类广告、招贴,不仅缺乏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成为设计文化的垃圾。而靳埭强先生在1986年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之所以在当时众多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标志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中国银行”的标志图形为中国圆形古钱币与中文“中”字完美的结合,整个标志形象浑厚、庄重、通达,表现了中国银行资本实力之雄厚,服务之周到的个性和内涵,并融入中国文化的传统民族精神与形象营销的当代市场战略于一体,展现了中国银行走向世界、再创辉煌的面貌。就中国的艺术设计而言,众多的民族文化故事和传统元素是艺术设计的源泉与文化背景。设计师需要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设计,并将这些传统的东西挖掘出来赋予新的文化理念,不给人以简单的复古,是中国设计和中国设计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2、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使艺术设计缺乏人性的体现和生命力

一个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决定着其设计直觉与想象,即设计灵感。人性化是设计的灵魂,如果一种设计仅仅是单一的符号或标识。仅满足经济的、功能的要求,不涉及其他的感觉,更不涉及思想、感情、文化,同样也远离了人性,就成了无生命的设计,这种艺术设计是没有生命力

的。

对艺术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自由的思考与创新。而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这些综合知识构筑的文化素养是思考与创新的根基,离开了这些根基,思考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并不多。关键就在于大多数人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把自己降低为一个画图的工具,为一个目的或利益生搬硬套,忽视了人性化和民族性,忽视了作为设计师所应具有的责任与使命——传承文化,发扬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3、设计中社会责任感的失落

设计者的职业道德是设计的另一生命力。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没有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就不会考虑草率的设计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或者屈从于权力意志,不能坚持职业道德,很容易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与破坏。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热拉尔·拉尼奥对广告曾有这样一段批判:路易十四时代的厌世者因不堪世俗而远走僻壤,如今的市民则渴望离开城市,以摆脱污染、摆脱侵扰。在种种侵扰之中,尤以广告强加于人的侵扰为甚-无独有偶,美籍德国著名哲学家郝泊特·马尔库塞也曾有一段类似的批判:现在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恨,部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可见,艺术设计之于社会的其他功能和设计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设计不止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和社会行为,我们在注重艺术设计带来的利润回报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艺术设计对于人们消费生活、人文精神的引导,关注人类的全面利益。

存在于艺术设计学科的文化素养的缺失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这种状况,势必会大大阻碍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

三、对艺术设计教学中文化素质缺失的思考

无论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还是从美学的角度,艺术设计学都呈现出了多领域跨学科的特征。拓展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现代艺术教育必须面对与重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文化素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改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基本上都大同小异,教学目标过于集中在专业领域,而对其他学科领域涉足极少。应加大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必修课的分量。如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民族文化,史学、哲学与美学等。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文化修养课的薄弱、创新精神的缺乏,使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使得学生对艺术探索的兴趣往往表现在材料技法领域,或只专注于形式语言,使其创作往往表现出思想的苍白,缺乏新颖而充实的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文化素质,还对智慧的开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一个人一生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至今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的国际教学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缺乏创新与创意训练,统一的办学模式与训练方式使学生缺乏自身的鲜明特色,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脱节等。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创新与思考能力,缺乏社会活动与经验。艺术设计的灵感从来都来源于生活和思考,足不出户的“设计”只能是按图索骥的制造,而不是真正的设计、创造。学生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才有能力去思考、创新,设计出有文化内涵,关注社会利益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妨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走出校门,到社会和自然中去思考与实践,并在思考与实践中,兼容和萃取各行各业的各种知识,向着培养具有广泛兴趣与深厚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者的方向去培养学生,从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与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缺失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